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公元前5世纪中叶,雅典基本形成了一项由富人承担的“为公众办事”的捐献制度。“富有阶层对荣誉的渴望促使他们频频自愿承担公益捐助,而且这种捐助有时会给他们带来实质性的回报。”由此可见,雅典的“捐献制度”
A. 消除了公民之间的不平等
B. 是雅典追求公民自由的体现
C. 提高了富人的政治影响力
D. 使富裕阶层获得了政治特权
1986年4月到6月,《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和很多地方报纸,都集中报道了不少在企业改革中有良好表现的先锋人物被反对改革的既得利益者打击诬告的事件。这些报道
A. 宣传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B. 旨在纠正官僚主义的工作作风
C. 打破教条主义的长期束缚
D. 有利营造推进改革的社会氛围
如表:为建国初期粮食产量增长率(1950-1957)统计表(据《中国统计年鉴》1983年)。
年度 | 1950年 | 1951年 | 1952年 | 1953年 | 1954年 | 1955年 | 1956年 | 1957年 |
| 14.34% | 8.05% | 12.34% | 1.74% | 1.59% | 7.84% | 4.57% | 1.2% |
据此可知,当时
A. 国民经济结构比例严重失调
B. 工业化推动了农业迅速发展
C. 个体经营方式阻碍农业发展
D. 国家政策直接影响农业发展
以下是“1901年至1911年工人罢工次数分布统计表”,这种地区差异主要源于
1901—1911年工人罢工次数分布统计表
省份 | 总计 | 省份 | 总计 | 省份 | 总计 |
江苏 | 45 | 安徽 | 17 | 奉天 | 5 |
广东 | 24 | 湖北 | 9 | 北京 | 2 |
浙江 | 22 | 四川 | 11 | 陕西 | 2 |
福建 | 17 | 广西 | 8 | 吉林 | 1 |
A. 地区地理位置的优劣
B. 近代产业发展的不平衡
C. 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
D. 国际局势演变的不确定
康有为在回忆公车上书时,称都察院拒收其上书。但现代学者通过研究清朝军机处档案,发现在康有为所称“不收”其上书的当日,都察院代奏了官员、举人反对签订《马关条约》的上书共计15件。对此认识合理的是
A. 口述史料的可信度低于文献史料
B. 历史事实重构主要靠逻辑思辨
C. 结合不同类型史料即可复原历史
D. 历史叙述含有作者的主观因素
明朝初年,浙江嘉兴水稻亩产1126市斤,有“粳稻之乡”之称;明中期以后,嘉兴成为种植桑、豆、棉、麻、烟草等作物的专业区。嘉兴种植结构的转变反映了
A. 农业生产方式呈现资本主义化
B. 中国市场与国外市场联系密切
C. 太湖地区已失去经济重心地位
D. 价值规律影响了农业产业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