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整理自《新唐书·百官志》 材料二由于山川形便原则...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整理自《新唐书·百官志》

材料二由于山川形便原则是促成地方割据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从秦代一开始,统治者便有意识地采用了犬牙交错的原则与之相抗衡……元明清时期,这一原则更发展得淋漓尽致。另外,无论是基层政区还是上层政区,其地理分布变化的总趋势都是从北密南稀到南密北稀的逆转,由秦代北方是南方的两倍余,到隋代南北大致相等,到清中叶,南方政区近于北方的两倍。

—摘编自周振鹤《体国经野之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并分析该制度对中央权力运行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基本原则。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

 

(1)制度:三省六部制。 作用:共议国政,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分工负责,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分散相权,有利于防范宰相擅权,强化君权。 (2)原则:山川形便;犬牙交错;依经济和人口变化不断调整。 (3)趋势:皇权日益加强,相权日益削弱,直至废除丞相。中央的权力日益加强,地方的权力日益削弱,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 【解析】 (1)制度:根据图片信息可知,制度是三省六部制。 作用:结合所学,回答三省六部制的作用即可。 (2)原则:根据“由于山川形便原则是促成地方割据的一个重要因素”得出山川形便;根据“统治者便有意识地采用了犬牙交错的原则与之相抗衡”得出犬牙交错;根据“其地理分布变化的总趋势都是从北密南稀到南密北稀的逆转”得出依经济和人口变化不断调整。 (3)趋势: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君主专制不断加强和中央集权不断加强两方面分析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郡县制打破了传统领主特权,为全国大市场的建立创造了条件,而传统农民在摆脱旧领主的人身控制之后,也发挥出巨大的生产积极性,他们第一次从底层产生了生产革新的冲动……他们已经破天荒地成为独立的生产机构,而不再是具有人身依附的农奴。郡县制革命符合一切历史进步性要素,事实上也成为一切现代国家的典范。欧洲从黑暗时代过渡到现代民族国家,也是在内部实现郡县制革命的过程,现代国家的本质就在于郡县制。

——《郡县制度与秦汉时期的霸业》

材料二  郡县制实行以来,历经褒贬。在第一期论争中,以唐代为高潮。柳宗元等人持完全肯定的态度;与之相反,朱敬则、孙樵等人则认为郡县制度祸害社会,流弊颇深。明末至清中叶是论争的第二期。顾炎武、黄宗羲等人从天下长治久安的高度,提出了地方官专任等限制皇权的社会权力结构新模式。然而,他们仍未脱离秦代以来或言封建、或言郡县的窠臼。戊戌变法以来,论争进入了第三期,时人引入了宪政、联邦制等新型社会权力架构思想,对郡县制进行了更高层次的阐释,章太炎、梁启超、毛泽东等人提出了改造中国旧有社会行政结构的一些新思想,但因社会环境、思维角度的不断转换,他们的一些重要见解并非一成不变

——万昌华《郡县制度评价理论述评》

(1)根据材料一,概括郡县制度的主要历史作用。(不得照抄原文)

(2)根据材料二,分析概括郡县制度“历经褒贬”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

观察下图,从根本上反映了

A. 完善中央集权

B. 强化君主专制

C. 提高行政效率

D. 弥合君相矛盾

 

查看答案

《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不允许皇帝观看《起居注》;唐朝开启了皇帝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起居注》的历史变迁最能说明

A. 皇帝越来越轻视文化修养

B. 《起居注》的史料价值越来越小

C. 皇帝越来越关注自身形象

D. 君主专制呈现出不断强化的趋势

 

查看答案

张居正为明代内阁首辅,权倾一时,但在处理与内朝宦官冯保的关系方面仍是对冯曲意奉承,先后送礼达数百万两白银。此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当时   

A.内阁已经掌握国家决策大权          B.六部是内阁的下属机构

C.君主利用宦官加强封建专制          D.内阁首辅相当于政府的宰相

 

查看答案

《后汉书·袁闳传》中记载:“(服阙即母死服丧),累征聘举召皆不应。”针对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当时实行的是察举制

B. 当时士人厌倦官场

C. 袁闳因“孝”被屡次举召

D. 察举制无法选拔出优秀人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