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百姓厌昆腔,喜乱弹盖吴音繁缛,其曲虽极谐于律,而听者...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百姓厌昆腔,喜乱弹盖吴音繁缛,其曲虽极谐于律,而听者使未睹本文,无不茫然不知所谓。其《琵琶》《杀狗》《邯郸梦》《一捧雪》十数本外,多男女猥亵,如《西楼》《红梨》之类,殊无足观。花部原本于元剧,其事多忠、孝、节、义,足以动人;其词直质,虽妇孺亦能解;其音慷慨,血气为之动荡。郭外各村,于二、八月间,递相演唱,农叟渔夫,聚以为欢,由来久矣。

——(清)焦循《花部农谭》

(1)从材料可以看出昆曲的弱点有哪些?

材料二1956年,周恩来总理高度评价浙江昆剧团演出的《十五贯》:“你们浙江做了一件好事,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十五贯》有丰富的人民性和相当高的艺术性。”《人民日报》随即在头版头条发表专题社论,盛赞《十五贯》演出成功。昆剧艺术和浙江昆剧团的名字,一夜之间传遍大江南北,许多地方成立了昆剧专业演出团体。昆剧这一曾濒临绝唱的古老剧种,终于在新中国迎来了艺术振兴的一片艳阳天。

——《昆曲与浙江》

材料三2001年,中国昆曲艺术被宣布为世界首批“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国昆曲的艺术成就和它独特的文化价值已经超越了国界和民族,为世界所认识和赞赏,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文化财富。

——《国家昆曲艺术抢救、保护和扶持工程实施方案》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昆曲迎来艺术振兴的一片艳阳天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昆曲成为世界“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理由。

 

 

(1)弱点:片面追求旋律和音乐的表现力,却牺牲了文学性和戏剧性,成为昆曲的致命弱点。 (2)背景: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这一方针的提出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事业的繁荣。 (3)昆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具有完整表演系统的戏剧形态,是中国戏曲的“活化石”,是中国“近代百戏之祖”,是人类共同的精神文化财富。 【解析】 (1)结合材料“喜乱弹盖吴音繁缛,……不茫然不知所谓。”及教材《古雅的昆曲》可知昆曲片面追求旋律性、音乐性的表现力,但词文复杂,牺牲了文学性和戏剧性,一般群众往往不能理解说唱内容,是昆曲的致命弱点。 (2)背景:结合题干中提到的时间及艺术创作振兴的特点可知其与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有关,根据相关所学知识可得出“双百方针”的提出促进了文学事业的繁荣。 (3)理由:结合材料“中国昆曲的艺术成就和它独特的文化价值已经超越了国界和民族,为世界所认识和赞赏,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文化财富。”及教材《昆曲的保护与拯救》一节先关内容可知,昆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具有完整表演系统的戏剧形态,是中国戏曲的“活化石”,是中国“近代百戏之祖”,是人类共同的精神文化财富。因此被确立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近代以来,中日关系不仅关系到对方的兴衰存亡,也影响着亚太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日本除了把台湾夺到手之外,还拿到了中国2.3亿两的赔款。这等于日本4年的财政收入,等于中国3年的财政收入。日本要是拿这笔款发展经济,用于改善经济发展的环境,用于改善国民的生活,那就很可观了。但它用来扩军,85%的赔款都用于扩军和相关的项目,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只有一部分拿来建了一家钢铁厂。这就导致了日后侵略别国反过来被迫无条件投降的灾难性后果,同样输得很惨。

—袁伟时《甲午战争:没有赢家的结局》

材料二

中国通过长期的反侵略斗争,取代了日本在东亚的主导国家地位,从战前的半殖民地状态一跃而为五大国之一及联合国的创始国,拥有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和一票否决权。与此相对,日本不再是国际政治中的大国了,并且要在美国的占领和指导下重建经济。虽然老牌的欧洲殖民列强——英国、法国和荷兰——在战争中获胜,但昔日的威望却大大降低,因为这些国家在战时被日本赶出了在亚洲的殖民地,始于16世纪的欧洲在亚洲之殖民主义的时代终于走到了尽头。另一方面,美国凭借其在打败日本中发挥的主导作用,崛起为最强大的太平洋国家。这一转折预示着亚洲国际关系发展中一个全新篇章的开始。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三

中日之间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日本方面痛感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重大损失的责任,表示深刻反省。日本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中国政府宣布,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放弃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要求.中国政府和日本政府同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两国间持久的和平友好关系,并进行以缔结和平友好条约为目的的谈判。

—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

请回答:

(1)袁伟时认为甲午战争的结局是“没有赢家”,请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阐明理由。

(2)据材料二,分析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对亚洲国际格局的影响。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你对当时“中日之间的不正常状态”的理解,并指出这一“不正常状态”结束的直接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布拉曼特借鉴了布鲁内列斯奇的大穹顶,但又向前跨进了一大步……不仅在造型上更有表现力,同时也在教堂室内形成了更丰富的空间层次,比之佛罗伦萨大教堂的空间更胜一筹。其室内空间既有几个不同的区间,又宛转流通,统领在中心的主穹顶之下,整体性非常之好,其设计更富有想象力。……如果非要找一个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性形象的话,穹顶可以是一个答案,尽管穹顶这一形式并非诞生于这一时期。

文艺复兴的“复兴”意味着一种谦卑的姿态,但这绝不意味着那时的人们没有雄心。“复兴”不是复古,而是通过对古代精神的研究和理解,恢复一种价值观,并用这一价值观创造可以比肩古人的建筑,最终实现超越。

——方晓风《完美的穹顶——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创新路径》

(1)布鲁内列斯奇和布拉曼特分别为哪两大建筑设计了穹顶?根据材料,概括布拉曼特设计的穹顶的特点。

(2)为什么说“穹顶这一形式并非诞生于”文艺复兴时期?

(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价值观的具体内涵。

 

 

查看答案

2017年初,教育部下发《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学界部分专家认为,虽然海峡两岸此前都习惯称之为“八年抗战”,但从学术界根据史实的研究成果来看。“十四年抗战”的说法更科学。从“八年抗战”到“十四年抗战”概念的转变具体反映出

A. 历史评价具有主观性

B. 历史史实的不确定性

C. 历史评价取决于时代的现实需要

D. 史学研究成果推动历史观念的转变

 

查看答案

(加试题)左宗棠收复新疆,被誉为“中国人的气质”。当时的英国人曾这样评价:“乾隆时代一支由中国人领导的中国军队所取得的最辉煌成就”。下列有关收复新疆的史实,正确的是

A. 左宗棠制定“先南后北,缓进急战”的策略

B. 1876年,向南疆推进,消灭了阿古柏的主力

C. 1880年,左宗棠在喀什噶尔建立抗俄军事基地

D. 1881年,中俄签订《改订条约》等条约收回伊犁

 

查看答案

武则天是学界和社会大众关注、热议的历史人物,墓前的无字碑引得千年评说。唐人史著对其事迹记载比较客观,宋明以来,在理学思想影响下史学家评价逐渐发生变化。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

A. 史家主观认识影响史实客观评价

B. 历史人物评价永远难有定论

C. 多数人的意见更能反映历史真相

D. 时代愈近历史的评价愈客观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