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称:“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周的制度)非公之大者...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称:“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周的制度)非公之大者也,私其力于己也,私其卫于子孙也。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秦朝郡县制的进步性主要表现在

①中央集权取代了地方分权         ②精英政治取代了大众政治

③直接管理取代了间接管理         ④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B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实行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形成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中央集权取代了地方分权,故①正确。大众政治强调大众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与材料信息不符,故②错误。郡县制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故③正确。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故④正确。综上所述,①③④正确,②错误,排除ACD,所以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清代史学家赵翼认为秦汉间是一大变局:“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于是先从在下者起……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材料表明秦朝政治体制的影响是

A. 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 由血缘政治转向地缘政治

C. 中央集权政治开始出现

D. 由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

 

查看答案

以下关于下图“秦朝统治机制示意图”,表述正确的是

 

A. 秦始皇开始建立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和推广郡县制

B. 中央机构职责明确,决策、审议、行政为一体

C. 历史上秦朝首次废除分封制,推广郡县制

D. 秦律的颁行改变了传统的人治社会的现实

 

查看答案

材料  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大名商人出身的北方汉族财相卢世荣主持财政期间,向忽必烈提改革意见,其内容是:用官钱购南方棉帛运到北方牧区换取羊、马,然后把这些羊、马交给当地牧民订合同放牧取利。合同规定皮毛、筋角、酥酪等的十分之二给牧民,其余由官府出售。“马以备军兴,羊以充赐予”。忽必烈听罢卢氏建议后说,这是“祖宗时欲行之而未果”的计划。他要求卢世荣尽快推行。卢世荣死后他的其他许多经济管理意见在忽必烈那里并没有因人废言,这条意见也是没废弃的。卢世荣之后的财相藏族人桑哥执政间创建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木棉提举司;至元二十四年夏忽必烈同意忻都(蒙古贵族)以新钞11.06 万锭,银1593锭、金100两付江南各省与民大规模互市;次年九月桑哥请示忽必烈批准营造五个库于禁中贮币帛,当与这个农牧南北大贸易蓝图的实际实施相关。

——摘编自张岱年等主编《中国全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元代“农牧南北大贸易”得以实施的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元代“农牧南北大贸易”的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妥协”一词在中国近代政治语境中常以贬义的形式出现,意为无原则地让步、退缩,“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被看作是辛亥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然而,西方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民主宪政的实践却显示出,没有一定程度上的相互妥协与利益让渡,他们的历史发展就无法淌过深水区和激流区。

要求:试以近代欧美国家民主政治的实践为例,阐述以上观点。(要求至少以两个国家)为例,观点概括明确,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隋代一统,惩责其非,废九品中正法而创进士科。历代踵行,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

—摘编自顾颉刚《中国考试制度史》序文

材料二  宋神宗时期,整顿太学,创立三舍法,即将学分为上、内、外三舍,学生入学后先编入外舍学习,定期试其行艺,优者依次升入内舍及上舍。外舍生每年升舍考试,考试合格,尚不能直接升舍,还要参考平时的操行及学业成绩,凡列入一、二等者,才能升入内舍学习。内舍进行升舍考试,若成绩达到优平二等,再参考平时成绩及操行,才能升入上舍学习。上舍生学习两年,期满进行毕业考试,由政府派员主考,学官不得参与。成绩评定分为上、中、下三等,“上等以官,中等免礼部试,下等免解试”。后来,武学、算学及地方官学等,大都仿照太学三舍法,考试、升补,悉如太学。

—摘编自苗春德《宋代教育》

材料三  下为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最后一次科举考试的部分试题:

“学堂之设,其旨有三,所以陶铸国民,造就人才,振兴实业。……三者孰为最急策”。

“泰西(西方)外交政策往往借保全土地之名而收利益之实。盍缕举近百年来历史以证明其事策。”

“日本变法之初,聘用西人而国以日强,埃及用外国人至千余员,遂至失财政裁判之杈而国以不振。试详言其得失利弊策”。

(1)根据材料一,归纳科举制度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一,归纳三舍法在考试制度方面的主要特点。分析三舍法对宋代学校教育的影响。

(3)材料三中试题内容折射出清末科举注重选拔怎样的新式人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新式人才观形成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