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圬之为技,贱且劳者也。有业之,其色若自得者。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圬之为技,贱且劳者也。有业之,其色若自得者。听其言,约而尽。问之,王其姓。承福其名。世为京兆长安农夫。天宝之乱,发人为兵,持弓矢十三年,有官勋,弃之来归。丧其土田,手镘衣食。馀三十年,舍于市之主人,而归其屋食之当焉。视时屋食之贵贱,而上下其圬之佣以偿之。有馀,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

又曰:“而生者也。若布与帛,必蚕绩而后成者也。其他所以养生之具,皆待人力而后完也。吾皆赖之。然人不可遍为,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故君者,理我所以生者也;而百官者,承君之化者也。任有大小,惟其所能,若器皿焉。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故吾不敢一日舍镘以嬉。夫镘易能,可力焉,又诚有功。取其直,虽劳无愧,吾心安焉。夫力易强而有功也,心难强而有智也。用力者使于人,用心者使人,亦其宜也。吾特择其易为无愧者取焉。嘻!吾操镘以入富贵之家有年唉。有一至者焉,又往过之,则为墟矣;有再至三至者焉,而往过之,则为墟矣。问之其邻,或曰:‘噫!刑戮也’。或曰:‘身既死,而其子孙不能有也。’或曰:‘死而归之官也。’吾以是观之,非所谓食焉怠其事而得天殃者邪?非强心以智而不足,不择其才之称否而冒之者邪?非多行可愧,知其不可而强为之者邪?将富贵难守,薄功而厚飨之者邪?抑丰悴有时,一去一来而不可常者邪?吾之心悯焉,是故择其力之可能者行焉。乐富贵而悲贫贱,我岂异于人哉?”

又曰:“功大者,其所以自奉也博。妻与子皆养于我者也;吾能薄而功小,不有之可也。又吾所谓劳力者,若立吾家而力不足,则心又劳也。”一身而二任焉,虽圣者不可为也。

愈始闻而惑之,又从而思之,盖贤者也,盖所谓独善其身者也。然吾有讥焉,谓其自为也过多,其为人也过少。其学杨朱之道者邪?杨之道,不肯拔我一毛而利天下。而夫人以有家为劳心,不肯一动其心以其妻子,其肯劳其心以为人乎哉?虽然,其贤于世者之患不得之而患失之者,以济其生之欲,贪邪而亡道,以丧其身者,其亦远矣。又其言,有可以警余者,故余为之传,而自鉴焉。

(选自韩愈《圬者王承福传》)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生者也    稼:庄稼

B.取其        直:报酬,工钱

C.吾镘以入    操:拿着

D.以其妻子    畜:蓄养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是

A.京兆:汉朝京畿都城地域的名称,也是古代的二级行政单位,所辖范围相当于陕西西安及其附近所属地区。

B.勋:唐制“勋”自柱国至武骑尉,分十二等,即“十二转”,最高者为十二转,授予有功者。勋只是一种称号,而没有实际职务。

C.粟:即通常所说的大米,中国古称“稷”。国家常称为“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古时君主都祭祀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

D.杨朱:中国战国初期的思想家、哲学家,主张“贵己” “重生” “人人不损一毫”的思想,是道家杨朱学派的创始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承福在被征募为兵之时,立有战功,本可在朝为官,但因不愿为劳心之事,便回到故乡,靠做泥水工事来维持生计。

B.王承福虽勤恳且不怕劳苦,但是连供养妻子儿女都认为是分外之事,可见他是一个不肯拔一毛以利天下的吝啬、自私之人。

C.王承福认为人们应根据自身实际选择力所能及的工作,不可好逸恶劳,否则就会遭到天殃,这其实是韩愈借王承福而表达的规世之言。

D.韩愈借写王承福其实强调了社会分工的必要性,不应以劳力为菲薄,并以此对比,抨击了那些尸位素餐、贪邪无道的官僚们。

 

1.A 2.C 3.B 【解析】 1. 试题分析: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一般刻意回避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A项,“粟,稼而生者也”,这是一个判断句,此处的“稼”应为动词,意为种植。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比如本题的A项,可以依据语法知识推测“稼”的意思。 2. 试题分析: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C项,“即通常所说的大米”有误;粟是指小米。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技巧点拨】备考时要积累名著、名篇作者、时代、国别、文学形象、作品主题等文学常识。解答此道题目,需要逐项审读,按照自己积累的有关知识,判断相关内容,是否正确;要注意各项表述中有关作品同作者、年代是否一致。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B项,王承福不愿供养妻子儿女,是因他认为那是劳心而自己不及之事,并非是因为吝啬和自私,首段“有馀,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亦可说明。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选项B曲解了文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在王静安先生所有关于文学批评的著述中,无疑的《人间词话》乃是其中最为人所重视的一部作品,因为他早期的杂文只不过是他在西方思想的刺激下,透过他自己的性格上的特色,对传统之中国文学发生反省以后所产生的一些概念而已。其较具理论体系的《<红楼梦>评论》一文,则是他完全假借西方之哲学理论来从事中国之文学批评的一种尝试之作,其中固不免有许多牵强疏失之处。至于《人间词话》则是他脱弃了西方理论之拘限以后的作品,他所致力的乃是运用自己的思想见解,尝试将某些西方思想中之重要概念融会到中国旧有的传统批评中来。所以《人间词话》从表面上看来与中国相沿已久之诗话词话一类作品之体式,虽然也并无显著之不同,然而事实上他却为这种陈腐的体式注入新观念的血液,而且在外表不具理论体系的形式下,也曾为中国诗词之评赏拟具了一套简单的理论雏形。然而可惜的是《人间词话》毕竟受了旧传统诗话词话体式的限制,只做到了重点的提示,而未能从事于精密的理论发挥,因之其所蕴具之理论雏形与其所提出的某些评诗评词之精义,遂都不免于旧日诗话词话之模糊影响的通病,在立论和说明方面常有不尽明白周至之处。

关于《人间词话》的内容,根据现在流传的搜辑最备的王幼安校订本来看,其中词话共有三卷一百四十二则之多。在这三卷词话中,后二卷之删稿及附录,盖多出于后人之搜辑,其编排之次第则全以搜辑时所依据之资料为主,并未经过系统化之整理,当然我们也就难望其有什么明白的体系和次第。至于其上卷所收的词话六十四则,则曾经过静安先生自己之编订,早在他生前便以曾于《国粹学报》刊行发表。这一部分词话从表面上看来与其他词话之分条记叙者虽也并无不同,然而只要我们一加留意,便不难发现这六十四则之编排次序,却是隐然有着一种系统化之安排的。

概略地说来,我们可以将之简单分别为批评之理论与批评之实践两大部分。自第一则至第九则乃是静安先生对自己评词之准则的标示。这九则词话实在乃是《人间词话》中主要的批评理论之部。这是我们在研读《人间词话》时首当掌握的重要纲领。从以上九则词话以后,自第十则至第五十二则乃是按时代先后,自太白、温、韦、中主、后主、正中以下,以迄于清代之纳兰性德,分别对各历代名家作品所作的个别批评。此一部分乃是《人间词话》中主要的批评实践之部。此外,在其上卷之末,自第五十三则以后,尚有数则词话分别论及历代文学体式之演进、诗中之隶事、诗人与外物之关系、诗中之游词等,则是静安先生于批评实践中所得的一些重要结论。最末二则且兼及元代之二大曲家,可见其境界说之亦可兼用于元曲,为其《人间词话》作了一个馀意未尽的结尾。从这种记叙次第来看,《人间词话》上卷虽无明白之理论体系,然其批评理论之部与其批评实践之部,透过各则词话之编排安置,却仍是颇有脉络及层次可寻的。

节选自叶嘉莹《<人间词话>之基本理论——境界说》(有删改)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选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王国维作为一代大师,一生著述颇丰。在他所有的著述中,最为人所重视的无疑是《人间词话》。

B.《<红楼梦>评论》一文,虽较具理论体系,但就因为是他假借西方之哲学理论来从事中国之文学批评之作,所以其中有许多牵强疏失之处。

C.《人间词话》是王国维摆脱西方理论之局限,运用自己的思想见解,将中国传统批评的重要思想融入到西方文学批评体系中的一个尝试。

D.《人间词话》因为受旧传统诗话词话体式限制,欠缺精密的理论发挥,所以其理论雏形与某些精义,都不够细致,立论和说明也常不尽明白。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选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人间词话》与与中国相沿已久之诗话词话一类作品之体式,并无什么不同。重要表现之一就是它们都不免于旧日词话之模糊影响的通病。

B.流传的搜辑最备的王幼安校订本共有三卷,在这三卷词话中,后两卷多为后人补写,且未经过系统化之整理,对于我们分析人间词话的体系并无大用。

C.上卷一至九则是人间词话中最主要的批评理论之部,也是我们在研读时要掌握的最重要的纲领。

D.《人间词话》上卷虽无明白的理论体系,但是透过各则词话的编排安置,我们可以找到其批评理论和批评实践的脉络层次。

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根据作品受西方理论局限的程度判断,王国维先生的作品《人间词话》应完成于《<红楼梦>评论》之后。

B.《人间词话》上卷53则以后,主要是批评实践中所得的一些重要结论,“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便出自这一部分。

C.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述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说“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这句当选自上卷第63或64则。

D.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造诣很高,其中境界之说影响尤大,所评虽多为词,但其实对元曲也同样适用。

 

查看答案

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莫言曾义正言辞地说:“我永远不会为了一个奖去写作,不管是茅盾文学奖,还是诺贝尔文学奖。”但他分别在2011年和2012年获得了茅盾文学奖和诺贝尔文学奖。

新东方学校创始人俞敏洪说:“财富、名声、地位都是理想的副产品,你只顾追逐理想,其余的会跟着来到。”

请根据以上材料,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③用规范汉字书写。

 

查看答案

《诗经》是汉族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所谓《诗经》中的六义,即是指            三种诗歌形式与         三种表现手法。

 

查看答案

默写下列各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1)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琵琶行》)

(2)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蜀道难》)

(3)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

(4)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雨霖铃》)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题。

周朴园  三十年前,在无锡有一件很出名的事情——

鲁侍萍  哦。

周朴园  你知道么?

鲁侍萍  也许记得,不知道老爷说的是哪一件?

周朴园  哦,很远的,提起来大家都忘了。

鲁侍萍  说不定,也许记得的。

周朴园  我问过许多那个时候到过无锡的人,我想打听打听。可是那个时候在无锡的人,到现在不是老了就是死了,活着的多半是不知道的,或者忘了。

鲁侍萍  如若老爷想打听的话,无论什么事,无锡那边我还有认识的人,虽然许久不通音信,托他们打听点事情总还可以的。

周朴园  我派人到无锡打听过。——不过也许凑巧你会知道。三十年前在无锡有一家姓梅的。

鲁侍萍  姓梅的?

周朴园  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慧,也很规矩,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后来,后来,——你知道么?

鲁侍萍  不敢说。

周朴园  哦。

鲁侍萍  我倒认识一个年轻的姑娘姓梅的。

周朴园  哦?你说说看。

鲁侍萍  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慧,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

周朴园  也许,也许你弄错了,不过你不妨说说看。

鲁侍萍  这个梅姑娘倒是有一天晚上跳的河,可是不是一个,她手里抱着一个刚生下三天的男孩。听人说她生前是不规矩的。

周朴园  痛苦)哦!

鲁侍萍  她是个下等人,不很守本分的。听说她跟那时周公馆的少爷有点不清白,生了两个儿子。生了第二个,才过三天,忽然周少爷不要了她,大孩子就放在周公馆,刚生的孩子她抱在怀里,在年三十夜里投河死的。

周朴园  (汗涔涔地)哦。

鲁侍萍  她不是小姐,她是无锡周公馆梅妈的女儿,她叫侍萍。

周朴园  (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鲁侍萍  我姓鲁,老爷。

……

周朴园  好,你先下去。让我想一想。

鲁侍萍  老爷,没有事了?(望着朴园,眼泪要涌出)老爷,您那雨衣,我怎么说?

周朴园  你去告诉四凤,叫她把我樟木箱子里那件旧雨衣拿出来,顺便把那箱子里的几件旧衬衣也捡出来。

鲁侍萍  旧衬衣?

周朴园  你告诉她在我那顶老的箱子里,纺绸的衬衣,没有领子的。

鲁侍萍  老爷那种纺绸衬衣不是一共有五件?您要哪一件?

周朴园  要哪一件?

鲁侍萍  不是有一件,在右袖襟上有个烧破的窟窿,后来用丝线绣成一朵梅花补上的?还有一件,——

周朴园  (惊愕)梅花?

鲁侍萍  还有一件绸衬衣,左袖襟也绣着一朵梅花,旁边还绣着一个萍字。还有一件,——

周朴园  (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鲁侍萍  我是从前伺候过老爷的下人。

周朴园  哦,侍萍!(低声)怎么,是你?

鲁侍萍  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周朴园  你——侍萍?(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鲁妈。)

鲁侍萍  朴园,你找侍萍么?侍萍在这儿。

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  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  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  (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周朴园  (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鲁侍萍  (愤怨)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我今天没想到到这儿来,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

周朴园  你可以冷静点。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如果你觉得心里有委屈,这么大年级,我们先可以不必哭哭啼啼的。

(摘自曹禺《雷雨》,有删减)

1.“周: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你知道么?”问:对周朴园的这番话应如何理解?

2.“周:哦,侍萍!(低声)怎么,是你?”问:表现周朴园的什么心理和性格?

3.“周:谁指使你来的?”问:为什么要问“谁指使你来的?”

4.“周:(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问:潜台词是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