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鸭为杂食性水禽,除捕食昆虫及其它小动物外, 对稻田中几乎所有的杂草都有取食。为研...

鸭为杂食性水禽,除捕食昆虫及其它小动物外, 对稻田中几乎所有的杂草都有取食。为研究稻鸭共作复合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研究人员进行了实验,结果如下表。

表   稻鸭共作对稻田中杂草密度、物种丰富度及稻田杂草相对优势度的影响

 

杂草密度(株/m2

物种丰富度

(种)

杂草相对优势度

草龙

节节菜

稗草

陌上菜

异型莎草

常规区

40

12.0

0.247

0.189

0.100

0.102

0.094

稻鸭区

2.3

5.3

0

0.259

0.271

0.089

0

注:相对优势度表示植物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

1)采用样方法调查杂草密度时,选取样方的关键是          。表中杂草密度数值应采用样方调查结果的        值。表中数据说明稻鸭共作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杂草的密度,从而限制了杂草对水稻的危害。

2)由物种丰富度的变化可知稻鸭共作能显著降低稻田群落中杂草的          。由于稻鸭共作,原本在群落中优势明显的          地位下降,而有些杂草的优势地位明显上升,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由此推测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会对稻田群落的          有不同的影响。

3)稻田生态系统中的          能将鸭的粪便分解成          以促进水稻的生长。鸭的引入增加了稻田生态系统中          的复杂性,从而使该生态系统的          功能提高。

 

(1)随机取样 平均 (2)物种数目 草龙 结构 (3)分解者 无机物 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解析】 试题分析: (1)选取样方的关键是随机取样,不掺入主观因素;多个样方进行统计时,最后结果要取平均值。 (2)据表格分析:与常规区比较,稻鸭共作能显著降低稻田群落中杂草的物种数目;由于稻鸭共作,原本在群落中优势明显的草龙地位下降;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会对稻田群落的结构有不同的影响。 (3)稻田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能将鸭的粪便分解成无机物;鸭的引入增加了稻田生态系统中营养结构的复杂性,从而使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功能提高。 考点:本题考查种群密度、群落结构和生态系统的功能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NtN0λt中,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

B.建立自然保护区,可提高该区域珍稀动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C.建立人工群落可将群落的演替方向和速度置于人为调控之下

D.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分别是调查群落中植物和动物丰富度的常用方法

 

查看答案

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

A.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

B.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方格内菌体

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的地区取样

D.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查看答案

南极冰藻是以硅藻为主的一大类藻类植物,长期生长在南极海冰区-24 的环境中,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 。磷虾主要以南极冰藻为食,企鹅主要以磷虾为食,自1975年以来,磷虾种群密度下降高达80%。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南极冰藻组成了一个种群

B.企鹅种群密度也会随着磷虾种群密度下降而下降

C.南极冰藻、磷虾、企鹅与该海冰区的其他生物组成群落

D.-22 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南极冰藻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大

 

查看答案

将某小型天然湖泊改造为人工鱼塘,投饵养殖肉食性鱼类。5年后,藻类暴发,引起水草(沉水植物)死亡,之后浮游动物及鱼类等生物死亡,水体发臭。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导致水草死亡的最主要非生物因素是缺少阳光

B更多水生生物死亡又加重了水体的污染,这属于反馈调节

C.早期投放以浮游植物为食的鱼类有利于该湖泊的生态系统稳定

D流经该生态系统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查看答案

一个生态系统无论大小,都是由( )

A.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的

B.动物和植物组成的

C.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的

D.所有生物组成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