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董仲舒按人性把人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占人口多数的“中民”是教育的主要对象。他主张...

董仲舒按人性把人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占人口多数的“中民”是教育的主要对象。他主张设立各级学校,教授儒家经典,将他们培养为“笃于礼薄于利”“以天下为忧”的君子。在此,董仲舒的目的是

A. 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 树“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理念

C. 使“教化大行,天下和洽”

D. 令《春秋繁露》成为教育新经典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董仲舒的新儒学。据材料“将他们培养为‘笃于礼薄于利’‘以天下为忧’的君子”可知,董仲舒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品德高尚的人,故C项正确;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指要实现思想的统一,材料未体现,故A项错误;树“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目的是既要加强君权,又要求统治者实行仁政,材料未体现,故B项错误;五经是当时的教育内容,D项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夏曾佑指出:汉武帝以后独尊儒术之动机,非有契于仁义恭俭,实视儒术为最便于专制之教耳。儒术哪些思想迎合了汉武帝的专制需要

仁义恭俭  ②“君权神授”  ③“天人感应”  ④“三纲五常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西汉初统治者认为“刑法不能治人心,法度过密,君主用刑虽重,而民亦无畏刑之心”,汉武帝以儒家经典著作《春秋》义理解释法律,东汉光武帝刘秀以行德政作为治平天下的主要政策而曾先后七次颁布轻刑和赦罪诏令。这反映出

A. 儒家思想成为正统

B. 礼法并举的治国模式形成

C. 儒道思想逐渐融合

D. 一直奉行刑法的慎刑主义

 

查看答案

汉武帝时期,兴办太学,规定太学生员为博士子弟,一律由儒家五经博士负责教授,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即可到政府任官。太学兴办

A. 加强了意识形态控制

B. 促使其他学派文化凋零

C. 实现了选官的公平化

D. 瓦解了贵族政治的基础

 

查看答案

《汉书·儒林传》中写道:“自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设科射策,劝以官禄,讫于元始,百有余年,传业者寝盛,支叶蕃滋,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盖利禄之路然也。”材料表明汉代儒学地位的迅速提高主要得益于

A. 儒家学派重视教育

B. 儒家学者对儒学的新发展

C. 汉政府的大力提倡

D. 研习儒学的士人阶层壮大

 

查看答案

吕思勉指出:“汉代注释与阐述儒家经典的经学作为一门正统学问,成为知识分子关注的焦点。如郑玄遍注群经,号称最博学的人。而其经说,支离破碎,于理决不可通,以及自相矛盾之处,都不知凡已。此等风气既盛,治经者遂变为无脑筋之徒,虽有耳目之思,都用诸琐屑无关大体之处。”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儒学脱离社会现实

B. 儒家正统思想逐渐走向疆化

C. 儒家教化逐渐普及

D. 儒学成为功名利禄的敲门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