马克思指出:“巴黎公社自然是要为法国一切大工业中心作榜样的。在公社没有来得及进一步加以发挥的全国组织纲要上说的十分清楚,公社将成为甚至最小村落的政治形式”。在这里马克思
A. 肯定了巴黎公社的直接民主原则
B. 分析了巴黎公社建立的必然性
C. 指出了世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D. 明确了现代共和制的基本原则
古罗马人已经意识到抽象的普遍的法律在应用于具体的案例时必须考虑具体的情况,只有如此才能保证法律的公正。在执法过程中罗马城市行政官可以根据每一个别案例的情况作出裁量,而不必僵硬地按照有关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判决。这说明
A. 司法实践推动了罗马法的发展
B. 罗马法不具备普遍的适用性
C. 习惯法发展为成文法的必然性
D. 罗马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程序
下图为中国1985—2004年经济增长率走势图,对此解读最全面的是
A. 经济体制改革顺应了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
B. 加入世贸组织使我国经济增长达到最高点
C. 折射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转型的阵痛
D.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为社会共识
全面抗战爆发以后,国民党第一、二、五战区等虽然都部署了大股部队留驻敌后,开展游击战争,但多以失败而告终,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则获得了重大发展。这一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国共两党
A. 军队的武器装备不同
B. 游击战战略地位不同
C. 作战地域的分布不同
D. 抗战指导思想的不同
19世纪末,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纲常名教”提出公开质疑。在他们看来,“三纲之说,非孔孟言也。商纣无道者也,而不能令武王无道,是君不得为臣纲也”,并指出“三纲之说,董子释之,朱子述之,皆非也”。这一思潮
A.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B. 意味着中国人民集体觉醒
C. 为变法运动提供了社会基础
D. 具有否定传统的启蒙作用
1842年后,伦敦杜莎夫人蜡像馆展出了林则徐的蜡像。
记述 | 出处 |
当时派发的宣传单:主图为穿着清朝服饰的一男一女相对而立的画像。英文为“钦差大臣林则徐与他钟爱的配偶”“对华战争的始作俑者”“二百五十万英镑英国财产的销毁者”“他和他的小脚老婆是唯一在我国被展示的这类人物”。 | 英国学者何伯英《图像中国――早期西方摄影与明信片》 |
“可见林则徐之禁烟,即英国人亦尊重之,岂非公道哉?” | 萧一山《清代通史》 |
清驻英副使刘锡鸿:虽然林则徐“办禁烟事,几窘英人”,但英国人“然而彼固重之者,为其忠正勇毅,不以苟且图息肩也,可谓知所敬。” | 钟叔河《走向世界丛书》 |
上表为不同书籍关于“杜莎夫人蜡像馆展出林则徐蜡像的原因”的历史叙述。据此可知
A. 禁烟运动是导致鸦片战争的主要原因
B. 近代国人未能正确理解蜡像展出的用意
C. 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 林则徐的忠正勇毅受到中英两国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