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时“投考者寥寥”,而到光绪年间,随着大量“有用”之西书被...

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时“投考者寥寥”,而到光绪年间,随着大量“有用”之西书被翻译和引入,1874年上海“格致书院”创办时得到了李鸿章等许多官绅的捐款资助。这一变化表明

A. 传统儒学已经丧失主导地位

B. 追求西学已经成为了社会主流

C. “西用”思想的社会基础扩大

D. 官绅阶层已经接受了西政思想

 

C 【解析】材料反映了随着大量“有用”之西书被翻译和引入“西用”思想的社会基础在扩大,所以才有了“格致书院”创办时得到了李鸿章等许多官绅的捐款资助的现象,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从1862年等时间来看传统儒学仍未丧失主导地位,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当时社会主流仍然是传统儒学而非追求西学,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官绅阶层尚未接受了西“政”思想,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明代洪武三十年科举春榜所录51人全系南方人,故称南榜,这招致北方落榜举人联名上疏,告主考南方人刘三吾“偏私南方人”,朱元璋怒杀主考官并亲自策问,增录夏榜61人,全系北方人,故称北榜。“南北榜案”本质上反映出

A. 明朝南北方区域矛盾突出

B. 皇权凌驾于官僚机构之上

C. 北方仍然是经济文化中心

D. 科举制度走向了僵化腐败

 

查看答案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宋开宝九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

记述

出处

太祖初晏驾,孝章宋后使召秦王德芳。(使)以太祖传位晋王之志素定,乃不召德芳,径趋开封府召晋王。”(后)曰,“吾母子之命,皆托官家(晋王)”

《涑水记闻·卷第一》

“上(太祖)即夜召晋王,左右皆不得闻,但遥见烛影下晋王时或离席,若有所逊避之状,既而上引柱斧戮地,大声谓晋王曰,好为之”,“癸丑,上崩于万岁殿,甲寅,太宗即位。”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十七》

“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冬十月癸丑,太祖崩,帝(赵光义)遂继皇帝位。”

《宋史·卷四·本纪第四》

“十一月丙子,宋主匡胤殂,其弟炅(赵光义后改名为赵炅)自立”

《辽史·卷八·本纪第八》

 

 

A. 赵匡胤死后其弟继承皇帝位

B. 使者与晋王赵光义合谋政变

C. 赵匡胤主动传皇位给赵光义

D. 赵匡胤之子才德不济难继大统

 

查看答案

西汉惠帝六年规定女子在15岁至30岁之间必须出嫁,否则多征税,此政策被历代王朝所借鉴。而民间则有“女大三,抱金砖”的婚俗。这体现了

A. 政府鼓励早婚和人口繁衍

B. 民间抵制政府的早婚规定

C. 农业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

D. 多子多福的传统伦理观念

 

查看答案

孔子在肯定管仲对国事贡献的同时,也批评他器用排场超过了人臣的限度。孟子认为“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是人臣的本分。由此可见孔、孟二人

A. 宣扬民本思想

B. 主张重构秩序

C. 追求仁政德治

D. 肯定汤武革命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陶澍,宇云汀。嘉庆七年进士。道光三年,就擢巡抚。安徽库款,五次清查,未得要领。谢自藩司时,钩核档案,分别应劾、应偿、应豁,于是三十馀年之纠葛,豁然一清。濒江水灾,购米十万石,赈务核实,灾民赖之无失所。又怀远新涨沙洲阻水,并开引河,导之入准。淮水所经,劝民修堤束水,保障农田。各县设丰备仓于乡村,令民秋收后量力分捐,不经吏役,不减粜,不出易,不假贷,岁歉备赈,乐岁再捐,略如社仓法而去其弊。创辑《安徽通志》,旌表忠孝节烈以励风俗。晚年将推淮北之法於淮南,已病风痹,未竟其施,后咸丰中乃卒行之。十九年,卒。遗疏上,优诏轸惜,称其“实心任事,不避嫌怨”。澍见义勇为,胸无城府。用人能尽其长,在江南治河、治漕、治盐,并賴王凤生、俞德源、姚莹诸人之力。左宗棠、胡林翼皆识之未遇,结为婚烟,后俱为名臣。

——选自《清史稿·陶澍传》

(1)根据材料概述清朝一代名臣陶澍的主要政绩。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陶澍的为官之道。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