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依赖介质
B.红外线的显著作用是化学作用
C.射线比伦琴射线频率更高,穿透能力更强
D.狭义相对论基本假设的是在不同的惯性系中时间间隔具有相对性
E.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是因为声波波长较,容易发生衍射现象
如图所示,在两端封闭粗细均匀的竖直长管道内,用一可自由移动的活塞A封闭体积相等的两部分气体。开始时管道内气体温度都为T0 = 500 K,下部分气体的压强p0=1.25×105 Pa,活塞质量m = 0.25 kg,管道的内径横截面积S =1cm2。现保持管道下部分气体温度不变,上部分气体温度缓慢降至T,最终管道内上部分气体体积变为原来的,若不计活塞与管道壁间的摩擦,g = 10 m/s2,求此时上部分气体的温度T。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气体扩散现象表明气体分子间存在斥力
B.温度是物质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大小的标志
C.热量总是自发的从分子平均动能大的物体传递到分子平均动能小的物体
D.机械能不可能全部转化为内能,内能也无法全部用来做功以转化成机械能
E.液体表面层分子间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距离,所以液体表面存在表面张力
如图所示,在oxy坐标平面内有一矩形区域ABCD,AD边在x轴上,ABCD区域恰能均分成边长为L的三个正方形区域I、II、III,区域I、III内存大场强大小均为E的匀强电场,场强方向如图所示,区域II内无电场,(不计电子所受重力和空气阻力)。
(1)在AB边的中点由静止释放一电了,求电子离开ABCD区域的位置到D点的距离d;
(2)在I区域内适当位置由静止释放电子,电子恰从D点离开ABCD区域,求释放位置的纵坐标y与横坐标x之间的关系;
(3)若将左侧电场III整体水平向右移动L/n()的距离(C.D点不随电场移动),仍在I区域内适当位置由静止释放电子,电子也恰从D点离开ABCD区域,释放位置的纵坐标与横坐标之间的关系。
如图所示,一轻绳悬挂着粗细均匀且足够长的棒,棒下端离地面高为h,上端套着一个细环,环和棒的质量均为m,设环和棒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且满足最大静摩擦力f=kmg(k为大于1的常数,g为重力加速度),某时刻突然断开轻绳,环和棒一起自由下落,棒每次与地面碰撞时与地面接触的时间极短,且无机械能损失,棒始终保持竖直直立状态,不计空气阻力,求:
(1)棒第一次与地面碰撞后弹起上升的过程中,环的加速度大小a;
(2)从断开轻绳到棒与地面第二次碰撞的瞬间,棒运动的路程s;
(3)从断开轻绳到棒和环都静止的过程中,环相对于棒滑动的距离L。
某同学为了研究轻质弹簧的弹性势能EP与弹簧长度改变量x的关系,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在离水平地面高为h的光滑水平桌面上,沿着与桌子右边缘垂直的方向放置一轻质弹簧,其左端固定,右端与质量为m的小球接触(不连续),若将小球向左压缩弹簧一段距离后静止释放,小球将沿水平方向射出桌面,小球在空中飞行一段时间后落到位于水平地面上的记录纸上并留下痕迹,重力加速度为g。
(1)若测得某次压缩弹簧(改变量x未知)由静止释放后小球落点的痕迹P到O点的水平距离为s,则释放小球前弹簧弹性势能的表达式为EP= ;
(2)该同学改变弹簧的压缩量x进行多次实验,并测量得到下表所示的一系列数据:
结合(1)问中所得EP的表达式和上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弹簧的弹性势能EP与弹簧压缩量x之间的关系,其表达式应为EP= ;
(3)完成实验后,该同学对上述装置进行了如图乙所示的改变;
(I)在一木板表面先后钉上白纸和复写纸,并将木板竖直立于靠近桌子右边缘处,将小球向左压缩弹簧一段距离后由静止释放,撞到木板并在白纸上留下痕迹M;
(II)将木板向右平移适当距离后固定,将小球向左压缩弹簧一段距离x0后由静止释放撞到木板并在白纸上留下痕迹N;
(III)用刻度尺测量得白纸上M点到N点的竖直距离为y,桌子右边缘与木板的水平距离为L,则步聚(II)中的弹簧的压缩量x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