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著名学者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一书中写道:“在签订《南京条约》的过程中,英国外交...

著名学者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一书中写道:“在签订《南京条约》的过程中,英国外交家们极为重视条约中的字句和语法,而清明官员并不细加审查,一览即了,他们反倒重视文件措辞、格式是否谦卑恭敬,重视互相见面到底是鞠躬还是下跪。”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 清朝官员缺乏近代外交经验

B. 两国社交礼仪的差异

C. 两国治理秩序的差异

D. 清朝官员不懂国际公法

 

C 【解析】 英国外交家们极为重视条约中的字句和语法,而清明官员反倒重视文件措辞、格式是否谦卑恭敬,重视互相见面到底是鞠躬还是下跪。这说明英国的依法治国的理念和中国“天朝上国”的理念的不同,故C项正确;ABD项是材料反映的现象,不是实质,故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鸦片战争之初,英国向中国提出直接正式平等交往的要求,没有任何结果。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外国公使要求驻京,咸丰帝欲以全免英国商品关税为条件,换取英法撤销这项要求。这表明清政府

A. 顺应了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动

B. 对近代国际关系规则的无知

C. 同意开放更多的通商口岸

D. 已认可英国的自由贸易政策

 

查看答案

古代武士一般是指恪守“士”的道德规范,行为勇武的男性。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和正史中,出现了许多为孝义而杀仇敌、为保卫家园而守城作战、为忠君而驰骋疆场的勇武女性形象。社会上“武士化”女性增多说明当时

A. 少数民族勇武之风得到社会普遍推崇

B. 社会动荡加剧传统武士精神衰落

C. 民族交融助推儒家思想的进一步传播

D. 人口减少导致女性政治地位提高

 

查看答案

有学者对“忠观念”在官修史书中出现的频次情况进行统计后发现,在汉代纂修的史书中,“忠观念”所占的比例为7.97%,宋代为15.89%,清代所修的《明史》中是22.71%,越往后世“忠”的频次越高。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A. 专制主义日益强化

B. 伦理教化逐步加强

C. 思想控制日趋严密

D. 史官思想日益僵化

 

查看答案

下图是新疆吐鲁番出土的唐景龙四年(710年)抄本《论语郑氏注》(部分),12岁的作者在旁边留有小诗:“写书今日了,先生莫嫌迟。明朝是假日,早放学生归。”此文物可用来佐证

A. 儒学成为居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B. 《四书章句集注》已成为考试用书

C. 唐朝人普遍用诗歌表达生活体验

D. 汉文化在西北边疆地区也有所传播

 

查看答案

据载,北宋的肉食中以羊肉为多,南宋的羊肉价格较高,一般人吃不起。下列对此原因推测较符合实际的是

A. 两宋时期人口锐减土地闲置多,为牧羊提供了条件

B. 羊肉多来自与少数民族互市,北宋地缘较南宋有利

C. 两宋时期人口增加粮食紧张,养猪成本远大于养羊

D. 两宋中外交往频繁,波斯和阿拉伯人刺激了羊肉消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