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图反映了汉、唐、明、清四朝皇权不断加强的过程,图示中的空白处应该是 A.外朝 ...

下图反映了汉、唐、明、清四朝皇权不断加强的过程,图示中的空白处应该是

A.外朝

B.军机处

C.六部

D.枢密院

 

B 【解析】本题考查了清代的军机处。根据所学内容可知,汉代设立中朝,以丞相为首的官僚集团相对于中朝来讲成为外朝,故排除A;六部形成完善于隋唐时期,故排除C;枢密院设立于宋代,故排除D;根据题干内容可知图示中的空白处指的是清代的机构,清代加强皇权的机构为军机处,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对下表中清朝军机处职能(部分)的表述,正确的是

1.发折
 

奏事处将官员奏折下发军机大臣
 

4.述旨
 

将皇帝旨意拟成谕旨再交皇帝御览
 

2.接折
 

军机章京将奏折送军机大臣阅
 

5.过朱
 

皇帝朱笔改定奏折
 

3.见面
 

军机大臣将奏折送皇帝处请旨
 

6.交发
 

将谕旨下发有关衙门实施
 

 

 

A. 参与议政

B. 监察百官

C. 参与决策

D. 遵旨承办

 

查看答案

(加试题)建筑艺术与政治、文化、艺术等上层建筑密切关联,同时又与生产力、科学技术及经济发展水平有直接关系。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59年,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的日子里,北京建成了人民大会堂、中国历史博物馆、民族文化宫、钓鱼台国宾馆等“十大建筑”。

当时还曾规划了国家大剧院的建设,并由清华大学建筑系完成了设计,周恩来也明确批示地址“在天安门以西为好”,最后因财政原因没有实施。五十年后的北京,又有一批重要的公共建筑物落成,它们是国家大剧院(“蛋壳”)国家体育场(“鸟巢”)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中央电视台新楼(“大裤衩”)等。

材料二

五十年前北京十大建筑的设计在国家领导人督导下进行:专家汇报,上级审查,领导发话,很快定案。如当时有人提出过类似欧美现代风格的方案,但未被接受,也未引起大的争论。五十年后的今天,北京的这些重要建筑都引发激烈争议。如国家大剧院经过四轮国际设计竞赛才于1999年定下采用法国建筑师安德鲁主持设计的方案,但开工不久,四十九位院士和一百零八位建筑师上书反对,以至于停工,历经磨难,才于2007年9月落成。

(1)建筑的变化是社会发展的见证。上述四幅图体现了两种不同的特征,一种是庄严与厚重,它们是           (请填写图号).一种是新颖与奇特,它们是           (请填写图号)。

(2)建筑文化的变化是社会大变革的产物。概括指出五十年间中国社会出现了哪些“大变革”?请依据材料中的相关事实支持你的观点。

(3)国家大剧院、“鸟巢”和央视新楼的主要设计者均为外国建筑设计师。一位作者在《北京青年报》上发表批评文章,认为这是“文化殖民主义”,要警惕外国建筑师“将自己的价值与文化观念强加于我们”。对这一批评观点,你持什么看法?请从民族性视角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查看答案

(加试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实际上,哲人们并不把自己看作法国人或者欧洲人,而是把自己看做人类的成员。他们试图从全球的而非西方的角度来思考和行动。他们试图发现与牛顿的物质世界的定律相当的具体普遍适用性的法则。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关于牛顿和工业革命的关系,有下列两种观点:①“牛顿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大国崛起解说词·英国》)②牛顿和工业革命无关,因为“工业革命得益于科学经验而非科学认识,更遑论形式化的科学知识了。”《剑桥欧洲经济史(第四卷)》。

—据《大国崛起解说词·英国》《剑桥欧洲经济史(第四卷)》等整理

(1)阅读材料一,写出集中反映“牛顿的物质世界的定律”著作的名称,并阐述其发表的重大意义。“从全球的而非西方的角度”,“哲人们”又发现了哪些“普遍适用性的法则”?

(2)综合上述材料,请您选择材料二中的一种观点加以阐释说明。

 

 

查看答案

可口可乐公司,这个1886年创始于美国的庞大商业帝国,其产品从美国销往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以下材料追溯了可口可乐公司在部分地区的扩张,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加入战争后,可口可乐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将自己打造成美国价值观和美国爱国主义精神的同义词。1941年,可口可乐公司总裁罗拔·伍德夫宣布,任何穿美军制服的人都可以以钱购买到一瓶可口可乐。此外,可口可乐公司还成立了一支“技术监督团”,用以监督这项政策的实行。在监督团的监督下,可口可乐公司生产出50亿瓶的可口可乐,其中大部分是在欧洲销售出的。随着美军在欧洲战场的步步推进,拿着可口可乐的美军士兵,自然而然的成为可口可乐的活广告。二战后,美国政府对法国等国明里暗里威胁,假如抵制可口可乐,就别想享受到马歇尔计划的援助了,结果法国……还是“可耻的屈服了”。

—霍小山:《可口可乐与纳粹德国:谁能征服欧洲?》

材料二

可口可乐公司曾数次想进入苏联,但是由于美苏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总是不断,导致可口可乐公司进入苏联的计划一次次的破产。最后,直到苏联解体,可口可乐才终于进入了苏联(指原苏联所涵盖的国家和地区)。征服了苏联,以及东欧各国,就等于可口可乐完成了征服全欧洲的版图。拿破仑和希特勒都没有做到的事,想不到被一家饮料公司做到了。

—霍小山:《可口可乐与纳粹德国:谁能征服欧洲?》

材料三

1948年以前,可口可乐在上海等地已经可以见到,但1949年可口可乐退出中国市场。1976年,中国的政治形势动荡不安。可口可乐公司表达了希望重返中国,并且在中国建厂的愿望。几经曲折,可口可乐终于在1978年12月13日,与中粮总公司达成协议,在中国设专厂灌装并销售。1984年,可口可乐与中国人的面孔一起登上了《时代周刊》封面。

—整理自《老照片:可口可乐进驻中国史》

(1)根据材料一回答:可口可乐抓住的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是?此后,可口可乐利用那些方式扩张在西欧的销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可口可乐公司进入苏联的计划一次次破产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可口可乐何时终于打入苏联市场?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49年可口可乐退出中国市场的原因?从中国的国内外形势分析1978年可口可乐得以重返中国市场的有利条件。

 

 

查看答案

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是古今中外大多数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共同纲领》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民族区域自治的自治机关在国家计划的指导下,自主地安排和管理地方民生的经济建设事业。……l96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议,成立西藏自治区。在西藏全区举行普选的基础上,组成了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名单,在总共301位代表中,藏族代表226人,汉族代表59人,门巴族代表5人,回族代表4人,铬巴族3人,纳西族1人,怒族l人,其它代表2人。

材料二

美国宪法第四条规定:各州对他州的法令、官方文件和诉讼应有充分的信任和尊重;对他州的公民不得歧视,各州的公民享有平等的特权和豁免权;各州相互有义务引渡逃犯。

美国宪法第六条规定:本宪法和根据本宪法所制定的合众国法律,以及根据合众国的权力已缔结或将缔结的一切条约,皆为全国的最高法律;每个州的法官均应受其约束,即使州的宪法和法律的任何条款与之相抵触。

美国宪法第十条修正案规定: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力,得由各州或由人民保留。

—《中学历史教学史料汇编》

(1)依据材料一,概述这一政治制度的特点并评价它。

(2)根据材料二概括说明美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