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假设在某一个群体中,AA.AA.aa三种基因型的个体数量相等,A和a的基因频率均...

假设在某一个群体中,AA.AA.aa三种基因型的个体数量相等,Aa的基因频率均为50%。当自然选择分别对隐性基因或显性基因不利时, 对应的有利基因的基因频率就会上升,但其上升的幅度不同,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满分5 manfen5.com

A.自然选择作用于表现型而不是基因型

B.甲为自然选择对显性基因不利时的曲线

C.该种群将因基因频率的改变而形成新的物种

D.生物体内有害的显性基因一般都少于隐性基因

 

C 【解析】 试题分析:自然选择是通过作用于表现型而改变基因型的,故A正确。对于显性基因的淘汰比较快速,故甲是对显性基因不利时的曲线,故B正确。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形成,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故C错误。隐性基因可以在杂合子中存在,而显性基因能直接表现出来,有害的会直接被淘汰掉,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的自发突变率虽然很低,但对进化非常重要

B.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性可相同,也可不同

C.环境发生变化时,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

D.同一群落中的种群相互影响,因此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群落.

 

查看答案

下列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是( )

A.物种是神创的

B.物种是不变的

C.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D.用进废退是生物进化的原因

 

查看答案

江苏某小型天然湖泊原有少量鱼类,后改造为人工鱼塘,投饵养殖植食性鱼类和肉食性鱼类,两类鱼均无滤食浮游生物的能力。养殖前后生态调查的数据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满分5 manfen5.com

1)改为人工鱼塘后,该湖泊生物群落的 __________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水生高等植物明显减少的直接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表中可以推测,2007 年相比,2010 年湖水中生物体内所含的总能量显著增加,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4)虾、贝等小型动物能摄食鱼饵料。如果肉食性鱼类只摄食虾、贝等小型动物,可以推测在相同饲养条件下2010年肉食性鱼类的总量将会 ______,植食性鱼类的总量将会______

5)若对该湖泊进行生态修复,除停止养鱼外,还需恢复水生高等植物,以抑制浮游藻类生长。在这一过程中水生高等植物的直接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图表示某种群数量变化可能的四种情况(型、),其中a点表示外界因素的变化。请据图回答问题:

满分5 manfen5.com

1)若该种群数量变化呈现图中“J”型曲线,其种群增长率            (增加,减小,不变)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因环境阻力而减少的个体数,这种变化可引起种群的                 发生改变,从而可导致生物进化。

2)若该种群为长江流域生态系统中的野生扬子鳄(处于最高营养级生物之一),当种群数量在a点后的变化曲线为、且种群数量为K2时,对野生扬子鳄种群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                       ,若扬子鳄种群数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则流向该营养级其他种群的能量将会              ,原因是处于同一营养级生物的种间关系是              

3)若该种群为东亚飞蝗,应控制其种群数量为            K1K20),以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干旱能抑制造成蝗虫患病的一种丝状菌的生长,a点变化为干旱,则a点后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可能为        

 

查看答案

鸭为杂食性水禽,除捕食昆虫及其它小动物外, 对稻田中几乎所有的杂草都有取食。为研究稻鸭共作复合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研究人员进行了实验,结果如下表。

表   稻鸭共作对稻田中杂草密度、物种丰富度及稻田杂草相对优势度的影响

 

杂草密度(株/m2

物种丰富度

(种)

杂草相对优势度

草龙

节节菜

稗草

陌上菜

异型莎草

常规区

40

12.0

0.247

0.189

0.100

0.102

0.094

稻鸭区

2.3

5.3

0

0.259

0.271

0.089

0

注:相对优势度表示植物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

1)采用样方法调查杂草密度时,选取样方的关键是          。表中杂草密度数值应采用样方调查结果的        值。表中数据说明稻鸭共作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杂草的密度,从而限制了杂草对水稻的危害。

2)由物种丰富度的变化可知稻鸭共作能显著降低稻田群落中杂草的          。由于稻鸭共作,原本在群落中优势明显的          地位下降,而有些杂草的优势地位明显上升,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由此推测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会对稻田群落的          有不同的影响。

3)稻田生态系统中的          能将鸭的粪便分解成          以促进水稻的生长。鸭的引入增加了稻田生态系统中          的复杂性,从而使该生态系统的          功能提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