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故唐制遇下诏敕,便先由门下省和中书省举行联席会...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故唐制遇下诏敕,便先由门下省和中书省举行联席会议,会议场所称为“政事堂”。会议时,中书门下两省长官及侍郎皆出席。……政府的最高机构,则在政事堂。凡属皇帝命令,在敕字之下,须加盖“中书、门下之印”,即须政事堂会议正式通过,然后再送尚书省执行。若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认为违法的,不能为下面各级机关所承认。……在唐代,也并无皇帝不经中书、门下而後自颁下诏书之规定,事实上,唐代也确有不经中书、门下而皇帝随便下命令的。这是中国传统政治制度下一种通融性。因此中国皇帝不致如英国国王般被逼上断头台。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英国“光荣革命”后,内阁会议由英王主持,全部行政权是由国王及其任命的政府大臣来掌握的,这些大臣完全对国王负责。1701年议会通过法案,规定:凡是国王的诏令必须由同意这一诏令的政府大臣签署才能生效。1717年之后,英王不再主持并逐渐不参加内阁会议,开始形成由下院多数党领袖任首相、主持内阁会议的惯例,1721年沃波尔成为英国第一任内阁首相,英国的责任制内阁开始逐渐形成。

—摘编自潘润涵《筒明世界近代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比较唐代政事堂和近代英国责任制内阁制度的异同。

 

 

(1)特点:皇权之下的分权;制度设计的程序化和理性化的局面,君臣关系、中央各部门之间的关系都配合得比较协调,集权、制衡与监督记住不断完善;但从本质上看,唐朝仍然是君主专制的统治。 (2)相同:都有分权与制衡。都起到科学决策提高效率的作用 不同:政事堂:主要是门下省监督决策过程,目的是加强君主专制,通过分权加强皇权。 责任内阁制:主要是有议会监督,责任内阁制逐渐分割国王行政大权。 【解析】 (1)本题依据材料一“须政事堂会议正式通过,然后再送尚书省执行,若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认为违法的,不能为下面各级机关所承认”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皇权之下的分权、制度设计的程序化、集权与制衡不断完善、本质上仍然是君主专制的统治等方面概括唐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2)本题依据材料二“凡是国王的诏令必须由同意这一诏令的政府大臣签署才能生效……英王不再主持并逐渐不参加内阁会议,开始形成由下院多数党领袖任首相、主持内阁会议的惯例”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分权与制衡、科学决策提高效率等方面分析比较唐代政事堂和近代英国责任制内阁制度的相同点;再从加强君主专制、责任内阁制逐渐分割国王行政大权等方面分析比较唐代政事堂和近代英国责任制内阁制度的不同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右框为王守仁在其著作《传习录•全书》卷一中说的话。这表明

A. “心即理”构筑起陆王心学的体系

B. 陆王心学没有冲破程朱理学藩篱

C. “性即理”成为陆王心学的根基

D. 陆王心学承继程朱理学核心理念

 

查看答案

《论语•先进篇》中记载,“季氏富于周公,而求(冉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这反映出孔子

A. 要求统治者实行仁政

B. 强调民本为治国之本

C. 对弟子教育存在缺陷

D. 具有一定的爱民精神

 

查看答案

宋代蔡襄说:“观今之俗,娶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司马光则直言:“将娶妇,先问资妆之厚薄;将嫁女,先问聘财之多少。”据此可知,宋代

A. 商业的兴起瓦解了传统的伦理

B. 经济发展冲击了旧的婚俗观念

C. 财富成为宋代择偶的首选条件

D. 政府对商人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查看答案

据《唐六典)记载,唐代开元年间推行了“变造”制度,“凡金银、宝货、绫罗之属,皆折庸调以造焉”,即把庸调(唐朝前期的赋税制度)所收之布帛,折变成白银等轻货,运到京城国库。由此可知,“变造”制度

A. 肯定了白银的货币地位

B. 提高了政府赋税标准

C. 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D. 造成了国家财政困难

 

查看答案

司马迁认为,政府实行的经济政策最善者是顺其自然,其次是因势利导,最差的是与民争利。据此判断,司马迁对汉武帝时期实行的财政改革的基本态度是

A. 基本肯定

B. 基本否定

C. 毁誉参半

D. 不敢评价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