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与《全国工业复兴法》配套的再就业法规定:禁止雇用童工,产业工人每周工作时间为35...

与《全国工业复兴法》配套的再就业法规定:禁止雇用童工,产业工人每周工作时间为35小时,脑力劳动者为40小时。该法规做出以上限制的直接目的是

A. 调节劳资关系

B. 提高企业道德水平

C. 增加就业机会

D. 稳定社会秩序

 

C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对工人的身份和工作时间做出规定的目的是让企业家可以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以解决社会就业问题,C项正确。《全国劳工关系法》是罗斯福为缓和劳资矛盾而颁布的措施,与材料不符,排除A。材料强调该法规的直接目的是增加就业机会,与提高企业道德水平无关,排除B。《全国工业复兴法》对工业生产进行控制和调节,增加就业机会,缓解经济危机对美国的破坏,达到稳定社会秩序的目的,排除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海报是一种扩大宣传、辐射大众的艺术形式,其细节折射了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化。下图是反映20世纪30年代美国一重大改革中的某项政策的宣传画,宣传画中文字意为:工作得报酬的美国!幸福!工作使国家进步!为了执行这一政策,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 直接发放救济物资

B.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C. 减耕减产补贴农业

D. 兴办基础公共工程

 

查看答案

《罗斯福的过失:罗斯福和他的新政如何延长了大萧条》一文指责罗斯福新政是“反市场、反私人投资”的政策。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法律或文献是

A. 《全国劳工关系法》

B. 《罗斯福就职演说》

C. 《全国工业复兴法》

D. 《社会保险法》

 

查看答案

1933年3月12日,罗斯福对全国6000万听众发表了第一次“炉边谈话”。他以亲切诚挚的声调、质朴实用的语句,对全国人民就银行暂停营业的问题进行了耐心的解释、劝告和教育,他说:“我可以向大家保证,把钱放在经过整顿、重新开业的银行里,要比放在褥子下面更安全。”其目的是

A. 克服金融危机

B. 调节工业生产

C. 解决农业危机

D. 化解劳资矛盾

 

查看答案

罗斯福(1882~1945)上台伊始,立即实行“新政”,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整顿财政金融体系、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以及社会福利方面加强救济和社会保障等。这反映了新政的特点是

A. 损害资本家的利益

B. 实行计划经济

C. 建立“福利国家”

D. 政府全面干预经济

 

查看答案

1930年,美国国会通过提高制成品关税的《霍利斯穆特关税法》后,许多国家立刻通过增加美国产品进口关税来加以抵制。这种现象所带来的后果是

A. 各国民族经济的发展获得了广泛的空间

B. 国际贸易额下降,进而加剧经济危机

C. 各国工业迅速恢复并提供众多就业岗位

D. 各工业国找到了克服经济危机的出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