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入关后,要求汉族男子改穿满族服装,允许汉族女子保留传统服装。辛亥革命后,北方汉族妇女也开始穿旗袍,其样式不断翻新。但是,1933年5月《女子月刊》上发表了“乡下老太婆”的文章,其中写到,过去满人灭明,尚能“男降女不降,而现在糟透了,女子也降满人了”。材料表明
A. 东北的寒冷及游牧生活产生了旗袍
B. 社会新观念与旧观念之间存在冲突
C. 辛亥革命使女性主体意识最终确立
D.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服装有复古趋势
20世纪以来,中国历代政府都非常重视中学历史教育。下列历史教育目标,分别颁布于1904年、1912年、1936年和1956年。颁布于1936年的是
A. 多讲本朝仁政,俾知历圣德泽之深厚,以养成国民自强之志气,忠爱之性情
B. 了解劳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人
C. 明于民族之进化,社会变迁,邦国之盛衰,尤宜注意于政体之沿革,与民国建立之本
D. 特别说明其(指中国)历史上之光荣,及近代所受列强侵略之经过,与其原因,以激发学生民族复兴之思想
清代内务府是独立于政府行政机构之外,自成体系,管理皇室、皇族一应事物的机构。内务府官员属流官,定期更换。另外,内务府财政收入不仅来源于皇帝私产,也来源于国家财政收入;内务府的财政支出,不仅用于宫廷,也用于军费、赈济等。材料表明
A. 清政府具有家国同构的特征
B. 皇室特权是清政府腐败的根源
C. 清朝中央权力处于分散状态
D. 内务府是国家行政机构的补充
1896至1911年,中国铁路建设有了较大发展,新建铁路总里程约为此前的20倍,下图呈现了当时铁路投资的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铁路修筑的资金来源充足
B. 此时清政府重视修筑铁路
C. 近代商人投资于铁路建设
D. 清政府完全掌握铁路修筑权
秦朝咸阳的布局过大,将周围数百里土地都囊括其中,造成国家负担沉重,难于管理和防守。汉朝长安的布局力求突出主体,建筑集中,特别注重以皇权、军事、礼制三大主题进行规划。首都规划的变化反映出
A. 汉朝皇帝吸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
B. 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
C. 行政中心的职能和管理日趋完善
D. 儒家思想指导了首都的规划建设
《易》也叫做《易经》或《周易》,是我国最早的占卜用书。内容包括《经》和《传》两部分,最早篇目出现于商、周之际,成书于战国或秦汉之际。由此可以判断
A. 《易》是中国最早的历史典籍之一
B. 《易》的社会功能主要是用于占卜
C. 《易》反映商、周之际的社会变化
D. 《易》对于后世思想文化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