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 | 国家 | 主要内容 |
宋代(10-13世纪) | 中国 | 船普遍使用罗盘针,还出现了10桅10帆的大型船舶 |
明朝(14-17世纪) | 中国 | 中国的帆船已成为世界上最大、最牢固、适航性最优越的船舶 |
15、16世纪 | 西班牙、葡萄牙 | 航海家探索新航路,完成环球航行 |
17世纪 | 荷兰 | 航运业在世界上独领风骚,被称为“海上马车夫” |
17、18世纪 | 英国 | 先后打败荷兰、法国,成为海上霸主 |
1807年 | 美国 | 约翰•史蒂芬孙建造了带轮桨的“菲尼克斯号”轮船,从纽约沿海岸驶向费城进行试航,是世界上轮船首次在海上航行 |
1807年 | 美国 | 富尔顿设计出蒸汽机带动车轮拨水的“克莱蒙特”轮船,被称为“轮船之父” |
1829年 | 奥地利 | 约瑟夫•莱塞尔发明了可实用的船舶螺旋桨,此后螺旋桨推进器逐渐取代了明轮 |
1862年 | 中国 | 第一艘蒸汽机轮船“安庆”号蒸汽暗轮船与“安庆”一号蒸汽机明轮船建造成功 |
1865年 | 中国 | 安庆内军械所建造“黄鹄”号蒸汽轮船,船长17米,航速6节,自重25吨 |
1868年 | 中国 | 中国第一艘载重600吨、功率为288千瓦的蒸汽机兵船“惠吉”号建造成功 |
1884年 | 英国 | 帕森斯设计出了以燃油为燃料的汽轮船。此后,汽轮机成为轮船的主要动力装置 |
1894年 | 英国 | 帕森斯用他发明的反动式汽轮机作为主机,在泰晤士河上试航成功,航速超过60公里 |
——摘编自《船舶的历史》
根据材料,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给予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题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的竞争环境,强化了人们对各自国家的认同。秦统一中国使一统天下的国家观获得政治上的实现。到了西汉,“大一统”的国家观念更进一步地被意识形态化。自汉魏之际开始,对国家忠诚被凸显出来,唐平定安史之乱过程中的很多例证,也证明了这一点。两宋士人基本达成一种道德共识:凡沾旧国一命之恩者。不应再改仕新朝。面对金兵的南下,华北民间自发组织的“民兵”、“忠义军”等抗金武装表现突出。清代在修撰《明史》时也专设《贰臣传》以待明朝降臣,这可看作是加强国家认同的一种举措。
——摘编自姚大力《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与国家认同》
材料二:1894年,孙中山成立兴中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后来,同盟会在政纲中又阐述了排满革命、推翻帝制、建立共和之间的逻辑。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在就任临时大总统的誓词中庄严宣示:“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随后,在清帝退位诏书中也承认:“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位共和立宪国体”。这表达出满洲人对新国家的认同。
——据《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清帝退位诏》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古代中国传统国家观的变化趋势,并简析这些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传统国家观相比,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国家观有何发展,并对其予以简要评价。
(题文)如下图为两位学者绘制的20世纪90年代世界五大力量基本框架下图.可见,两位学者对国际格局的认识
A. 基本一致
B. 完全一致
C. 无法比较
D. 完全对立
美国历史学家内森·米勒认为:“罗斯福无意发动一场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造一种新的体制结构。相反,他是在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只是因为常规疗法再也不能奏效,他才试用了试验性疗法。”下列对此观点评述正确的是
A. 该说法较为客观地呈现了这一历史事实
B. “常规疗法”因“滞胀”的出现而不能奏效
C. “试验性疗法”仍突出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
D. 罗斯福的“医治”使资本主义社会摆脱疾病
罗马法的“法学的论证”方式,在政治领域表现为“依据人们的权利和统治者有依据的权力来推理”。在帝国时代,元首或皇帝总揽帝国大权,法学家们认为“皇帝所决定的都有法律效力,因为人民已把他们的全部权力通过王权法移转给他”。这一思想
A. 否定了雅典人的人民主权原则
B. 蕴含了启蒙思想中的契约精神
C. 强调了法律应重视证据的思想
D. 确立了法律是君主意志的体现
有学者指出,雅典法律分为私法与公法两大部分,私法蕴含着对财产权力的极度重视,但更多的法律规定体现了公法的内容……其全部意义在于,它不仅是民众控制和制约政治家、将军和其他官员、维护公民最高统治权力的工具,更是对公民集体内部所有公民的约束。这表明古典时代的雅典
A. 产生了三权分立的观念与具体做法 B. 形成了权力的内部和外部制约机制
C. 公民法具有十分浓厚的政治色彩 D.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