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项目 中国与西方的比较 时钟 近代科学革命的关...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项目

中国与西方的比较

时钟

近代科学革命的关键仪器就是时钟,而其灵魂是擒纵装置,过去认为是十四世纪欧洲人的发明。中国在723年僧一行已制出这种装置

铸铁

1380年前,欧洲人还无法制造出一小块铸铁,而中国早在公元前四世纪已在工业规模上生产铸铁了

天花种痘法

葛洪于公元300年最早记载了天花这种疾病,中国在1000年已经发明天花预防接种。十九世纪初,欧洲人才发现牛痘苗可安全预防天花

 

 

—摘编自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二  《周礼天官冢宰》中记载有掌医之政令的医师,《周礼春官宗伯》中有掌握历法工作的冯相氏,有掌握观测天象和占星术的保章氏……后世的历朝历代,都在国家机构中设立有类似的科学技术机构和职能部门。……官办科技教育的内容主要有算学、医学、天文学、地理学等,其掌握者多是与之有关的衙门。……李时珍不恋富贵,曾辞去太医院院判一职,……临终之时,还嘱咐后人将其刚刚完成的巨作《本草纲目》献给朝廷。

—摘编自丁海斌陈凡《社会科学战线》2005年第4期《李约瑟现象的“官科技”解读》

材料三  乾隆末年,浙东学者章学诚就对烦琐考据提出中肯批评:“近日学者风气,徵实太多,发挥太少,有如蚕食桑叶而不能抽丝。”他认为“君子之学术”应当能“持世而救偏”……所谓“学业,将以经世也”。

—陈国庆《晚清社会与文化》

材料四  梁启超认为,国人对于科学抱有不正确的态度,除了受传统的“道器”观影响而轻视科学外,便是“把科学看得太呆太窄了”,……梁认为:“科学所要给我们的,就争一个‘真’字,中国文化正因缺乏此种科学精神。”

—郑师渠《梁启超的科学观》

(1)概括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据材料二说明其主要原因。

(2)材料三、四反映了我国“科学”领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些变化?

 

(1)历史现象:18世纪前,在实用科技方面,中国领先于西方。 主要原因:制度的保障;古代中国政府的重视与推广;古代中国文人的献身精神。 (2)变化:从传统的“经世致用”到对近代西方科学技术的大规模引进;从对“科学精神”的追求到初步实现“科学体制化”。 评价:原因:近代中国的社会危机;近代西方先进文化的传入;先进的中国人对现代化的探索等。 概况:表明中国对西方科学认识的逐渐深入。 影响:推进了中国各个层面的现代化进程。 【解析】 第(1)问,“历史现象”,依据材料一信息可以概括得出18世纪前,在实用科技方面,中国领先于西方。“主要原因”,依据材料二信息“历朝历代,都在国家机构中设立有类似的科学技术机构和职能部门。……官办科技教育的内容主要有算学、医学、天文学、地理学等,其掌握者多是与之有关的衙门。……李时珍不恋富贵,曾辞去太医院院判一职,……临终之时,还嘱咐后人将其刚刚完成的巨作《本草纲目》献给朝廷”从制度保障、政府的重视与推广、文人的献身精神等角度概括。 第(2)问,“变化”,依据材料三、四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从传统的“经世致用”到对近代西方科学技术的大规模引进、从对“科学精神”的追求到初步实现“科学体制化”。“评价”,依据所学知识从原因、概况、影响等角度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孔庙的历史沿革

产生

公元前478年,鲁哀公将孔子三间旧居改作庙堂,这是中国第一座曲阜孔庙,当时是集“家庙”与祭孔合一的建筑。

初建

汉初,汉高祖亲临曲阜孔庙祭孔,首开帝王祭孔先河;东汉汉桓帝任命由国家管理孔庙的行政长官,使孔庙成为“国庙”。

发展

唐初,唐高祖下诏国学立孔庙,“四时致祭”,显示出“庙学合一”的功能;贞观年间唐太宗下诏:“天下学皆各立周、孔庙。”自此孔庙遍及全国。

我国现存孔庙中始建于宋的占70%,如苏州的文庙、南京的夫子庙等。

鼎盛

明太祖下诏全国的孔庙必须遵守共同的规则,至清初孔庙成为享有皇家宫殿形制的建筑。清末,全国的府、州、县设立的孔庙数量达1560多处。

日本江户时代,各地建立了很多孔子庙,至今还保留了30多座仿中国式样的孔庙;按照中国的庙学模式,朝鲜普遍兴建了孔庙,历史上,朝鲜曾有362座孔庙。

 

 

——摘编自彭蓉《中国孔庙研究初探》

回答:

上表为孔庙的历史沿革简表。从表中提取有关古代孔庙历史沿革特点的一个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曾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伦理观念,孟子进而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等道德规范。董仲舒按阳尊阴卑理论,提出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主从关系,即所谓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三纲。朱熹进一步阐释“君为臣纲”就是臣下对君主尽心竭力,臣下做好“忠”的角色是天下太平的关键;“父为子纲”就是子女对父母的绝对服从,对父母的行孝延伸出弟对兄的“悌”,孝悌是子、弟的责任和使命。“夫为妻纲”的关键是“节”,它用于规范夫妻构成的家庭式人伦关系,正所谓“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极力贬斥夫丧改嫁的做法。“三纲”是“天理”在人伦道德中的表现。

—据徐广东《三纲五常的形成和确立》等整编

材料二  儒者三纲之说,为一切道德、政治之大原。君为臣纲,则民于君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率天下自男女,为臣、为子、为妻,而不见有一独立自主之人格者,三纲之说为之也。忠、孝、节,皆非推己及人之主人道德,而为以己属人之奴隶道德也。……近世西洋之道德政治,乃以自由平等独立之说为大原,与三纲之说极端相反,此东西文明之大分水岭也。吾人果欲于政治上采共和立宪制,不彻底除“三纲”之说,此绝对不可能之事。

—摘编自陈独秀《青年杂志》

(1)根据材料一,简述中国古代“三纲”之说的发展历程。

(2)根据材料二概括陈独秀对“三纲”之说的看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从“传承与创新”的角度,谈谈你对“三纲”之说的认识。

 

 

查看答案

明代徐渭在其晚年《菊竹图》(下图)中题道:身世浑如泊海舟,关门累月不梳头。东篱蝴蝶闲来往,看写黄花过一夜。刻画了菊花不肯从俗、傲霜绝俗,表现自己现实生活的悲惨与凄凉。据此可知,该画作

A. 注重以形传神

B. 讲究借物抒情

C. 追求得意忘形

D. 体现神形兼备

 

查看答案

宋词数量巨大,近人唐圭璋主编《全宋词》及孔凡礼编《全宋词补辑》录存作品达2万余首,可考作者1430多人。词在宋代文坛占统治地位,与唐诗前后相辉映。宋词的繁荣

A. 得益于社会政治的稳定

B. 导致诗歌走向了衰落

C. 是时人素质提高的反映

D. 迎合了市民生活需要

 

查看答案

1978年,湖北随县一座战国时期大型贵族墓葬,出土了大量文物特别是有象征天子权威的全套青铜编钟和九鼎八簋(gui)。经考证,墓主是曾国国君乙,故称“曾侯乙墓”。战国时期的其他诸侯墓葬中,也发现过编钟或九鼎。这些考古发现突出说明当时

A. 经济大发展使贵族陪葬品更加丰富

B. 青铜是当时财富和权势的主要象征

C. 等级森严的宗法秩序已经遭到破坏

D. 物质的富足刺激了精神生活的需求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