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明李乐《见闻杂记》记载:湖州府乌青镇“里中有中人之家,贷钱开油饼坊,其雇工人与市上一人剧饮而醉相殴,雇工人推其人堕水死,主不知也。事闻于官,官不诘责下手之人,主人费六七十金,半偿死者之家,半赂衙门人,事竟得寝。”材料主要反映了
A. 雇佣关系下仍有封建隶属关系
B. 雇佣关系下自由劳动力的生活
C. 明清社会治安混乱和官场腐败
D. 农业手工业生产的日益商品化
商周时期铜器的铭文多有族氏徽号;春秋铜器铭文仍有颂扬先祖,祝愿家族团结昌盛的内容;战国铜器铭文较多简单地记载铸器之事,并出现“物勒工名”的内容,即记载监制青铜器的官职名号与工匠姓名。以上变化反映了
A. 官营手工业的发展
B. 宗法制的逐渐衰落
C. 汉字的日益系统化
D. 中央集权受到削弱
【历史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1969年勃兰特成为联邦德国社会民主党和自由民主党联合政府的总理。他在联邦议会发表的第一个政府声明中,就把外交政策的改革列为重点,积极推行“新东方政策”,其主旨是“与西方合作和协调一致,并与东方达成谅解”;“放弃使用武力”,“与苏联和东欧各国人民实现完全意义上和平”;承认两个德国的存在,发展两个德国之间的“特殊关系”,为德意志民族未来的统一做出贡献;“我们必须维护民族的统一,使德国两部分摆脱当前不正常关系”。之后他不顾国内自由保守派的攻击和责难,勇敢地采取系列重大步骤,1970年12月7日勃兰特访问华沙并与波兰签署了一个互不侵犯协定,通过承认德国——波兰的边界位于奥德——尼斯线,正式发表放弃德国领土的主张,这期间勃兰特来到华沙犹太人牺牲纪念碑前,屈膝长跪以谢罪。……勃兰特新东方政策的实施开始了一个合作为主导地位的时代,勃兰特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摘编自丁建弘《全球通史系列·德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勃兰特“新东方政策”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勃兰特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原因。
【历史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43年11月同盟国成立了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联合国救济总署紧跟在军队之后,向已经被解放的国家提供各种救济,直到新的国民政府能负起责任为止。它于1944年春天开始工作,到1948年9月解散,它已分发了主要源自美国的2200万吨物资,包括食物、衣服、药品。它的主要范围在希腊、南斯拉夫、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和意大利。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下)
(1)根据材料,概括联合国救济总署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联合国救济总署成立产生的历史影响。
【历史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隋唐之前,史书以私修为多,而私家修史多直书无隐,故隋文帝下诏禁止私家修史。唐朝建立后,秘书令令狐德菜向高祖上奏:“窃见近代以来,多无正史……如文史不存,何以贻鉴令古?”高祖深以为是,因隋旧制,令秘书省著作局修撰魏、周、隋、梁、齐、陈史,但数年来就。太宗即位,于“贞观三年闰十二月,始移史馆于禁中,在门下省北,宰相监修国史,自是著作郎始罢史职。”这成为以后历代修史之制。唐代史馆选任官吏多是学识渊博的上佳人才,有的毕生耕耘史学,成绩显著,如令狐德莱“博贯文史”:有的出身史学世家,如姚思廉、李百药、李延寿等。这些人或长于典章、或长于传记,他们通力合作,广泛利用私人难以参阅的密府典籍,编成了《梁书》《晋书》等“八史”。
——摘编自赵小花《唐代史馆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隋唐史书编修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唐史书编修改革的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英国东印度公司发展历史
——摘编自孟完风、王军《东印度公司与17世纪英国东印度贸易》等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