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有学者对“忠观念”在官修史书中出现的频次情况进行统计后发现,在汉代纂修的史书中,...

有学者对“忠观念”在官修史书中出现的频次情况进行统计后发现,在汉代纂修的史书中,“忠观念”所占的比例为7.97%,宋代为15.89%,清代所修的《明史》中是22.71%,越往后世“忠”的频次越高。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A. 专制主义日益强化

B. 伦理教化逐步加强

C. 思想控制日趋严密

D. 史官思想日益僵化

 

A 【解析】 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官方强调“忠”,是忠君的意思,“忠”所占的比例不断增长也就反映了君主专制日益强化,A项正确。“忠”不等于伦理教化,本质不能反映伦理教化逐步加强,排除B。强调“忠”不等于思想控制,排除C。是官方强调“忠”,这与史官思想无关,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是新疆吐鲁番出土的唐景龙四年(710年)抄本《论语郑氏注》(部分),12岁的作者在旁边留有小诗:“写书今日了,先生莫嫌迟。明朝是假日,早放学生归。”此文物可用来佐证

A. 儒学成为居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B. 《四书章句集注》已成为考试用书

C. 唐朝人普遍用诗歌表达生活体验

D. 汉文化在西北边疆地区也有所传播

 

查看答案

据载,北宋的肉食中以羊肉为多,南宋的羊肉价格较高,一般人吃不起。下列对此原因推测较符合实际的是

A. 两宋时期人口锐减土地闲置多,为牧羊提供了条件

B. 羊肉多来自与少数民族互市,北宋地缘较南宋有利

C. 两宋时期人口增加粮食紧张,养猪成本远大于养羊

D. 两宋中外交往频繁,波斯和阿拉伯人刺激了羊肉消费

 

查看答案

据南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年)《登科录》所载本年登科进士六百零一名中,平民出身四百十七人,占百分之六十九点三八。这说明

A. 科举制在南宋发展至黄金时期

B. 限制世家子弟是科举制的特点

C. 南宋皇帝开始总揽取士的大权

D. 选官制度的开放和阶层的流动

 

查看答案

话本是宋代“瓦舍技艺”的一种,《碾玉观音》中的碾玉匠崔宁、《志诚掌主管》中的商店主管张胜等第一次作为正面人物在话本中涌现,这一艺术形式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 中央集权的加强

B. 理学思想的影响

C. 商品经济的发展

D. 市民阶层的壮大

 

查看答案

下表是西汉公卿中儒学名师或师从名家的儒者(包括太学生)状况统计。下表

时期类别

西汉初年(高帝—景帝)

西汉中期(武帝—宣帝)

西汉后期(元帝—平帝)

东汉(光武—献帝)

合计

博士

1

4

8

12

25

师从名师或入太学者

3

8

18

29

未任博士的名儒

1

5

37

43

合计

1

8

21

67

97

在文化状态可考公卿中所占比例(%)

2.7

15.7

32.3

30.3

25.9

 

 

这反映了两汉时期

A. 学校教育以教授儒家经典为主

B. 官吏群体的儒学水平不断提高

C. 儒学并未取得思想的统治地位

D. 官吏从政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