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南朝人名常有寓意。如文学家任昉,字彦昇,小字阿堆。其中“昉”暗寓任氏为齐地高门;...

南朝人名常有寓意。如文学家任昉,字彦昇,小字阿堆。其中暗寓任氏为齐地高门;暗指任氏随南方习俗;是吴地长辈对晚辈的爱称;比喻他为南方阜上的鸟,一飞冲天。任昉的名字主要反映了

A魏晋时期南北方经济趋向平衡

B标榜其世居齐鲁具有的文化优越性

C南迁士族融入南方文化的强烈意愿

D南迁士族融合南北文化的心态

 

D 【解析】 试题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北方经济尚未趋向平衡,A项错误;材料“昇暗指任氏随南方习俗”说明其世居齐鲁说法错误故B项错误;材料“暗寓任氏为齐地高门”说明南迁士族仍保留北方文化“暗指任氏随南方习俗”说明南迁士族已融合南方文化故C项错误;材料“昉暗寓任氏为齐地高门” “堆暗指任氏随南方习俗”“‘阿’是吴地长辈对晚辈的爱称”说明南迁士族融合南北文化的心态故D项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大清国农村是一个精英自治的准民主社会,乡绅靠自然威望而不是刚性权力担任民间自治领袖。乡绅的自然威望主要来自德高望重、勇于负责和办事公正。”这种自治状况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 宗法制的深远影响

B. 中央集权的逐渐削弱

C. 地方政府权力的下移

D. 小农经济的分散性

 

查看答案

马戛尔尼使团总管约翰·巴罗在《中国旅行记》(1804年)中写到:在中国,90%的农民可以认为是个体农民,给一个中国农民足够的土地(足够到他和他的家人用锄头能够耕种得过来),他会比任何欧洲的农民更好地利用那块土地,但是,……我们的农民可以创造的价值是租金的三倍,而他(中国农民)几乎会无法养家糊口。下列各项与材料所述相符合的是

①对中国传统的精耕细作农业技术的认可

②个体家庭仍是中国农业的主要生产单位

③西方的商品倾销造成了中国农民的贫困

④圈地运动推动了英国经济近代化的进程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

余秋雨说:“在我看起来,中国人在古代最重要的创造发明一定不在于那四项。我认为,一个精耕细作的农耕文明,天文历法肯定是它的第一发明;一个人口最多的民族,中医中药肯定是它的第二发明。”其主要观点是古代中国

A. 发明重要性与是否实用关联度高

B. 四大发明不具有原创性

C. 应该共有六项重要发明

D. 重要发明都应该服务于小农经济

 

查看答案

《资治通鉴》中称贞观四年“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而另有文献记载,这一年高昌王鞠文泰入朝谓“见秦陇之北,城邑萧条,非复有隋之比”。贞观十一年,马周上疏谓“今之户口,不及隋之十一。”依据材料,下列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A. 唐初社会生产仍然不及隋朝全盛时期

B. 三则材料从不同角度描述了贞观初年的状况

C. 《资治通鉴》是史书,其记载全部真实可信

D. 唐初户口数远不及隋朝与隋末战乱有关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辛弃疾出生时,宋室南渡已十三年。他早年即投身抗金事业,在北方曾积极组织抗金力量,参加抗金斗争。自南归以来,多次上书献策要求北伐。在做地方官时,设想多种方法建军备战,以为北伐筹措。可惜这些均没有得到朝廷重视。任滁州知州时,他实行“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等一系列措施,使遭受战争严重破坏的滁州得到恢复和发展。他在湖南安抚使任上,曾“以官米募工浚筑陂塘”,赈济灾民,兴修水利;为防止金兵南犯并为北伐作准备,他还创建一支飞虎军。他任江西安抚使时,旱灾严重,百姓粮荒,富商大贾乘机渔利。他一到任即发布“闭粜者配,强籴者斩”的文告,稳定了市场,“民赖以安”。从四十三岁到六十八岁之间,辛弃疾多次被贬又多次被起用,他的仕途道路坎坷不平。但是,统一中原的信念始终没有动摇。

—摘编自赵星《试论辛弃疾的爱国情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弃疾北伐主张得不到重视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辛弃疾的主要社会活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