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验Ⅰ | 实验Ⅱ | 实验Ⅲ |
实验 | 鱼骨在稀盐酸中浸泡5 min,用镊子夹出,放在小烧杯的清水中冲洗后对折 | 用镊子夹住鱼骨在酒精灯上充分燃烧后,放在培养皿中敲击 | 鱼骨不做处理,用手触摸、弯折鱼骨 |
现象 | 骨能弯曲,有韧性 | 脆,易碎 | 坚硬而有弹性 |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由于有机物可燃烧,实验Ⅱ与Ⅲ对照,说明骨的弹性与骨内有机物有关
B.由于无机盐溶于盐酸,实验Ⅰ与Ⅲ对照,说明骨的硬度与无机盐有关
C.综合实验Ⅰ、Ⅱ说明骨的化学成分只有无机盐和有机物两大类
D.综合实验Ⅰ、Ⅱ、Ⅲ说明骨的性质与骨中有机物和无机盐都有关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技术专题】
下面两幅图分别是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和克隆羊培育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和图乙所示的过程中,都必须用到的动物细胞工程技术手段是 。
(2)图甲中②过程常在促融剂 诱导下完成,③过程中至少涉及两次筛选;第一次利用 进行初步筛选,第二次利用 的方法筛选出既能大量增殖,又能产生单一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④过程与体外培养相比,其优点是 。
(3)单克隆抗体结合上抗癌药物能定向攻击癌细胞,这一应用可形象地称为 。
(4)若不考虑环境因素影响,克隆羊的性状全部像白面绵羊吗? 。原因是 。
(5)图乙过程的技术具有多种用途,但是不能 。
A.有选择地繁殖某一性别的家畜
B.繁殖家畜中的优良个体
C.用于保存物种
D.改变动物的核基因
(6)在目前现有技术条件下,还不能将从动物体内分离出来的成熟的体细胞直接培养成一个新个体,而是必须将体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卵细胞中才能发育成新个体,你认为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
A.卵细胞大,便于操作
B.卵细胞含有的营养物质多
C.卵细胞细胞质可使体细胞核全能性得到表达
D.重组细胞才具有全能性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1)酵母菌酒精发酵的最适温度是 ,醋酸菌生长的最适温度是 ,毛霉生长的最适温度是 。
(2)在果酒酿造过程中,如果果汁含有醋酸菌,在酒精发酵旺盛时,醋酸菌能否将果汁中的糖发酵为醋酸? ,原因是 。
(3)在腐乳制作过程中,加盐的目的是① ② 。
(4)制备泡菜所用盐水中清水与盐的质量比约为 ,在泡菜制作过程中应如何减少亚硝酸盐的含量? 。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为 。
小鼠品系众多,是遗传学研究的常用材料。下图是某品系小鼠(2N=40)的某些基因在染色体的排列情况。该品系成年小鼠的体重受独立遗传的互对等位基因 A-a、D-d、F-f控制.这三对基因的遗传效应相同,且具有累加效应(AADDFF的成鼠最重,aaddff 的成鼠最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该小鼠的种群中,控制体重的基因型有 种。用图中亲本杂交获得 F1 , Fl雌雄个体相互交配获得F2 ,则F2 中成鼠体重介于亲本之间的个体占 。
(2)小鼠的有毛与无毛是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等位基因 E、e控制,位于1、2 号染色体上。经多次实验,结果表明,上述亲本杂交得到 F1后,让F1的雌雄小鼠自由交配,所得 F 2 中有毛鼠所占比例总是2/5,请推测其最可能的原因是 。
(3)小鼠的体色由两对基因控制,Y代表黄色,y代表鼠色,B决定有色素,b决定无色素(白色)。己知Y与y位于1、2号染色体上,图中母本为纯合黄色鼠,父本为纯合白色鼠。请设计实验探究另一对等位基因是否也位于1 、2号染色体上(仅就体色而言,不考虑其他性状和交叉互换)。
第一步:选择图中的父本和母本杂交得到Fl;
第一步: ;
第三步: ;
结果及结论:
① ,则另一对等位基因不位于1、2 号染色体上;
② ,则另一对等位基因也位于1、2号染色体上。
如图表示在适宜温度和一定CO2浓度条件下,光照强度对甲、乙两种绿色植物净光合速率的影响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绿色植物细胞中,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 。若甲植物吸收光能的色素被破坏,会使叶绿体中光反应产生的 减少,进而影响暗反应中C3的还原,此时图中A点将向 (填“左”或“右”)移动。
(2)植物光合作用在遇到一定限制因素时,其速率将受到影响。对于甲植物来说,图中限制Ⅰ和限制Ⅱ分别代表的主要外界因素最可能是 和 。
(3)自然条件下,影响图中B点上下移动的主要外界因素是 。甲植物从A点对应的光照强度土壤转移至C点对应的光照强度,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含量将 (填“增加”或“减少”)。
受损伤的马铃薯细胞内酚氧化酶(PPO)和底物(酚类物质)直接接触,引起马铃薯的褐变,为探究温度对PPO活性的影响,实验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1)PPO粗提液的提取
低温下将新鲜马铃薯用蒸馏水洗净、去皮,取20g样品放入含50mL磷酸缓冲液(PH值为5.5)的研钵中,同时加入少量石英砂,研磨、离心、上清液即为PPO的粗提液,加缓冲液研磨的目的是
(2)不同温度下PPO活性的测定
步骤顺序 | 试管1 | 试管2 | 试管3 | 试管4 | 试管5 | 试管6 | 试管7 | 试管8 |
PPO粗提液 | 2mL |
| 2mL |
| 2mL |
| 2mL |
|
酚类底物 |
| 2mL |
| 2mL |
| 2mL |
| 2mL |
反应 | 混合振荡 | 混合振荡 | 混合振荡 | 混合振荡 | ||||
温度预处理 | (5min)0℃ | 15℃ | 30℃ | 45℃ | ||||
保温时间 | 5min | 5min | 5min | 5min | ||||
记录结果 | + | ++++ | ++++ | ++ | ||||
(注:反应底物充足;实验结果中“+”越多褐色越深)
①实验步骤顺序有不妥之处,请改正 。
②实验结果表明:15℃和30℃温度条件,PPO具有相同的活性,从酶的特性分析其原因是 。
③为进一步探究PPO最适温度,应在 范围内设置温度梯度。
(3)I.在温度30℃的条件下,取等量提取液分别加到四支盛有等量过氧化氢溶液、pH分别为3、5、7、9的试管中,结果发现每一支试管都产生气体。请回答:
①该实验的课题是: 。
②各实验组均在30℃下进行的原因是:a ;b 。
Ⅱ.将加入4支试管中的马铃薯提取液的量减半,重复实验I。分别测定实验I、Ⅱ中过氧化氢在相同时间内的含量变化,绘制成如图所示曲线,请回答:曲线A是实验 (选填I或Ⅱ)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