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7—19世纪,英、美、法、德先后走上政治民主化道路,其主要共同点是 A. 议会...

17—19世纪,英、美、法、德先后走上政治民主化道路,其主要共同点是

A. 议会成员均由选举产生

B. 国家元首均有实权

C. 政府首脑均对议会负责

D. 议会均拥有立法权

 

D 【解析】 17-19世纪,英、美、法、德先后建立代议制民主。英国的下议院、德国的帝国国会由选举产生,英国的上议院、德国的联邦议会不是由选举产生,故A错误。英王“统而不治”,故B错误。美国行政首脑对宪法负责,德国政府首脑对皇帝负责,故C错误。四国议会虽然权力大小不同,但都拥有立法权。故D项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濯濯的北方山岭,在桑麻茂密的长江原野,在华南的稻田和多雨的山岭中,整个民族武装起来,已有着统一的指挥了。它描绘的是

A. 工农兵联合,打倒列强除军阀

B. 打土豪分田地,井冈星火成燎原之势

C. 中华民族团结御侮,抗日卫国

D. 各解放区连成一片,全国解放指日可待

 

查看答案

(题文)1919年,陈独秀在《立宪政治与政党》中指出:“立宪政治在19世纪总算是个顶时髦的名词,在20世纪的人看起来,这种敷衍不彻底的政制,无论在君主国、民主国,都不能够将人民的信仰、集会、言论、出版自由权完全保住,不过做了一班政客先生们争夺政权的武器。”这表明他

A. 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B. 倡导民主共和政体

C. 反对学习西方文化

D. 转变救国探索方略

 

查看答案

学者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以保守的对策来对付进取的政策,这种中西之间的态势就是鸦片战争后一系列变化的基础和原因……中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所处的被动局面,不是开始于鸦片战争,而是从郑和航海(1405~1433年)以来已见端倪了。”对该观点认识正确的是

A. 郑和航海时期的中国已经落后于西方

B. 西方进取从根本上加速了明清社会的转型

C. 鸦片战争之前的中国对外交流完全停滞

D. 政策差异导致了中西历史发展方向的迥异

 

查看答案

毛泽东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过程时说,四个实业界人士不能忘记,他们是:“搞重工业的张之洞,……搞纺织工业的张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张之洞,清末重臣。1889年,调任湖广总督。他以武汉为中心,先后创办了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如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居全国之冠,资本总额约为1130万两白银,并形成了以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为龙头的湖北工业内部结构,武汉也一跃而成为全国的重工业基地。

材料二  张謇,清光绪年间状元。他出身农家,苦读成才。1894年中状元时已41岁。他在两江总督张之洞的支持下,决定走实业救国的路线,于1895年集资50万两银子,在通州的唐闸镇创办了南通的第一个近代工厂——大生纱厂(后改名大生一厂),以后,又陆续在崇明外沙(今启东)久隆镇创办了大生二厂,在海门创办了大生三厂,在城南创办了大生副厂,并在吕四、海门交界处围垦沿海荒滩,建成了纱厂的原棉基地——通海垦牧公司。

请回答:

(1)张之洞等一些开明官员出于什么目的掀起了什么运动?有何特点?

(2)列举三个近代洋务企业。

(3)张謇倡导怎样的救国主张?他的救国主张在当时为什么不能真正实现?你对他的行为有何看法?

 

查看答案

20世纪初,中国沿海及内河沿岸的城乡居民的日常生活品很多带有一个“洋”字,如洋火、洋油、洋布等;而内陆乡村依然是“昼出耕田夜织麻”,农民主要靠家庭纺织业与手工作坊来解决生活的基本需求。这说明当时

A. 乡村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B. 社会生活新旧并存

C. 生活方式没有地区差异

D. 城市仍处封闭状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