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6世纪到19世纪前期,中国与西欧出现不同的发展趋势。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农业...

16世纪到19世纪前期,中国与西欧出现不同的发展趋势。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农业时代的外贸需求一般主要是奢侈品,强大帝国的需求(可以货币支付的需求)往往高于衰弱国家,因而容易形成逆差。初级工业化开始后,国家的产品供给与原材料需求同步增加,但如果它是与没有投资需求的传统农业国进行贸易,则它的大宗原材料需求会比大宗产品供给更易实现,从而也造成大量逆差。秦汉唐宋属于前一种情况,而新航路开辟,特别是18世纪后的西欧属于后一种情况,但两者都不表明它们的发展水平不如其贸易对象。16到19世纪前期,中国对外贸易从此前的历史性逆差转变为顺差,倒更有可能是它开始逐渐转为相对落后、相对“边缘化”的体现。

——秦晖《评〈重新面向东方〉》

材料二大航海虽推动西欧的发展,但占据历史舞台中心仍是亚洲,尤其是中国,当时欧洲实际上是世界经济的一个次要和边缘部分,直到1800年以后它才后来居上。因为从大航海到19世纪前双方的贸易中,欧洲人的产品既不丰富,也缺乏竞争力,拿不出可以交易的物品,他们唯一的支付手段是从美洲掠夺回来的白银。在一幅全球的经济体系图中,物品的向西流动和白银的向东流动,充分说明了亚洲和欧洲的优劣高低之分。

——摘编自弗兰克《白银资本》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水平”这一话题的观点,分析其依据。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16到19世纪前期,中国对外贸易出现的变化。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比较16到19世纪前期,中国与西欧两地在对外贸易目的和方式上的不同。

(3)材料一、二对中国与西欧两地的对外贸易进行了比较,得出的结论有何不同?研究视角的不同往往会造成历史结论的差异,试指出材料一、二的研究视角。

 

(1)观点:外贸逆差不代表一国的经济落后。 依据:汉唐我国强盛,外贸出现逆差;西欧开始初步工业化进程,外贸出现逆差; 变化:逆差变顺差;政策转为闭关锁国;贸易日趋萎缩。 (2)目的:中国宣扬国威(或满足对异域珍宝的追求);西欧发展资本主义 方式:中国朝贡贸易;西欧欺诈性、掠夺式贸易 (3)材料一:中国落后于西欧。视角:从社会转型的角度上比较(或生产力发展水平上比较) 材料二:西欧落后于中国。视角:从双方贸易品的种类上比较 【解析】(1)由材料“农业时代的外贸需求一般主要是奢侈品,强大帝国的需求(可以货币支付的需求)往往高于衰弱国家,因而容易形成逆差”,可见外贸逆差不代表一国的经济落后。材料分别从汉唐、西欧开始初步工业化时期证明。而由“16到19世纪前期,中国对外贸易从此前的历史性逆差转变为顺差”,可知,但是中国由逆差变顺差;政策转为闭关锁国;贸易日趋萎缩。 (2)结合所学,16到19世纪前期正处于明清时期,当时我国采用朝贡贸易体制,对外贸易的目的是中国宣扬国威。而当时西欧处于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采取欺诈性、掠夺式贸易。 (1)由材料一“中国对外贸易从此前的历史性逆差转变为顺差,倒更有可能是它开始逐渐转为相对落后、相对“边缘化”的体现。”,可知,材料一是从社会转型的角度上比较,认为中国落后于西欧。而材料二“占据历史舞台中心仍是亚洲,尤其是中国,当时欧洲实际上是世界经济的一个次要和边缘部分,直到1800年以后它才后来居上。因为从大航海到19世纪前双方的贸易中,欧洲人的产品既不丰富,也缺乏竞争力,拿不出可以交易的物品”,可见材料二从双方贸易品的种类上比较,认为西欧落后于中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题文)下列著作,可以反映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程。其先后顺序是

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②《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③《新民主主义论》

④《论十大关系》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①③②④

D. ②①④③

 

查看答案

马丁·路德曾坦率承认从理性看来,基督教的很多观点荒谬至极,但他依然坚信“理性是魔鬼的妓女”;加尔文与天主教会合作,迫害著名的解剖学家塞尔维特。上述材料表明

A. 科学与宗教势同水火

B. 新教与罗马教会别无二致

C. 新教传播了人文主义思想

D. 宗教改革强调信仰至上

 

查看答案

有学者指出,1955-1975年间,“随着时间的流逝,‘两极体制’的现象,或者说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的宰制,逐步让位于新的全球格局。”此处“新的全球格局”当指

A. 美苏争霸

B. 政治多极化

C. 区域集团化

D. 经济全球化

 

查看答案

“1530年,德国出现了世界上第一只怀表,计时器真正得以‘便携’。在此之前,它是教会的奢侈品,只出现在高大教堂的塔顶……斯特拉斯堡教堂内11米高的天文钟,每整点都有死神提着板斧出来报时,准确无误,教堂落成之际,大主教下令将热铅灌入钟表师的双眼。”钟表的发展历程折射出

A. 科学的发展带来技术的进步

B. 文艺复兴的影响绵长深远

C. 工业革命的发明层出不穷

D. 教权的桎梏逐渐被挣脱

 

查看答案

1955年万隆会议与会国在《亚非会议最后公报》中,明确反对“使用集体防御的安排来为任何一个大国的特殊利益服务”,以避免“利用集体自卫的名义组织侵略性的军事集团并以此作为大国控制小国的工具”。与会国的这一立场推动了

A. 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B. 美苏之间矛盾的加剧

C. 发展中国家联合自强

D. “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