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叙述一般分为史料呈现、史实陈述、历史评价、历史解释等几种方式,表中历史叙述属...

历史叙述一般分为史料呈现、史实陈述、历史评价、历史解释等几种方式,表中历史叙述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

“魏文侯以卜子夏、田子方为师。”

B

“夫礼,辨贵贱,序亲疏,裁群物,制庶事,非名不著,非器不形;名以命之,器以别之,然后上下粲然有伦,此礼之大经也。”

C

“而商君尤称刻薄,又处战功之世,天下趋于诈力,犹且不敢忘信以蓄其民,况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

D

“秦败魏师于元里,斩首七千级,取少梁。”

 

 

A. A

B. B

C. C

D. D

 

B 【解析】 “魏文侯以卜子夏、田子方为师。”属于史实陈述,故A排除;“夫礼,辨贵贱,序亲疏,裁群物,制庶事,非名不著,非器不形;名以命之,器以别之,然后上下粲然有伦,此礼之大经也。”属于历史解释,故B正确;“而商君尤称刻薄,又处战功之世,天下趋于诈力,犹且不敢忘信以蓄其民,况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属于历史评价,故C排除;“秦败魏师于元里,斩首七千级,取少梁。”属于史实陈述,故D排除。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代,中国的商人群体兴起了营造“民间故宫”热潮,其中的代表有晋商的王家大院、徽商的承志堂。承志堂屋内有大小“天井”9间、7处楼层、60余间厅堂,林林总总,想到的几乎都有,但是内外、主次、尊卑、大小、虚实、繁简,依然有序,有条不紊。承志堂采用中轴线通过前院花坛平移的手法,使二门错位,从而避免了视线的一览无余。进入大院后,目光所触,尽是木雕镂空门窗。而步入厅堂,举目环顾,上下左右,尽是木雕。

——摘编自单德启《安徽民居》等

材料二:在故宫的所有殿宇里,要数太和殿建筑等级最高。……八国联军在紫禁城举行了一场特殊的阅兵仪式,这支队伍穿过天安门、午门和太和殿,然后出德胜门向北行进。……1945年,华北战区受降仪式在太和殿广场举行的,这是侵华日军16场投降仪式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当时中国第十一战区考虑了政治和历史的因素,同时结合国民观礼的需要,决定取消原定于中南海怀仁堂内的受降计划,地点改为故宫太和殿。

——摘编自《北平抗战实录》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承志堂位于哪一皖南古村落,并说明承志堂被誉为“民间故宫”的主要理由。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建筑装饰的角度说明“在故宫的所有殿宇里,要数太和殿建筑等级最高”这一结论。1945年华北战区受降仪式为何改在太和殿举行?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春秋繁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汉代儒法两家地位的变化趋势。

材料二 

1663年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670年

顾炎武《日知录》

1690年

洛克《政府论》

1691年

王夫之《宋论》

1734年

伏尔泰《哲学通信》

1748年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上述思想家共同的思想内涵。有人认为明清之际的思想活跃局面“是中国版的启蒙运动”,也有人认为它只是“儒学思想的新发展”,请选择其中一种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只有观点,没有理由不给分。)

 

查看答案

英国对人类文明进程产生重要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33年,机械师约翰•凯伊首先发明飞梭,提高织布效率一倍,英国工业革命的前奏曲开始了。织布革新以后,造成织与纺的矛盾,从而出现了长期的“纱荒”…马克思指出:“正是由于创造了工具机,才使蒸汽机的革命成为必要。”

—百度百科《英国工业革命》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出现“纱荒”的直接原因和解决这一问题的一系列技术发明,并概述棉纺织业技术创新的意义。

材料二  1860年前后,英国经济达到鼎盛时期,其生铁产量占世界的53%,煤和褐煤的产量占世界的50%…占世界人口2%和欧洲人口10%联合王国,其现代工业生产能力相当于世界工业潜能的40~45%,欧洲工业生产潜能的55~60%。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工业生产、国际金融贸易、殖民体系的角度分别指出19世纪中期英国的世界地位并分析形成这一地位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

选官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生态的重要环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唐科举彻底打破了六朝以来“平流进取,坐至公卿”的不合理现象。…………这种完全用考试的方法取代过去察举推荐的科举制度,成为选拔人才、任用官吏的主要渠道。………为了給应试者提供学习的条件,京师建立了在国子监指导下的学校系统。几千名学者和学生从各道进入长安,京师到处举办经史的讲习。教育领域的这种活跃气氛必然导致经学解释上的各种矛盾,结果,唐太宗不得不下令编撰正统的经籍注疏,为唐代的儒家经典教育奠定了基础。

—据《剑桥中国隋唐史》《中国科举制度研究》等资料整理

材料二  康熙皇帝,在清代诸帝中,是一个最喜欢研究学问的人。他非常善于学习和创新,尊重汉族文化传统。凡儒家经典,程、朱著作,乃至历代史书,无不研习。……一心想以古先圣贤及其学术来作厚风俗,正人心的工具。所用大臣多理学家,且都有卓特之行,扬名于一时。

—周谷城《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平流进取,坐至公卿”体现的是什么选官制度,并分析其“不合理”之处。概况科举制对当时文化教育事业产生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康熙帝是如何尊重汉族文化传统的,并分析上述举动起了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针对英国摄影师汤姆森的《中国和中国人照片集》,英国摄影史杰夫里评论说:“实际上,他的书并不是公正无私的调查,它倒更像是一本为了商人和殖民者的使用而设计的说明书。在沿着长江旅行的时候,他一直留意着轮船的路线和殖民地的位置。”中国也有专家认为汤姆森是在通过镜头“用英国社会的眼光解读中国、评价中国、判断中国”。由此可见

A. 汤姆森关于近代中国社会的照片是不真实的

B. 部分照片史料属于摄影师有选择的历史现场

C. 利用西方摄影师的照片研究历史是不可取的

D. 近代西方摄影师对中国社会的认识都有偏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