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国民政府于1931年提出,“基本工业之创办,重大工程之建筑均须择国防后方之安全地带而设置之。1935年又决定:“凡各兵工厂尚未装成之机器,应暂停止,尽量设法改运于川黔两省,并须秘密陆续运输,不露形迹。”这突出说明国民政府
A. 力图改变不合理的工业布局
B. 意识到新的世界大战将爆发
C. 微对川黔地区红军秘密“围剿”
D. 正准备实施工业的战略内迁
秋瑾就义后不久,同盟会领导人胡汉民说:“故为中国计,为多数人计,此后非特暗杀之事不可行,即零星散碎,不足置彼房死命之革命军,亦断不可起。”这一言论反映出,当时的革命志士
A. 革命立场发生动摇
B. 要改变革命策略
C. 计划创立革命政党
D. 斗争目标不明确
“史家的工作和自然科学家正相反,专务求‘不共相’。倘若把许多史迹相异的属性剔去,专抽出那相同的属性结果便将史的精魂剥夺净尽了。”梁启超这段话的主要含义是
A. 求同思维基本无助于史学研究
B. 治史贵在探索历史的变化
C. 史学与自然科学研究方法迥异
D. 批判性思维是创新的源泉
成书于明朝末年的《温氏母训》指出,“治生是要紧事”,“士农工商、各执一业,各人各治所生”,并且认为“通文义的商贸”与“学孝弟(悌)的秀才”、“知稼穑的公子”的地位一样。这表明当时
A. 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
B. 家训重在灌输封建伦理
C. 经商谋生已经成为社会共识
D. 社会阶层流动速度加快
隋至唐前期的中书门下是决策首脑机关,从不负担琐碎事务。唐代中后期至宋代的中书门下承担了大量的日常政务性工作,出现了中枢机构政务化的趋向。宋代的设官分职方式,在“纷繁芜杂”的表象背后,突出了国家政务的核心内容。上述变化主要表明
A. 吏治渐趋清廉化
B. 部门间关系更融洽
C. 官员日趋专业化
D. 中央集权显著加强
历史学家吕思勉说,秦以后由封建时代进入郡县时代。此后,虽然出现过“封建的四次反动”,但都以失败告终。“封建的四次反动”应包括
A. 秦朝的焚书坑儒
B. 明朝的特务统治
C. 唐朝设置节度使
D. 汉初分封同姓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