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它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
材料一明清时期,出现了不少著名的产棉区,如山东东昌府所产棉花,“商人贸于四方”;江苏松江府一些地区种棉花的占百分之七八十。……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江浙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
材料二16世纪初,纽贝里的一家毛纺织“工厂”雇佣了1140名工人。海外市场的需求大大刺激了此类“工厂”的发展,英国成为欧洲最重要的毛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国,1700年毛纺织品占国内出口商品的70%。……棉纺织业作为新行业随之兴起,其他行业也迅速扩张。机械化逐渐成为新的生产方式的重要特征,并在欧洲大陆广泛传播。
——【英】E.E.里奇等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
材料三到1807年,在运到英国的棉花中,有60%来自美国。此后,美国始终是英国棉花的主要供应地。棉花也成为美国在1815年后最重要的经济发展动力,直到1860年,棉花出口占美国国内出口总值的一半还多。
——沃尔夫《欧洲与没有历史的人民》
材料四近代中国棉制品进口及棉花出口统计表
时间 | 进口棉纱(万担) | 进口棉布(万匹) | ||
1872年 | 5 | 1224.1 | ||
1890年 | 108.2 | 1556.1 | ||
时间 | 出口棉花(万公担) |
| ||
1871年~1873年 | 0.8486 |
| ||
1891年~1893年 | 29.0417 |
| ||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英国工业生产发生了哪些变化。
(3)依据材料三,分析英美的棉花贸易对两国经济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依据材料四,说明19世纪70年代~90年代中国棉制品进口及棉花出口的变化情况。并分析说明这种变化给中国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
古诗词寓意深远,常常为我们解读历史提供言简意赅的绝妙注脚。某同学用“千呼万唤始出来”、“小荷才露尖尖角”、“忽如一夜春风来”、“无可奈何花落去”四句诗句形象概括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对应的时期正确顺序应该是
①国民党统治后期
②“一战”期间
③甲午战争后
④19世纪六七十年代
A. ①③②④
B. ③②④①
C. ①④③②
D. ④③②①
如图为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官僚资本在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中所占比例变化情况表。据此可以得出
A. 美国企图独占中国市场
B. 战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
C. 民族工业逐渐陷入绝境
D. 国民政府实行战时体制
1939年,国民政府一方面把西南地区原有的采矿场收归国营,另一方面将华北、华中等地一些矿场内迁的机械充实西南各矿场,扩大采掘能力。这些措施
A. 稳定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秩序
B. 是基于长期抗战的战略调整
C. 调整经济体制促进经济运行
D. 是消极避战保存实力的反映
某同学准备了一份研究性学习材料,其中包括如下关键词:“国民经济建设”、“十年对峙”、“制碱业”、“南京”。他最有可能研究的主题是
A. 洋务运动的兴衰
B. 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C. 民国初期的兴办实业潮
D. 国民政府时期的民族工业
下图是工业资本中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的产值比较表
项目 | 1920年产值(亿元) | 1936年产值(亿元) | 年增长率(%) |
官僚资本 | 1.84 | 2.22 | 1.18 |
民族资本 | 2.51 | 16.32 | 12.41 |
合计 | 4.35 | 18.54 |
|
上表能够说明1920~1936年间
A. 中国近代工业遭受挫折
B. 民族企业获得迅速发展
C. 外商企业退出中国市场
D. 民族资本少于官僚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