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尽管宪政产生的历史条件、生长的社会环境有很大不同,宪政的具体模式和实现机制可以千差万别,但宪政的核心理念与价值却是一以贯之的。鸦片战争的狂风骤雨,深深动摇了古老帝国的根基,也唤醒了天朝上国的迷梦。随着满清王朝政治危机的逐渐加深、军事外交的接连失败,以及传统文化的日渐式微与解体,救亡图存、富国强兵成为当时中华民族迫在眉睫的当务之急。宪政,这一西方的近代文明之物,被视为一剂救世良方开始登上中国的历史舞台,也由此拉开了宪政中国化的序幕。虽然宪政运动在近代中国潮声涛起、风起云涌,但却始终如雨打浮萍,命运多舛,终究未能在这块异地他乡安身立命,“宪政” 也由此成为中国社会一个未竟的话题。
——苗连营《世界宪政文明体系里的“中国色彩”》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时起,就非常关注、重视宪法制定和立宪实践。土地革命期间,在苏联宪法的影响下,中国共产党制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949年新政协通过的《共同纲领》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1954年,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制定通过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此后由于左倾错误思想的盛行,民主集中的决策机制被专断的领导意志所取代,出现了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肆意侵犯人权的惨痛教训。在吸取历史教训的基础上,1982年宪法首次以根本法的形式,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规定为“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从而将近代以来的制宪者所追求的富强梦想与实现民主、文明的现代需要结合起来,既表达了实现中华民族富强和独立的历史使命,又突出了推进民主和文明建设的时代性特征。
——摘编自何勤华《论中国共产党人的宪法观念与实践历程》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制宪历程中呈现的特点,并分析制约近代中国宪政发展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中国共产党制宪历程。
史学家伊曼纽尔·沃勒斯坦在《生活在后美国世界》中指出:“苏联解体了。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我知道没人这么说,他们只是说这对美国而言是个巨大的胜利,但它确实是个灾难。”文中“灾难”的含义主要是指
A. 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将进一步加强
B. 战争与革命再次成为世界主题
C. 俄罗斯与中国结盟挑战美国霸权
D. 美国丧失干涉地区冲突的实力
对下图历史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1867年巴黎世界博览会上展出的“德国造”克虏伯炮王
A. 德国统一促进了军事工业的发展
B. 工业化助推了德意志帝国的诞生
C. 德意志帝国已成为世界军事强国
D. 德法借助巴黎世博会化解了宿怨
法国大革命爆发后,一些持批判态度的人认为启蒙运动必须为道德危机、精神空虚、生存压力,甚至环境恶化等这些削减人类幸福感的现代性整体危机负责。这一批判的主要依据是
A. 法国启蒙运动发展最为迅速
B. 理性主义思潮引发精神危机
C. 启蒙运动存在一些激进观点
D. 启蒙运动促使社会发生转型
西塞罗在谈到罗马法时说:“真正的法律是正确的理性,它与自然和谐一致,它撒播至所有的人,亘古不变。人类立法不得企图背离该法,而且不得毁损该法。不可能在罗马有一种法,在雅典有另一种法;无论何时何地,它都是有效的。"西塞罗认为
A. 罗马法颁布后尽量不要修订
B. 罗马法适用于世界大部分地区
C. 罗马法体现了自然法的原则
D. 罗马法继承发展了雅典的法律
下表数据的变化主要说明我国
时间 | 直接利用外资额 (亿美元) | 对外直接投资额 (亿美元) | 差额 (亿美元) |
2011年 | 1160 | 600 | 560 |
2012年 | 1117 | 772 | 345 |
2013年 | 1176 | 902 | 274 |
2014年 | 1196 | 1029 | 167 |
2015年 | 1263 | 1180 | 83 |
截至2016年11月 | 1138 | 1617 | -479 |
A. 利用外资规模呈下降趋势
B. 融入世界经济的步伐加快
C. 对外开放呈现跨越式发展
D. 对外贸易逆差呈增长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