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43年,中美、中英分别签订《中美新约》和《中英新约》,废止美、英两国历史上强...

1943年,中美、中英分别签订《中美新约》和《中英新约》,废止美、英两国历史上强迫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取消两国在华的治外法权及有关特权。其主要原因是(  

A.中国人民为废除美、英在华特权进行不懈抗争

B.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不利于美、英两国的变化

C.中国坚持抗战维护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利益

D.中国抗战取得胜利导致美、英对华政策的转变

 

C 【解析】 试题材料提到,1943年,中美、中英分别签订《中美新约》和《中英新约》,废止美、英两国历史上强迫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主要原因是中国坚持抗战维护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利益,故C项正确。AB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7—19世纪,英、美、法、德先后走上政治民主化道路,其主要共同点是

A. 议会成员均由选举产生

B. 国家元首均有实权

C. 政府首脑均对议会负责

D. 议会均拥有立法权

 

查看答案

在濯濯的北方山岭,在桑麻茂密的长江原野,在华南的稻田和多雨的山岭中,整个民族武装起来,已有着统一的指挥了。它描绘的是

A. 工农兵联合,打倒列强除军阀

B. 打土豪分田地,井冈星火成燎原之势

C. 中华民族团结御侮,抗日卫国

D. 各解放区连成一片,全国解放指日可待

 

查看答案

(题文)1919年,陈独秀在《立宪政治与政党》中指出:“立宪政治在19世纪总算是个顶时髦的名词,在20世纪的人看起来,这种敷衍不彻底的政制,无论在君主国、民主国,都不能够将人民的信仰、集会、言论、出版自由权完全保住,不过做了一班政客先生们争夺政权的武器。”这表明他

A. 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B. 倡导民主共和政体

C. 反对学习西方文化

D. 转变救国探索方略

 

查看答案

学者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以保守的对策来对付进取的政策,这种中西之间的态势就是鸦片战争后一系列变化的基础和原因……中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所处的被动局面,不是开始于鸦片战争,而是从郑和航海(1405~1433年)以来已见端倪了。”对该观点认识正确的是

A. 郑和航海时期的中国已经落后于西方

B. 西方进取从根本上加速了明清社会的转型

C. 鸦片战争之前的中国对外交流完全停滞

D. 政策差异导致了中西历史发展方向的迥异

 

查看答案

毛泽东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过程时说,四个实业界人士不能忘记,他们是:“搞重工业的张之洞,……搞纺织工业的张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张之洞,清末重臣。1889年,调任湖广总督。他以武汉为中心,先后创办了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如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居全国之冠,资本总额约为1130万两白银,并形成了以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为龙头的湖北工业内部结构,武汉也一跃而成为全国的重工业基地。

材料二  张謇,清光绪年间状元。他出身农家,苦读成才。1894年中状元时已41岁。他在两江总督张之洞的支持下,决定走实业救国的路线,于1895年集资50万两银子,在通州的唐闸镇创办了南通的第一个近代工厂——大生纱厂(后改名大生一厂),以后,又陆续在崇明外沙(今启东)久隆镇创办了大生二厂,在海门创办了大生三厂,在城南创办了大生副厂,并在吕四、海门交界处围垦沿海荒滩,建成了纱厂的原棉基地——通海垦牧公司。

请回答:

(1)张之洞等一些开明官员出于什么目的掀起了什么运动?有何特点?

(2)列举三个近代洋务企业。

(3)张謇倡导怎样的救国主张?他的救国主张在当时为什么不能真正实现?你对他的行为有何看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