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宋太祖曾说:“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纵皆贪浊,亦不及武臣...

宋太祖曾说:“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纵皆贪浊,亦不及武臣一人也。”为此宋太祖采取的最重要措施是

A. 派文臣做知州,管理地方行政

B. 设枢密使,管理军事

C. 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D. 设通判,监督知州

 

A 【解析】 “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纵皆贪浊,亦不及武臣一人也”是说宋太祖为了防止武将专权,而改派文臣管理地方,据此可知,A符合题意;B属于中央官员,故排除;CD都不是“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而是负责财政和监督职能的官员,不符合题干中的“最重要”,故排除C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元人所谓‘行中书省’,即是活动的中书省,即中枢政权之流动分布。其意惟恐一个中央政权不足控驭此广土众民,乃专为蒙古狭义的部族政权而设此制度。”据此可知“行中书省”是

A. 中央的派出机构

B. 皇帝的顾问机构

C. 地方的自治机构

D. 中央的并列机构

 

查看答案

宋朝有一条规矩:官员不入酒肆。一旦发现官员在酒店吃喝,不管公款、私款,如果被御史弹劾,重则罢官免职,轻则纪律处分。这些规矩产生的积极作用是

A. 遏止了官吏横征暴敛

B. 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

C. 便于对权力进行约束

D. 君主有效地控制了臣属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历经几度变迁。秦汉主要有郡、县两级,唐代为道、州、县三级,宋代设置为路、州、县三级。元朝时期,行省成为最高地方行政区划,下设路、府、州、县。以上现象反映的本质是

A. 地方行政机构数量增长

B. 县是最稳定的行政机构

C. 地方管理制度趋向成熟

D. 中央集权制度日益加强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大致经过“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三个阶段。隋唐时期实行的选官制度与秦汉时期相比,其最大特点是

A. 选拔官员受到世家大族的影响

B. 通过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

C. 通过自下而上的方式选拔官员

D. 以品德素养为标准选拔官员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李准,清末任广东水师提督。光绪末,李准巡视南海,发现日本侵占东沙岛,李准据理力争,迫使日本将该岛交还中国。有鉴于“中国向不以领海为重,故于海面之岛屿,数千年来并无海图、任外人之侵占而不知也”,宣统元年,李准率舰再度查勘南海,探明岛屿15座,“勒石命名,挂黄龙之国旗焉。此地从此即为中国之领土矣”。他还对西沙、东沙、南沙群岛进行测量考察,且“绘之成图,呈于海陆军部及军机处存案”。在这份海图基础上,1912年出版的《中华民国边界海岸及面积区划图》中已绘出了较准确的南海疆界线。回粤后,李准编著了《广东水师国防要塞图说》,并奏请朝廷开发西沙、南沙。宣统三年,清廷把西沙、南沙群岛划归崖县管辖。身为清廷要员,李准镇压了黄花岗起义等多次革命党起义,故深为革命党人所恨,屡遭刺杀。辛亥革命后,李准宣布反正,使广东得以兵不血刃而宣告独立。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法国侵占南海多座岛屿,已赋闲在家的李准在报上发表当年视察南海岛屿的相关文献,力证主权。新中国成立后,外交部也曾引用其著作,重中我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至今西沙群岛仍有一个小岛以李准的名字命名。

——摘编自陈天锡《西沙岛东沙岛成案汇编》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准一生主要活动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李准进行简要评价。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