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竹里馆 王 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诗中的“独”“幽”,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这首诗描绘月夜幽林的“静境”,用了什么手法?

 

(1)表现了作者的孤独和惆怅。 (意思对即可) (2)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用弹琴、长啸之声来衬托环境的幽静。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诗中景物所展现的画面,作答时要理解诗意。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意思是:没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只有明月相伴静静照耀。这里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试题分析: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其实,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所以后两句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意思是说,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全诗的格调幽静闲远,仿佛诗人的心境与自然的景致全部融为一体了。 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焉用亡郑以邻    陪:增加   

B其乏困          共:供给

C.夫晋,何之有    厌:厌烦   

D.因人之力而    敝:损害

2.下列“之”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公从      ②臣壮也    ③是寡人过也     ④许      ⑤邻厚,君之薄也

⑥行李往来   ⑦君所知也  ⑧夫晋,何厌  ⑨将焉取   ⑩唯君图

A.①②④⑥/③⑤⑦/⑨⑩/         B.①④⑨⑩/②⑤⑥⑦//

C.①⑥/②④⑧⑨/③⑤⑦/         D.①④⑥/②③⑤⑦/⑧⑨/

3.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B行李之往来

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D.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4.对“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B.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C.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D.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诗一定要有形式,这形式就是韵律

邓加荣

诗歌的特点是在韵律中运行,中国和外国,概莫能外。这是诗歌得以流传的基本要素,越是保持韵律严谨的好诗,流传得越是久远。反之,再好的诗如果没有韵律,也难以广泛地流传。这正如孔子所说的:“言之无文,行之不远。”根据这个道理,反思我国近百年的自由体新诗,之所以缺少传诵的耐力,根本的原因就是放弃了作为诗歌这种文体的基本要素——韵律。

在新诗刚刚兴起正在探索自己发展道路之时,章太炎先生就曾明确提出诗必须有韵,坚决反对那种认为只有摆脱韵律束缚才能写出好诗的说法。他在给曹聚仁的信中说:“必谓依韵成章,束缚情性,不得自如,故厌而去之;则不知樵歌小曲,亦无不有韵者,此正触口而出,何尝自寻束缚耶?”

新诗的推出,不可否认是诗歌发展的一大进步,是适应了时代的需求。但是从它发展至今的百年历程反思来看,当时倡导新诗的先驱们,在打破统治了千百年的格律诗束缚的勇气和无畏的精神下,不免由于慎思不足而走向另一个极端,即完全“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短”,从而忽略了另一个方面的问题,即中国诗歌从《诗经》到元曲不管是哪一种格式都是有韵有律的,这些韵律的格式是经过千百年的锤炼才形成的。正是由于有一定格式的韵律,诗歌才得以流传。而倡导自由体新诗的先驱们在他们刚刚走出国门,初见外国诗歌,在外语不太精深,未能熟谙外语中音节长短、重音排列等在母语中已经约定俗成的内在规律时,会不会仅从书面上看到它句子的长短不齐和语尾的有韵无韵,便误以为外国诗歌一律是没有任何格律的自由体诗呢?而对于大多数没有到过外国、只凭译文了解外国诗歌的人,则更是以为外国诗歌天生便是无拘无束的充分自由体,就是分行的散文。

应当说,新诗至今虽然已经经历近百年的历程,但仍然处于探索与寻求更适合于自己表现形式的阶段。历史上,每种新的诗体出现,由《诗经》到《乐府》再到格律诗、词、曲,每一次都经过几百年的发展过程。我认为,还是鲁迅先生说得对。他说:“诗须有形式,要易记、易懂、易唱、动听,但格式不要太严,要有韵, 但不必依旧诗韵,只要顺口就好。”鲁迅的话在“五四”时期推动诗歌革命,促进新诗产生时是正确的;今天,在推进新诗如何探索,如何找出更适合自己的表现形式的过程中,仍很重要。

总之一句话,诗一定要有形式,这形式就是韵律。至于这形式、这韵律如何铸造,如何形成,仍然亟待探索、锻铸与完善。

选自《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和外国的诗歌都一样,流传得越是久远的诗歌越具有韵律严谨的特点,因为韵律严谨是诗歌得以流传的基本要素。

B.诗歌的基本要素是韵律,由于我国近代以来的诗歌不讲韵律,所以失去了传诵的耐力,不能流传下来好的作品。

C.新诗也要有韵律,章太炎先生在新诗刚刚兴起并在探索自己发展道路时,就反对那种只有摆脱韵律束缚才能写好诗的说法。

D.孔子曾经说过:“言之无文,行之不远。”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诗歌,诗要讲求韵律,保持韵律严谨的好诗,才流传得久远。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倡导新诗的先驱们,具有打破统治了千百年的格律诗束缚的勇气和无畏的精神,他们推出的新诗,是诗歌发展的一大进步。

B.“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短”是倡导新诗的先驱慎思不足得出的认识,这样他们在打破千百年的格律诗的束缚之时,不免走向另一个极端。

C.倡导自由体新诗的先驱们初见外国诗歌,仅从书面上看到它句子的长短不齐和语尾的有韵无韵,就误以为外国诗歌一律是没有任何格律的自由体诗。

D.虽然已经历经近百年,但新诗至今仍然处于探索与寻求更适合自己表现形式的阶段,新诗的探索还要继续推进。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章太炎认为“樵歌小曲”不是没有韵律,只是这些民间小调无须刻意讲求韵律,“自寻束缚”,韵律已是触口而出。

B.中国诗歌的韵律格式是经过千百年的锤炼才形成的,从《诗经》到元曲,中国诗歌正是由于有一定格式的韵律才得以流传的。

C.对外国诗歌天生便是无拘无束的自由体诗歌的错误理解,或是因为刚出国,未能谙熟外语中的语音规律,或是因为没有到过外国只凭译文了解外国诗歌。

D.“只要顺口就好”是鲁迅在“五四运动”时期推动诗歌革命,促进新诗产生的正确观点,在今天,这个观点在推进新诗找出更适合自己的表现形式的过程中仍很重要。

 

查看答案

在文中横线处依次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提起楷书,人们必然想到颜真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颜体字诞生了。

①一方面,人们的审美倾向发生了变化和游移

②这种风格,缘于他以智慧和胆略对楷书的结体、用笔、力度都进行了改造

③颜真卿是唐朝新书体的创造者

④颜体字的出现,不是孤立和偶然的

⑤另一方面,颜真卿为新的审美思潮提供了新的艺术式样

⑥他的楷书刚劲端庄,气势雄伟

A.⑥②③①⑤④                 B.③⑥②④①⑤

C.⑥②③④①⑤                 D.③②⑥①⑤④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省公安厅要求各级公安局局长着力解决刑讯逼供、滥用警械、滥用强制措施、超期羁押、随意扣押财物、巧立名目收取办案费。

B.中国气象局写过一份内部报告,向上级反映灰霾问题,一些环保专家也提过建议,但对这份报告和专家的建议没有引起领导的重视。

C.加快棚户区改造,让亿万居民早日“出棚进楼”,是当前改善民生的硬任务,这一举措也可以有力地拉动投资、促进消费。

D.保健品产业之所以蓬勃发展的原因,除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外,还有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快,“银发族”对保健品的需求旺盛。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世界杯在巴西盛大揭幕,奇幻热辣且色彩斑斓的南美献上了独具风情的开幕演出,给观众带来了________的美。

②中国的大学生村官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清闲,他们做统计,搞调查,每天都有很多事要做,有时简直________了。

③在全国文物收藏展览会上,各种不同级别的文物陈列在装饰一新的大厅里,________,让人叹为观止,流连忘返。

A.目不暇接 琳琅满目 应接不暇     B.应接不暇  目不暇接  琳琅满目

C.目不暇接  应接不暇  琳琅满目     D.应接不暇  琳琅满目  目不暇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