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据载,北宋的肉食中以羊肉为多,南宋的羊肉价格较高,一般人吃不起。下列对此原因推测...

据载,北宋的肉食中以羊肉为多,南宋的羊肉价格较高,一般人吃不起。下列对此原因推测较符合实际的是

A. 两宋时期人口锐减土地闲置多,为牧羊提供了条件

B. 羊肉多来自与少数民族互市,北宋地缘较南宋有利

C. 两宋时期人口增加粮食紧张,养猪成本远大于养羊

D. 两宋中外交往频繁,波斯和阿拉伯人刺激了羊肉消费

 

B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疆域与游牧民族区域接壤,因此“北宋的肉食中以羊肉为多”;而南宋偏安江南,和游牧区域不接壤,羊肉较少,因此“南宋的羊肉价格较高”,故B项正确;两宋时期人口没有减少,故A项错误;C项和材料无关,故错误;唐代中外交往也比较频繁,因此不是材料信息的原因,故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据南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年)《登科录》所载本年登科进士六百零一名中,平民出身四百十七人,占百分之六十九点三八。这说明

A. 科举制在南宋发展至黄金时期

B. 限制世家子弟是科举制的特点

C. 南宋皇帝开始总揽取士的大权

D. 选官制度的开放和阶层的流动

 

查看答案

话本是宋代“瓦舍技艺”的一种,《碾玉观音》中的碾玉匠崔宁、《志诚掌主管》中的商店主管张胜等第一次作为正面人物在话本中涌现,这一艺术形式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 中央集权的加强

B. 理学思想的影响

C. 商品经济的发展

D. 市民阶层的壮大

 

查看答案

下表是西汉公卿中儒学名师或师从名家的儒者(包括太学生)状况统计。下表

时期类别

西汉初年(高帝—景帝)

西汉中期(武帝—宣帝)

西汉后期(元帝—平帝)

东汉(光武—献帝)

合计

博士

1

4

8

12

25

师从名师或入太学者

3

8

18

29

未任博士的名儒

1

5

37

43

合计

1

8

21

67

97

在文化状态可考公卿中所占比例(%)

2.7

15.7

32.3

30.3

25.9

 

 

这反映了两汉时期

A. 学校教育以教授儒家经典为主

B. 官吏群体的儒学水平不断提高

C. 儒学并未取得思想的统治地位

D. 官吏从政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

 

查看答案

秦始皇在位期间,共进行了八次大规模的移民,共迁徙居民约106万户,达500多万人口。移民主流之一是徙平民、罪吏于边境。此举

A. 推动了秦代商业的发展

B. 有利于边疆地区的开发

C. 有效的抑制了土地兼并

D. 促进了封建国家的统一

 

查看答案

在中国历史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似乎是一个永恒的政治主题。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中枢权力体系及其相应的地方控制体系。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

——《史记》

材料二“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成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选自《全球通史》

材料三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谒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丞相病了,皇帝还要亲自去探视。隋唐时期的宰相大臣上朝奏事也有座位。但到宋朝,宰相只能站着同皇帝议事。据说是宋太祖改变这一做法的,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开始时,大臣们还坐着,宋太祖称自己眼睛昏花看不清,让大臣们近前指给他看。等范质等人回到原处,座位已被撤掉。此后宰相大臣就只好站在皇帝面前议事了。明代自朱元璋起,明文规定“大朝议”须“众官皆跪”。清朝的官僚上朝,跪地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大臣们都备有特别的护膝。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寡人”指的是谁?涉及他创建的有哪些重要政治制度?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样的历史信息?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推行的这一政治制度的历史作用?

(3)在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方面,包含着众多的矛盾和问题。试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归纳其中最主要的两大矛盾。由汉到明清,宰相大臣由坐到站再到跪的上朝礼仪变化,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