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文后各题。 乌夜啼 李白 黄云城边枝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文后各题。

乌夜啼

李白

黄云城边枝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

机中织锦秦州女①,碧纱如烟隔窗语。

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空房泪如雨。

①秦州女:唐代李善注引《纤锦回文诗序》曰:“窦韬,符国秦州人。被徙沙漠,其妻苏氏。韬临去别苏,誓不更娶,苏氏织锦,作回文诗以赠之。”

1.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黄云城边枝欲栖”一句在诗中起来什么作用?

2.这首诗是如何突出表现织锦秦州女的情感的?请就其中两点作分析。

 

1.本诗描绘出傍晚时分,归鸦栖枝,秦州女空房中思念丈夫,自伤孤寂的情景。“黄云城边枝欲栖”一句突出城边景色之暗淡,渲染(营造)了凄凉气氛,奠定了诗歌之感伤基调。 2.①以归乌夜啼渲染氛围,为下句表现织锦秦州女思亲念远的孤苦作铺垫。②化用窦滔妻苏氏织锦赠回文诗的典故,使织锦秦州女思念丈夫的情感内蕴更加丰厚。③“隔窗语”或“停梭怅然”等细节描写细腻,让人能真切感受到思妇的孤寂哀伤。④“泪如雨”运用了比喻(夸张),形象地刻画了一个独自哀伤的思妇形象。 【解析】 1.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黄云城边枝欲栖’一句在诗中起来什么作用”,本题是考查诗歌的形象和首句的作用。前者应先找出诗歌中的景物,抓住其特点描绘,从中体现出的情感。后者可以从如下几个角度考虑:交代时间、地点、季节等,渲染(营造)……气氛(氛围),如有情感词,还可以从奠定情感基调的角度作答。“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起首两句绘出一幅秋林晚鸦图,夕曛暗淡,返照城闉,成群的乌鸦从天际飞回,盘旋着,哑哑地啼叫。“乌欲栖”,正是将栖未栖,叫声最喧嚣、最烦乱之时,无所忧愁的人听了,也会感物应心,不免惆怅,更何况是心绪愁烦的离人思妇呢?在这黄昏时候,乌鸦尚知要回巢,而远在天涯的征夫,到什么时候才能归来呵?起首两句,描绘了环境,渲染了气氛,在有声有色的自然景物中蕴含着的愁绪牵引了读者。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题干问“这首诗是如何突出表现织锦秦州女的情感的”,这是考查诗歌的思想感情。一抓感情词,二看诗歌中的景物,三看诗歌中使用的技巧。“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这织锦的秦川女,固可指为苻秦时窦滔妻苏蕙,更可看作唐时关中一带征夫远戍的思妇。诗人对秦川女的容貌服饰,不作任何具体的描写,只让人站在她的闺房之外,在暮色迷茫中,透过烟雾般的碧纱窗,依稀看到她伶俜的身影,听到她低微的语音。这样的艺术处理,确是匠心独运。因为在此诗中要让读者具体感受的,并不是这女子的外貌,而是她的内心,她的思想感情。“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空房泪如雨!”这个深锁闺中的女子,她的一颗心牢牢地系在远方的丈夫身上,“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悲愁郁结,无从排解。追忆昔日的恩爱,感念此时的孤独,种种的思绪涌上心来,不禁泪如雨下。这如雨的泪也沉重地滴到诗人的心上,促使读者去想一想造成她不幸的原因。到这里,诗人也就达到他预期的艺术效果了。五、六两句,有几种异文。如敦煌唐写本作“停梭问人忆故夫,独宿空床泪如雨”。《才调集》卷六注:“一作‘停梭向人问故夫,知在流沙泪如雨’”等,可能都出于李白的原稿,几种异文与通行本相比,有两点不同:一是“隔窗语”不是自言自语,而是与窗外人对话;二是征夫的去向,明确在边地的流沙。仔细吟味,通行本优于各种异文,没有“窗外人”更显秦川女的孤独寂寞;远人去向不具写,更增相忆的悲苦。可见在此诗的修改上,李白是经过推敲的。沈德潜评这首诗说:“蕴含深远,不须语言之烦。”短短六句诗,起手写情,布景出人,景里含情;中间两句,人物有确定的环境、身分和身世,而且绘影绘声,如见其人;最后点明主题,却又包含着许多意内而言外之音。诗人不仅不替她和盘托出,作长篇的哭诉,而且还为了增强诗的概括力量,放弃了看似具体实是平庸的有局限性的写法,从上述几种异文的对比中,便可明白这点。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陈庆之,字子云,义兴国山人也。幼而随从高祖。高祖性好棋,每从夜达旦不辍,等辈皆倦寐,惟庆之不寝,闻呼即至,甚见亲赏。

大通元年,隶领军曹仲宗伐涡阳。魏遣征南将军常山王元昭等率马步十五万来援,前军至驼涧,去涡阳四十里。庆之欲逆战,韦放曰:“贼之前锋必是轻锐,与战若捷,不足为功;如其不利,沮我军势,不如勿击。”庆之曰魏人远来皆已疲倦须挫其气必无不败之理于是与麾下五百骑奔击破其前军魏人震恐。庆之还与诸将连营而进,据涡阳城,与魏军相持。自春至冬,数十百战,师老气衰,魏之援兵复欲筑垒于军后。仲宗等恐腹背受敌,谋欲退师。庆之杖节军门曰:“须虏围合,然后与战。若欲班师,庆之别有密敕。”仲宗壮其计,乃从之。魏人掎角作十三城,庆之陷其四垒。九城兵甲犹盛,乃陈其俘馘,鼓噪攻之,遂奔溃。武帝嘉焉,手诏慰勉之。

庆之麾下悉著白袍,所向披靡。魏将尔朱荣等众号百万,挟魏帝来攻元颢。颢据洛阳六十五日,凡所得城一时归魏,庆之渡河守北中郎城,三日十一战,伤杀甚众。荣将退还,时有善天文人刘灵助谓荣曰:“不出十日,河南大定。”荣乃为筏济自硖石,与颢战于河桥。颢大败,走至临颍被禽。庆之马步数千结阵东反,荣亲自来追,军人死散。庆之乃落须发为沙门,间行至豫州,州人程道雍等潜送出汝阴。至都,仍以功除右卫将军,封永兴侯。

大同二年,豫州饥,庆之开仓赈给,多所全济。州民李升等八百人表请树碑颂德,诏许焉。五年十月,卒,时年五十六。赠散骑常侍、左卫将军。谥曰武。

庆之性祗慎,每奉诏敕,必洗沐拜受。俭素不衣纨绮,不好丝竹。射不穿札,马非所便,而善抚军士,能得其死力。

选自《南史·陈庆之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庆之曰/魏人远来/皆已疲倦/须挫其气/必无不败之理/于是与麾下五百骑奔击/破其前军/魏人震恐。

B庆之曰魏人/远来皆已疲倦/须挫其气/必无不败之理/于是与麾下五百骑奔/击破其前军/魏人震恐。

C庆之曰/魏人远来皆已疲/倦须挫其气/必无不败之理/于是与麾下五百骑奔击/破其前军/魏人震恐。

D庆之曰/魏人远来/皆已疲倦/须挫其气/必无不败之理/于是与麾下五百骑奔/击破其前军/魏人震恐。

2.下列对文中方框内的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一般是古人成年时所取,以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与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B大通是梁武帝萧衍的年号。年号是汉武帝首创,有些皇帝所用年号不止一个。

C除有任命、授予官职之意。表示授予官职的词语还有征、辟、领、拜、封等。

D谥即谥号。大臣的谥号是朝廷赐予的;赐谥一般由礼部主持,需得到皇帝的同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庆之事君恭敬谨慎,梁武帝下棋通宵达旦,随从中只有陈庆之不睡,一听到呼叫就立即到达。每次接诏书敕令,一定先洗澡再拜受。

B陈庆之智勇双全,每战必胜。涡阳之战,他准确分析敌我形势,巧用计谋,打破敌军。与尔朱荣之战,他连战连捷,以数千人大败敌人百万之众。

C陈庆之关心民生疾苦。豫州饥荒,庆之开仓放粮,赈济灾民,救活了不少人。百姓感念他的恩德,上表朝廷要求为他树碑颂德。

D陈庆之生活节俭朴素,体恤士兵。他不穿绫罗绸缎,不贪图歌舞享乐,只骑一般的战马,善于安抚军士,士兵们都愿意为他拼死效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庆之杖节军门曰:“须虏围合,然后与战。若欲班师,庆之别有密敕。

(2)荣乃为筏济自硖石,与颢战于河桥。颢大败,走至临颍被禽。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对生死存亡的重视、哀伤,对人生短促的感慨、喟叹,从建安直到晋宋,从中下层直到皇家贵族,在相当一段时间中和空间内弥漫开来,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曹氏父子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人亦有言,忧令人老,嗟我白发,生亦何早”(曹丕);阮籍有“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王羲之有“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他们唱出的都是这同一哀伤,同一感叹,同一种思绪,同一种音调。可见这个问题在当时社会心理和意识形态上具有重要的位置,是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的一个核心部分。

这个核心便是在怀疑论哲学思潮下对人生的执著。在表面看来似乎是如此颓废、悲观、消极的感叹中,深藏着的恰恰是它的反面,是对人生、生命、命运、生活的强烈的欲求和留恋。而它们正是在对原来占据统治地位的奴隶制意识形态——从经术到宿命,从鬼神迷信到道德节操的怀疑和否定基础上产生出来的。正是对外在权威的怀疑和否定,才有内在人格的觉醒和追求。也就是说,以前所宣传和相信的那套伦理道德、鬼神迷信、谶纬宿命、烦琐经术等等规范、标准、价值,都是虚假的或值得怀疑的,它们并不可信或无价值。只有人必然要死才是真的,只有短促的人生中总充满那么多的生离死别哀伤不幸才是真的。既然如此,那为什么不抓紧生活,尽情享受呢?为什么不珍重自己生命呢?所以“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说得干脆、坦率、直接和不加掩饰。表面看来似乎是无耻地在贪图享乐、腐败、堕落,其实,恰恰相反,它是在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深刻地表现了对人生、生活的极力追求。

生命无常、人生易老本是古往今来一个普遍命题,魏晋诗篇中这一永恒命题的咏叹之所以具有如此感人的审美魅力而千古传诵,也是与这种思绪感情中所包含的具体时代内容不可分的。从黄巾起义前后起,整个社会日渐动荡,接着便是战祸不已,疾疫流行,死亡枕藉,连大批的上层贵族也在所不免。“徐(干)陈(琳)应(玚)刘(桢),一时俱逝”,荣华富贵,顷刻丧落,曹丕曹植也都只活了四十岁……既然如此,而上述既定的传统、事物、功业、学问、信仰又并不怎么可信可靠,大都是从外面强加给人们的,那么个人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就突现出来了,如何有意义地自觉地充分把握住这短促而多苦难的人生,使之更为丰富满足,便突现出来了。它实质上标志着一种人的觉醒,即在怀疑和否定旧有传统标准和信仰价值的条件下,人对自己生命、意义、命运的重新发现、思索、把握和追求。

这是一种新的态度和观点。正因为如此,才使那些公开宣扬“人生行乐”的诗篇,内容也仍不同于后世腐败之作。而流传下来的大部分优秀诗篇,却正是在这种人生感叹中抒发着蕴藏着一种向上的、激励人心的意绪情感,它们承受着不同的具体时期而各有不同的具体内容。在“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底下的,是“烈士墓年,壮心不已”的老骥长嘶,建安风骨的人生哀伤是与其建功立业“慷慨多气”结合交融在一起的。在“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后面的,是“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企图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去找寻人生的慰藉和哲理的安息。其间如正始名士的不拘礼法,太康、永嘉的“抚枕不能寐,振衣独长想”(陆机)、“何期百炼刚,化为绕指柔”(刘琨)的政治悲愤,都有一定的具体积极内容。正由于有这种内容,便使所谓“人的觉醒”没有流于颓唐消沉;正由于有人的觉醒,才使这种内容具备学术深度。《十九首》、建安风骨、正始之间直到陶渊明的自挽歌,对人生、生死的悲伤并不使人心衰气丧,相反,获得的恰好是一种具有一定浓度的积极感情,原因就在这里。

(节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这种对人生短促及生死存亡的慨叹是魏晋文学作品内容的重要特点。

B对人生的短暂易逝的感慨在魏晋诗文中反复出现,这种对人生的群体性慨叹反映了魏晋时期社会心理的特点。

现代文阅读答案 对生死存亡的重视、哀伤,对人生短促的感慨现代文阅读答案 对生死存亡的重视、哀伤,对人生短促的感慨

C怀疑论哲学思潮怀疑和否定的对象包括以前所宣传和相信的那套伦理道德、鬼神迷信、谶纬宿命、繁琐经术等等规范、标准、价值。

D意识到死亡必然降临,意识到人生短促而且充满生死离别哀伤不幸,意味着人的觉醒,正是这种人的觉醒促成了对外在权威的怀疑否定。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表面上表达出的是对人生的无耻享乐,但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所表达的正是诗人对人生、生活的极力追求。

B魏晋时期文学作品虽然题材狭窄,千篇一律,但是内涵深刻,对人生短暂的伤感背后,表达的却是对人生的眷恋,内容上与后世的腐败之作有本质区别。

C魏晋诗篇当中对人生的咏叹是和时代背景分不开的。社会动荡、战祸不已、疾疫流行、死亡枕藉凸显了人生易老、生命无常这一根本困境。

D“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都是自爱怀疑和否定旧有传统标准和信仰价值的条件下,对自己人生的重新发现、思索、把握与追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安风骨的人生爱尚与其建功立业“慷慨气多”并不矛盾,正因为有人生短暂易逝感叹,才有不负人生建功立业的慷慨。

B《兰亭集序》中王羲之表达了人生短暂的哀伤,而在《兰亭诗》“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中,又表达了如何安顿自己人生的积极思考。

C以生命无常、人生易老为命题的魏晋诗篇之所以具有如此感人的审美魅力而千古传颂,是因为他们对既定的传统、事物、学问、信仰的否定,对“人生行乐”的公开宣扬。

D《十九首》、建安风骨、正始之间直到陶渊明的自挽歌,对人生、生死的悲伤并不使人心衰气丧,相反能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当前,放眼各新闻网站、微博、App及公众号等平台,“痛感新闻”扑面而来。

31岁的富士康员工在结束iPhone装配线的夜班工作后跳楼自杀;32岁的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英语教师刘伶利因患癌症被学校开除后不治身亡;18岁的南京邮电大学女生徐玉玉,接到诈骗电话被骗走9900元学费后心脏骤停离世……

有人说,这些新闻,会让我们失去对社会的信任,无益于正能量的传播;也有人说,正是这些新闻,让我们对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还有人说,社会本身就是包罗万象的,应该淡定面对才是。

面对“痛感新闻”,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假如你是一名导游,组团到赣州一日游,请你用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将下表内容告知已经到达候车室的游客。不超过50个字

车型

发车时间

到达时间

途径地

返回时间

旅游景点

宇通

101800

101900

赣县

1021000

通天岩、郁孤台、八镜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幸福指数明显提高。要让人们不断增强幸福感,必须坚持发展,使财富更加丰饶充盈。人在社会中只有得到公正公平的对待,不受歧视,才会感到幸福。如果心理失衡,即使自己的经济收入比过去多,但看到在同样付出的情况下别人却拿得更多,也会感到不快乐。一个基本生活不愁的人,由于对钱财没有贪欲就会知足常乐;而一个腰缠万贯的人,将幸福完全物质化,在钱财上总觉得比上不足,内心就会长戚戚。

请概括出“幸福指数”的三个要素。每点不超过6个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