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而唐代设立三省制...

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而唐代设立三省制,“置中书、门下以相监察,中书诏救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其相似作用是(    )

A. 大幅提高了行政效率    B. 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

C. 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    D. 有效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B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置中书、门下以相监察,中书诏救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可见秦汉时期设的朝议制度和唐代设立的三省制都有利于发挥大臣参政议政的作用,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故选D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题文)唐初实行府兵制,在长安附近各州设置军府,选拣均田农民担任府兵卫士。开元十年,唐玄宗接受张说建议,募兵13万,充当京师宿卫;开元二十五年,根据边防需要,“抓募丁壮,长充边军,增给田宅,务加忧恤”,由朝廷供给资粮,长期戍边。这一变化

A. 适应了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

B. 推动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C. 为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埋下隐患

D. 增强了唐政府的边防实力

 

查看答案

假设在下图所示中央机构所在的朝代,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座宫殿,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 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 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C. 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查看答案

宋太祖曾说:“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纵皆贪浊,亦不及武臣一人也。”为此宋太祖采取的最重要措施是

A. 派文臣做知州,管理地方行政

B. 设枢密使,管理军事

C. 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D. 设通判,监督知州

 

查看答案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元人所谓‘行中书省’,即是活动的中书省,即中枢政权之流动分布。其意惟恐一个中央政权不足控驭此广土众民,乃专为蒙古狭义的部族政权而设此制度。”据此可知“行中书省”是

A. 中央的派出机构

B. 皇帝的顾问机构

C. 地方的自治机构

D. 中央的并列机构

 

查看答案

宋朝有一条规矩:官员不入酒肆。一旦发现官员在酒店吃喝,不管公款、私款,如果被御史弹劾,重则罢官免职,轻则纪律处分。这些规矩产生的积极作用是

A. 遏止了官吏横征暴敛

B. 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

C. 便于对权力进行约束

D. 君主有效地控制了臣属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