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1年投产的开平煤矿是中国第一个使用机械开采的煤矿,其章程规定:“进出煤铁银钱数目,每日有流水簿,每月有小结,每年有总结,(股东)可以随时查核。”这说明开平煤矿( )
A. 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起步
B. 产品主要远销国外,达到分洋利的目的
C. 具有近代企业制度的某些雏形
D. 引进西方管理模式,采用中外合资经营
李鸿章在《筹议海防折》中说:“既不能禁洋货之不来,又不能禁华民之不用。……曷若亦设机器自为制造,轮船、铁路自为转运。……我利日兴,则彼利自薄,不独有益厘饷也。……并可养船、练兵,军国之大利也。”洋务运动创办的企业中,体现这一主张的是
①江南制造总局
②轮船招商局
③开平煤矿
④福州船政局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③
D. ②③
一篇历史论文中指出:北洋舰队是洋务派标榜“御侮”、“自强”的样板,苦心经营凡二十年,耗银3000余万两,北洋海防经费支出总额,相当于同期江南制造局以及福建船政局从创办到中法战争爆发17年总支出之和……这种情况对于一个近于崩溃的封建国家更是不胜负担。这段材料
A. 反映了清朝政府重视海防
B. 正确指出了北洋舰队灭亡的主因
C. 揭露清朝政府统治腐朽的根源
D. 揭示了甲午中日战争必然的结局
据汪敬虞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江浙和广东是中国两大产丝区,但是生丝的市场价格不是在上海,也不是在广东,而是在纽约和里昂决定的。这一现象说明
A. 中国丧失关税自主权
B. 列强获得在通商口岸设厂的特权
C. 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主导的市场
D. 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某报纸曾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那时,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两大集团……此后不久,它又吞并了两大独立的公司。”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看,这段材料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化学工业发展迅速
B. 工业生产竞争日趋激烈
C. 工厂的规模不断扩大
D. 垄断组织形成并不断扩大
19世纪下半叶,为了不断扩大产品销路,资本家奔走于全球各地……这些工厂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材料反映的是
A. 环球航行的探索
B. 殖民扩张的开始
C. 世界市场的形成
D. 资本输出的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