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胡适口述自传》说:“那个以鼓吹‘中国文艺复兴’和‘...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胡适口述自传》说:“那个以鼓吹‘中国文艺复兴’和‘文学革命’为宗旨的《新青年》杂志,就逐渐变成中国共产党的机关报,我们北大之内反而没有个杂志发表文章了。”

材料二  由今而后,到处所见的,都是布尔什维主义战胜的旗。到处所闻的,都是布尔什维主义凯歌的声。……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1)材料一反映了新文化运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出自谁的什么文章?作者在文中歌颂的是什么?材料表现了作者的什么信念?

 

(1)转变:从宣传民主科学到宣传马克思主义;新文化运动阵营发生分化。原因:受十月革命的影响。 (2)文章:李大钊的《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歌颂:俄国十月革命。信念:共产主义必将在全世界胜利。 【解析】 (1)变化:根据材料“就逐渐变成中国共产党的机关报”,结合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后期,新文化运动的阵营发生分化,一部分人成为了马克思主义者宣传马克思主义。原因:结合所学可知,部分人的思想转变是受到当时十月革命的影响。 (2)根据材料“都是布尔什维主义战胜的旗”,可知该文章是在宣传俄国十月革命,结合所学可知该文章是李大钊的《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他在文章中大力宣传俄国十月革命,歌颂社会主义革命,号召人们向俄国学习,成为在中华大地上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人。根据材料“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可得出其信念是坚信共产主义必将在全世界取得胜利。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书·艺文志》:“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

材料二  下面是战国时期两位思想家的言论摘录: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材料三  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

材料四  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有何历史意义?

(2)材料二中的两位思想家分别是谁?概括二人的思想主张。

(3)材料三代表了哪一社会阶层的利益?

(4)材料四反映了哪一学派的思想?其代表人物主要有哪些思想主张?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由本以治末,洋务之纲领也。欲明洋务必自此始。

—王韬《弛园文录外编》

材料三  论者徒夸其水师之练习,营务之整顿,火器之精良,铁甲战舰之纵横无敌,为足见其强;工作之众盛,煤铁之充足,商贾之转输负贩及于远近,为足见其富,遂以为立国之基在此,不知此乃其富强之末,而非其富强之本也!英国之所恃者,在上下之情通,君民之分亲,本固邦宁,虽久不变。

—王韬《纪英国政治》

(1)据材料一,说明王韬生活的时代背景并概括其主要贡献。

(2)概括材料二观点并作简要评价。

(3)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中王韬的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材料一,指出其原因。

 

 

查看答案

提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一观点的思想家还主张

A.民贵君轻

B.无为而治

C.以法治国

D.兼爱非攻

 

查看答案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使用了很多新词语,如政治(politics)、进口(import)、出口(export)、新闻纸(newspaper)、铁路(railway)、铁辙(track)、火轮机(1iterature)等。这段材料表明魏源

A. 关注西方的新知识、新技术

B. 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C. 号召国人全面学习西方

D. 力图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

 

查看答案

(题文)顾炎武弟子潘耒为《日知录》作序:“凡经义、史学、官方、吏治、艺文之属,一一疏通其源流,考正其谬误。至于叹礼教之衰迟,风俗之颓败,则古称先,规切时弊,尤为深切著明……异日有整顿民物之责者,读是书而憬然觉悟,采用其说,见诸施行,于世道人心实非小补。如第以考据之精详,文辞之博辨,叹服而称述焉,则非先生所以著此书之意也。”由此可知,顾炎武著《日知录》旨在

A. 精详考据

B. 博辨文辞

C. 借古讽今

D. 明道救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