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20年之前,十月革命在中国被提及的次数很少,1920年下半年才开始重新被注意...

1920年之前,十月革命在中国被提及的次数很少,1920年下半年才开始重新被注意,尤其在1921年后出现爆炸式增长。这一现象表明

A. 十月革命的道路适合中国的国情

B. 苏俄对华平等外交赢得国人好感

C. 苏俄在国共合作时起了重要作用

D. 苏俄新社会模式引起知识界关注

 

D 【解析】 根据材料给出的时间我们可以看出,1921年十月革命才受到重视,这与苏联当时的社会状况有关。苏联当时实行的是新经济政策,且国内遇到的状况与中国很类似,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不是主要原因;B选项没有抓住问题的本质与关键;D选项在当时还没有出现,与此无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观念形态的革命以批判传统为条件,但实现观念形态的变革又不仅仅在于批判传统。它表现为破坏旧传统与正面重建的同一。下列选项能准确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 梁启超发表《 变法通义》

B. 康有为发表《 孔子改制考》

C. 胡适发表《 文学改良刍议》

D. 李大钊发表《 庶民的胜利》

 

查看答案

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由此可以得出的认识是

A. 国民热衷于中国党派之争

B. 维新变法于中国无进步意义

C. 陈独秀意在反对政府政策

D. 很有必要开展思想启蒙运动

 

查看答案

《筹办洋务始末》载,恭亲王奕上奏朝廷,指出外国人“于中国书籍,潜心探索,往往辩论事件,援据中国典制律例相难”,因此,“(今)欲借彼国事例以破其说,无如外国条例”。这一建议体现了他

A. 培养翻译人才的愿望    B. 师夷制夷的外交设想

C. 重振清朝国力的决心    D. 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

 

查看答案

1844年,大臣耆英奏称:“夷情变幻多端,非出一致,其所以抚靖羁縻之法,亦不得不移步换形。……有加以款接方可生其欣感者,并有付之包荒(包容)不必深与计较方能于事有济者。”这表明耆英主张

A. 对外妥协以换取和平局面

B. 全面学习西方国家外交礼仪

C. 废除天朝上国的外交规制

D. 对外交往应变革“夷夏”礼仪

 

查看答案

马丁·路德认为,基督徒的自由是一种内心自由,纯属精神范围,只为上帝所知;在世俗事务方面,一个好基督徒应完全服从业已确立的权威。材料表明马丁·路德

A. 反对上帝的权威

B. 理性地看待权威

C. 反对教皇的权威

D. 承认国王的权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