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罗马教会的裁判下,伽利略被监禁在水牢;在英国社会转型中,牛顿荣膺皇家学会会长;在法国大革命狂潮中,拉瓦锡在断头台上痛苦挣扎;在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爱迪生拥有一千多项专利;在德国纳粹迫害中,爱因斯坦被迫背井离乡。这些科学家的命运说明
A. 科学发展需要几代人的自我牺牲
B. 科学的发展需要适宜的社会环境
C. 科学家要有献身真理的斗争精神
D. 近代欧美国家对科学家缺乏尊重
1215年6月15日,安茹王朝屡战屡败的国王约翰与25位费族代表举行谈判,签署了著名的《自由大宪章》,从此英国确立“王在议会”和“王在法下”的原则。1603年伊丽莎白一世去世,她远在外国的侄孙詹姆士一世继位,詹姆士对英格兰一无所知,坚持“君权神授”,王权逐步凌驾于议会之上。直到光荣革命的胜利,议会才“收复”失去的权力。这表明,光荣革命
A. 结束了英国君主制的历史进程
B. 对英格兰的政治传统有所捍卫
C. 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D. 推动了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建立
1936年,中德签订合同,德国向中国提供1亿马克的无限期周转贷款,中国可随时用之于购买德国工业产品及其他产品,并规定贷款除南京资源委员会提取小部分用于购买工矿设备和技术合作外,其余绝大部分由南京用来购买德国军火和兵工设备。中国签订该合同的目的是
A. 体现两国政权的密切合作
B. 借助德国力量牵制日本
C. 发展有利抗日的国际环境
D. 夯实中国备战物质基础
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中共中央提交的宣言:“……(二)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三)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其主要目的是
A. 彻底放弃了反共主张
B. 根本上消除国共矛盾
C. 改善国共两党的关系
D. 组织全民族力量抗战
孙中山曾说:“我们一定要在非满族的中国人中间发扬民族主义精神,这是毕生的职责。”据此可知,孙中山对“民族主义”的解读
A. 具有大汉族主义的色彩
B. 体现了民权主义思想
C. 以实现民族独立为目的
D. 与民生主义相互补充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诸多封建盛世,如“文景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等。晚清时期出现的“同光中兴”与之前的封建盛世最大的不同
A. 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 B. 出现于中国封建社会后期
C. 西方国家开始侵略中国 D. 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