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文后各题。 蚊刑 孙方友 陈州城四周皆是湖,万余亩,水天一色...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文后各题。

蚊刑  孙方友

陈州城四周皆是湖,万余亩,水天一色,素有“水城”之誉。湖内蒲草丛丛,荷花片片,因而夏日多蚊虫。傍晚时分,那蚊虫便密匝匝飞出,团团而来,团团而去,云集之处,铺天盖地,“嗡嗡”之声,能传百步之遥。

此地蚊虫,针长翅大,肚明腿花,为花脚蚊子,咬人贼轻,过后则又肿又硬,奇痒难忍,素有“飞蛇”之称。

为防蚊虫,每到夏日傍晚,陈州内外便火艾熏天。外埠人进陈州,必得先经得起火艾薰,要不,你就无法呆下去。因而,此地火艾有价钱。

先前的时候,陈州一直为府。不知何朝何代降为县。首任知县姓贾,至于叫贾什么,已无从考究。此人为人刁毒,搜刮民财,不择手段,人送外号“花脚蚊子”。每到夏日,他必做火艾生意,而且还订了“土政策”:不准外埠或本地客商在此出售火艾。独门生意好做,因此他年年必发火艾财。

火艾生意,扎本小,获利大,商人和四周村民见钱眼开,便偷做。每每抓到偷售火艾者,贾知县就用蚊刑惩罚之。

蚊刑,顾名思义,就是用蚊子叮。让人把罪犯衣服扒光,然后缚了,划船送到河心,看守守在四旁,坐在吊了帐子的船上。受刑者如若天明五更身亡,罪有应得;如若命大不死,当场放生。可大多受蚊刑者,皆撑不到黎明,便浑身浮肿,一命呜呼。

有时候,贾知县也用此刑法严惩土匪和惯偷。偷偷倒卖火艾的商人和村民虽然对贾某奈何不得,但土匪们却不是好惹的。土匪们扬言,若有一天活捉贾知县,一定要为弟兄们雪耻。

这一年七月,一队土匪夜袭县城,果真绑走了贾知县。到了一处,众匪推出贾知县。匪首望了望一县之长,冷笑一声,当即命令,用蚊刑。

几个匪徒应声把贾知县的衣服扒了个精光,知县又白又胖,如同刚褪净的肥猪。一匪徒照腚一掌,脆响。众匪大乐,细看父母官,仍气宇轩昂,不屑一顾。匪首大怒,高喝:“上刑!”众匪应声而动,把知县缚了,搁到船板上,送到湖中。

时处盛夏,蚊虫极多。月光下,众匪坐在吊了帐子的大船上,喝酒吃肉,笑看贪官丧九泉,那贾知县身上早已落满了蚊虫,里三层外三层,如蜂房一般。一时间,知县又肥了许多,像陡然下了一场黑雪,父母官被埋进了雪堆里。

那知县如死了般一动不动,直到天明。众匪以为知县已亡,给他松了绳索。没想他突起,虽然眼肿脸胖,竟没死。众匪惊诧,问:“你怎么没死?

知县笑道:“蚊子,懒虫也,吃饱喝足便是睡觉。吾一夜如眠,怕的就是惊动他们。这样一来,后边的蚊子过不来,趴在身上的已喝饱,是它们保全了我!说出道理来怕你们不懂,这就叫逆来顺受!”

“胡扯!”匪首怒吼,“我们兄弟为何叮死了?

“这就怪他们自己了!蚊刑中有明文规定:天明不死者放生。可他们耐不住,来一批蚊子刚喝饱,他们便摇头晃身,把它们赶跑了,于是又来了一批!一夜之间,赶跑一批又来一批,赶跑一批又来一批……如此循环,那血哪有不被喝干之理呢?

众匪惊叹。

匪首顿悟,当下就放了贾知县。

1.小说开头对“蚊虫”的描写有何作用?

2.简析画线句子“一时间,知县又肥了许多,像陡然下了一场黑雪,父母官被埋进了雪堆里……”

3.概括“贾知县”这个人物形象的特点,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结合文本探究土匪们为什么最后还是“放了贾知县”?

 

1.①小说开头对蚊虫的描写突出了蚊虫的多,以及咬人的后果严重,②为后文描写蚊刑张目,表现了蚊刑的狠毒残忍。 2.(1)“又肥了许多”既写知县体态之“肥”,又暗示知县搜刮民财而“肥”。(2)“一时间”“陡然”“埋进”等词语,表现了蚊虫之多,蚊刑之恐怖,侧面表现知县狠毒。(3)“父母官”的称谓,是对欺压百姓的贪官知县的讽刺。(4)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增强了文字的生动性。(每点1分) 3.(1)贪财枉法(2)阴狠刁毒(3)奸诈狡猾(每点2分,) 4.(1)按照“蚊刑”的规则:“天明不死者生”,土匪按约只能放人。(2分) (2)更重要的是,土匪“顿悟”,明白了,即使贾知县死了,还会有别的贪官来残害百姓,(2分)而且,新来的知县可能比已经“肥”了的贾知县更加残虐。(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小说开头对‘蚊虫’的描写有何作用”,这是考查段落的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思考答题。先从内容上看,写了……,表现……;然后再从结构上看与上下文的关系,因是开头,故主要考虑与下文的关系。文章一、二段主要介绍陈州蚊子之多,咬人之厉害,这就下文使用蚊刑做了铺垫,同时也表现出施行者用心之恶毒残忍。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简析画线句子‘一时间,知县又肥了许多,像陡然下了一场黑雪,父母官被埋进了雪堆里……’”,这是考查句子含义。可以采取如下方法:语境分析法、关键词分析法、特色分析法等。从用词上来看,应重点分析“肥”“陡然”“埋进”“父母官”这些词语的内涵;从句子特色来看,“像……”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概括‘贾知县’这个人物形象的特点”,这是一道人物形象的概括的题目。小说中塑造人物的手法主要正面和侧面,正面主要是肖像、语言、动作、心理,侧面主要是环境的烘托,对他人的影响以及他人的评价等。考生可以到文中找到贾知县的言行举止,然后进行概括归纳即可。“此人为人刁毒,搜刮民财,不择手段,人送外号‘花脚蚊子’。每到夏日,他必做火艾生意,而且还订了“土政策”:不准外埠或本地客商在此出售火艾。独门生意好做,因此他年年必发火艾财”,从这一介绍中可见其文人刁毒,贪财;“每每抓到偷售火艾者,贾知县就用蚊刑惩罚之”,可见其阴狠;“蚊子,懒虫也,吃饱喝足便是睡觉。吾一夜如眠,怕的就是惊动他们。这样一来,后边的蚊子过不来,趴在身上的已喝饱,是它们保全了我”,可见狡猾。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土匪们为什么最后还是‘放了贾知县’”。这是针对小说情节设题。上文介绍了蚊刑的规矩“受刑者如若天明五更身亡,罪有应得;如若命大不死,当场放生”;“可他们耐不住,来一批蚊子刚喝饱,他们便摇头晃身,把它们赶跑了,于是又来了一批!一夜之间,赶跑一批又来一批,赶跑一批又来一批”,这段话既是说蚊子,又何尝不是说贪官。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荀子《劝学》

(2)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3)位卑则足羞          韩愈《师说》

(4)辘辘远听          杜牧《阿房宫赋》

(5)驾一叶之扁舟,                   苏轼《赤壁赋》

(6)                     ,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

(7)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辛弃疾《永遇乐》

(8)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文后小题。

夏日三首(其一)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

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

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

1.这首诗是如何表现环境的“清”的?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2.颈联中“邀”、“纳”二字极为传神,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青霞先生文集》序      【明】茅坤

青霞君①,由锦衣经上书诋宰执,宰执深疾之。方力构其罪,赖明天子仁圣,特薄其谴,徙之塞上。当是时,君之直谏之名满天下。已而君累然携妻子出家塞上。会北敌数内犯,而帅府以下束手闭垒,以恣敌之出没,不及飞一镞以相抗。甚且及敌之退,则割中土之战没者与野行者之馘②以为功。而父之哭其子,妻之哭其夫,兄之哭其弟者,往往而是,无所控吁。君既上愤疆埸之日弛,而下痛诸将士日菅刈我人民以蒙国家也。数呜咽欷歔,而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以泄其怀,即集中所载诸什是也。

青霞沈炼君,以锦衣卫经历的身份向皇帝上书斥责宰相。宰相因此非常忌恨他,正当宰相要极力罗织罪名陷害他时,幸亏皇帝仁慈圣明,特地减轻他的罪罚,只把他贬谪到塞上。当时,君直谏的声名传遍天下。不久,君满怀郁懑,携带家小,迁居塞上。正逢北方的敌人多次侵犯内地,而帅府以下的各级官员都束手无策,关闭城垒,任由敌人往来出没,连向敌人发一支箭来抵抗都做不到。甚至等到敌人退走以后,他们就割下在战争中阵亡的中原士兵和在郊野中赶路的人的耳朵来当作军功。而百姓中父亲哭儿子、妻子哭丈夫、哥哥哭弟弟的,到处都是,怨愤之情无处可诉。君既对上愤慨于边疆防务的日益懈怠,对下又痛心于将士们肆意残害百姓、欺骗国家。他多少次为之哭泣哀叹,于是就将他满腔郁愤表现在诗歌文章中,从而抒发他的情怀,文集中所载录的各篇就是他这类的作品。

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稍稍传播,上下震恐,始出死力相煽构,而君之祸作矣。君既没,而中朝之士虽不敢讼其事,而一时阃寄 ③所相与谗君者,寻且坐罪罢去。又未几,故宰执之君者亦报罢。而君之门人给谏君,于是裒辑④其生平所著若干卷,刻而传之。而其子以敬,来请予序之首简。

沈君本来就因为敢于直谏而为当世人所敬重,而他所作诗文又多所讥刺,稍一传播,上下都感到震惊恐慌,于是他们就竭力造谣、陷害,而大祸也就落到了沈君头上。沈君遇害之后,那些曾身居军中要职、一同陷害沈君的人,不久也都因罪被罢官。又过了不久,原来仇视沈君的宰相也被罢官。而沈君的门人、给事中兼谏议大夫俞君,就搜集编纂了沈君生前的著述若干卷,并加以刊刻流传。沈君的儿子沈以敬,来请我为文集作这篇序文。

茅子受读而题之曰:若君者,非古之志士之遗乎哉?孔子删《诗》,自《小弁》之怨亲,《巷伯》之刺谗而下,其忠臣、寡妇、幽人、怼士之什,并列之为“风”,疏之为“雅”,不可胜数。岂皆古之中声也哉?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矜其志。犹曰“发乎情,止乎礼义”,“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为戒”焉耳。予尝按次《春秋》以来,屈原之《骚》疑于怨,伍胥之谏疑于胁,贾谊之疏疑于激;叔夜之诗疑于愤,刘贲之对疑于亢,然推孔子删《诗》之旨而裒次之,当亦未必无录之者。君既没,而海内之荐绅大夫至今言及君,无不酸鼻而流涕。呜呼!集中所载《鸣剑》、《筹边》诸什,试令后之人读之,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而作之忾也,固矣!他日国家采风者之使出而览观焉,其能遗之也乎?予谨识之。

我拜读了沈君文集后,题写道: 像沈君这样的人,难道不就是古代那些志行高尚的一类人吗? 孔子删定 《诗经》,从怨恨亲人的 《小弁》、讽刺奸谗的《巷伯》 以下,那些忠臣、寡妇、隐居之士、愤世嫉俗者的作品,一概被列入“国风”,并入 “小雅”,这样的作品不可胜数。难道这些都是古代的合乎音律的诗歌吗? 然而孔子之所以不轻易删掉它们,只是怜悯那些受谗害的人,彰显他们的志向,他还说过“这些诗歌都是发自真情实感,都合乎礼义的要求”,“说话的人没有罪,听的人完全可以把它作为借鉴”。我曾依次考察了自《春秋》 以来的作品,发现屈原的 《离骚》 好像是在发泄怨恨,伍子胥的劝谏像是在进行威胁,贾谊的奏疏很激切,叔夜的诗歌又像是在抒发愤恨,刘蕡的对策像是在表现亢直的个性。然而按照孔子删定 《诗经》 的原则而收集、编辑它们,应该是未必没有值得收录的。沈君已经辞世,然而海内的官员大夫到现在谈到他,没有不鼻子发酸流下眼泪的。唉! 文集中所载的 《鸣剑》、《筹边》等篇,假使让后人读了,那么它们完全可以使奸臣胆寒心折,令守边将士战马腾跃,振奋起同仇敌忾的义愤,这是必然的。今后,国家负责采诗的官员看到这些诗篇,难道会把它们给遗漏掉吗? 在此,我怀着一片恭谨之情记在这里。

(文章引自《<古文观止>名家精译》,有删节,中华书局2007年版)

【注】①君:沈炼,即文题中的青霞先生,明嘉靖年间名臣。 ②馘(guó):被杀者的左耳。 ③阃寄:被委以军事重任。④裒(póu)辑:搜集、编辑。

1.对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书宰执            诋:斥责

B.以敌之出没         恣:任凭

C.然孔子不遽之者      遗:留下

D.而作之            忾:愤恨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沈炼为人刚直,被权臣构陷,曾遭遇贬谪而携带家小远赴塞上,但他仍然为国事担忧,关心民生疾苦。

B.沈炼死后,他平生所作诗文被门人刊刻传布,本文作者茅坤应沈炼儿子的请求为青霞先生的文集作序。

C.沈炼以直谏闻名,以诗文抒发悲忧天下的情怀,他的诗文也对黑暗的社会现实多有讥刺,最终引来杀身之祸,

D.茅坤将沈炼的遗作与屈原的《离骚》等著作相提并论,认为沈君的文章符合古人“中声”的要求,给予了极高评价。

3.下列划线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行无过矣         小学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B师道不传也久矣                               不知东方既白

C苏子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客亦知夫水月乎

D不赂者赂者丧                                 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又未几,故宰执之君者亦报罢。

(2)君既没,而海内之荐绅大夫至今言及君,无不酸鼻而流涕。

5.试列举沈炼远赴塞上所见的诸多乱象。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幅漫画,对它的寓意解说最贴切的一项是

A.要有统观全局的眼光,否则容易导致处事失当。

B.双方观点争执不下,最无辜的是争论中心的“牛”

C.人生总是存在这样的怪圈,谁先谁后没有固定标准。

D.实践才能出真知,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

 

查看答案

下列对联,搭配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上联:飞阁排云入           下联:垂杨夹道生

B.上联:山光扑面经新雨       下联:历尽艰难好做人

C.上联:几家深树碧藏楼       下联:一壶清茶知真味

D.上联:花开阴影浓           下联:花谢白玉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