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郡县制打破了传统领主特权,为全国大市场的建立创...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郡县制打破了传统领主特权,为全国大市场的建立创造了条件,而传统农民在摆脱旧领主的人身控制之后,也发挥出巨大的生产积极性,他们第一次从底层产生了生产革新的冲动……他们已经破天荒地成为独立的生产机构,而不再是具有人身依附的农奴。郡县制革命符合一切历史进步性要素,事实上也成为一切现代国家的典范。欧洲从黑暗时代过渡到现代民族国家,也是在内部实现郡县制革命的过程,现代国家的本质就在于郡县制。

——《郡县制度与秦汉时期的霸业》

材料二  郡县制实行以来,历经褒贬。在第一期论争中,以唐代为高潮。柳宗元等人持完全肯定的态度;与之相反,朱敬则、孙樵等人则认为郡县制度祸害社会,流弊颇深。明末至清中叶是论争的第二期。顾炎武、黄宗羲等人从天下长治久安的高度,提出了地方官专任等限制皇权的社会权力结构新模式。然而,他们仍未脱离秦代以来或言封建、或言郡县的窠臼。戊戌变法以来,论争进入了第三期,时人引入了宪政、联邦制等新型社会权力架构思想,对郡县制进行了更高层次的阐释,章太炎、梁启超、毛泽东等人提出了改造中国旧有社会行政结构的一些新思想,但因社会环境、思维角度的不断转换,他们的一些重要见解并非一成不变

——万昌华《郡县制度评价理论述评》

(1)根据材料一,概括郡县制度的主要历史作用。(不得照抄原文)

(2)根据材料二,分析概括郡县制度“历经褒贬”的主要原因。

 

 

(1)作用:打破贵族领主世袭特权,为国家政治和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自然经济的发展; 成为中外封建“现代”国家的典范。 (2)原因: 对郡县制度所起到的历史影响(利弊)看法不一致; 地方长官专任等限制王权思想的提出; 西方宪政、联邦制度的传入; 改造中国旧社会行政结构的需要; 社会环境、思维角度不断转换的影响。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依据“郡县制打破了传统领主特权,为全国大市场的建立创造了条件”,可以得出打破贵族领主世袭特权;有利于全国大市场的建立;依据“传统农民在摆脱旧领主的人身控制之后,也发挥出巨大的生产积极性”,可以得出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了自然经济的发展;依据“郡县制革命符合一切历史进步性要素,事实上也成为一切现代国家的典范”,可以得出成为中外封建“现代”国家的典范。 (3)本题难度较大,需要学生从现实的需要,不同历史时期的现状,郡县制自身的作用,以及外部因素等几个方面去考虑,结合材料即可以得出。依据“柳宗元等人持完全肯定的态度;与之相反,朱敬则、孙樵等人则认为郡县制度祸害社会,流弊颇深”,可以得出对郡县制度所起到的历史影响(利弊)看法不一致;依据“提出了地方官专任等限制皇权的社会权力结构新模式”,可以得出地方官专任等限制皇权思想的提出;依据“时人引入了宪政、联邦制等新型社会权力架构思想”,可以得出西方宪政、联邦制度的传入;依据“章太炎、梁启超、毛泽东等人提出了改造中国旧有社会行政结构的一些新思想,但因社会环境、思维角度的不断转换,”,可以得出改造中国旧社会行政结构的需要;社会环境、思维角度不断转换的影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观察下图,从根本上反映了

A. 完善中央集权

B. 强化君主专制

C. 提高行政效率

D. 弥合君相矛盾

 

查看答案

《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不允许皇帝观看《起居注》;唐朝开启了皇帝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起居注》的历史变迁最能说明

A. 皇帝越来越轻视文化修养

B. 《起居注》的史料价值越来越小

C. 皇帝越来越关注自身形象

D. 君主专制呈现出不断强化的趋势

 

查看答案

张居正为明代内阁首辅,权倾一时,但在处理与内朝宦官冯保的关系方面仍是对冯曲意奉承,先后送礼达数百万两白银。此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当时   

A.内阁已经掌握国家决策大权          B.六部是内阁的下属机构

C.君主利用宦官加强封建专制          D.内阁首辅相当于政府的宰相

 

查看答案

《后汉书·袁闳传》中记载:“(服阙即母死服丧),累征聘举召皆不应。”针对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当时实行的是察举制

B. 当时士人厌倦官场

C. 袁闳因“孝”被屡次举召

D. 察举制无法选拔出优秀人才

 

查看答案

(题文)宋真宗写手诏立宠爱的刘氏为贵妃,派人送给宰相李沆颁布,李沆看后,居然当着使者的面,用烛火将诏书烧了,并让其回话说:李沆认为不可。真宗只得收回成命。这说明宋代(  )

A. 君弱臣强权臣擅权    B. 中央集权制度削弱

C. 官员文化素养较高    D. 相权仍能制衡皇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