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课内文段,完成文后各题。 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

阅读下面的课内文段,完成文后各题。

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

1.对文段中加点的“中国人”“苟活者”理解正确的    

A.两者都是指所有的中国人。

B.前者指所有的中国人,后者指除“真的猛士”以外的中国人。

C.前者指中国的反动派,后者指一般的中国人。

D.前者指所有的中国人,后者指与作者一样的中国人。

2.对文段中划线语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烈士的鲜血不会白流,对苟活者来说,会使他们日益觉醒,对革命者来说,会使他们受到鼓舞。

B.这句话意在说明烈士牺牲的影响,苟活者只能看到一点点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加奋勇前进。

C.苟活者是作者自谦的说法,这里是说自己在淡红的血色中,看到一线希望,只有革命者才能更加奋勇地前进。

D.作者将苟活者和真的猛士加以对比,苟活者会看到希望,真的猛士将受到鼓舞。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说不出话”的原因的一项是(     )

A.因痛失优秀青年而伤心得说不出话来

B.因为反动当局的凶残暴行而愤怒得说不出话来。

C.为反动文人的下劣无耻出离愤怒,所以说不出话来。

D.并不是无话可说,而是此时并不想说。

 

1.D 2.A 3.D 【解析】 1.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文段中加点的“中国人”“苟活者”理解正确,这是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前后是泛指,既包括反动派、流言家也包括像刘和珍一样的所有中国人;后者有特指意,要排除刘和珍等“为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又要包括还在继续战斗的“真的猛士”。另外,联系上文“苟活到现在的我”,用来指“与作者一样的中国人”是恰当的。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理解概念含义的题目,题干一般是“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是……”,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联系题干,此题的联系上文“苟活到现在的我”,用来指“与作者一样的中国人”是恰当的。 2.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对划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先找出选项所在文章语段,选项B“苟活者只能看到一点点的微茫希望”理解有误,应为“苟活者”从中看到微茫的希望。C项“只有革命者才能更加奋勇地前进” 理解错误,文章没有“只有……才……”这个条件。D项“将苟活者和真的猛士加以对比” 理解错误,文中并没有对比的意思。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是“下列各项中,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C项“只有革命者才能更加奋勇地前进” 理解错误,文章没有“只有……才……”这个条件。D项“将苟活者和真的猛士加以对比” 理解错误,文中并没有对比的意思。 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不属于“我说不出话”的原因”,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先找出选项所在文章语段,D项“我说不出话来”是作者的愤激之辞,是因为伤心或愤怒的情感使然。“此时并不想说”与文无据。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是“下列各项中,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D项“我说不出话来”是作者的愤激之辞,是因为伤心或愤怒的情感使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渎下面语段按要求作文

从11月15日上午开始,一篇叫做《我准备了10000本书,丢在北上广地铁和你路过的地方》的帖子开始在朋友圈刷屏。在“新世相”发起的这个活动中,演员黄晓明、徐静蕾、张天爱、张静初、董子健率先在北京、上海、广州的地铁、航班和顺风车里丢下了贴有活动标志的书籍,并拍下照片,号召更多人参与阅读和分享。

“丢书”话题的缘起,是两周前英国演员艾玛·沃森(电影《哈利波特》中赫敏的扮演者)在伦敦的“地铁藏书”活动。“赫敏在伦敦地铁藏了100 本书”在社交网络上很快成为热门话题。新世相联系了伦敦地铁读书行动的负责人,在取得对方的支持后发起了中国版“丢书大作战”。 然而“丢书大作战”在得到广泛关注和大量赞誉的同时,也迎来了一大波“作秀”“圈粉“矫情”“山寨”等冷嘲热讽。

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云销雨霁

B.此小大之辩也

C.罔薜荔兮为帷

D.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悦亲戚之情话

B.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C.众人匹之,不亦悲夫

D.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长篇章回体小说,以时间为顺序,交错叙述魏、蜀、吴三国形成的历史。

B.塞万提斯是最早使喜剧主体具有悲剧特征的欧洲作家,其代表作《唐吉坷德》充满荒诞的喜剧感和能催人“含泪的笑”的悲剧感。

C.屈原在《湘夫人》中运用比兴手法细致铺展水中所建房子的过程、精巧、华美、高雅,表现了湘君对美好爱情的诚挚追求。

D.契诃夫是幽默讽刺大师,他通过夸张变形的漫画手法和荒谬绝伦的言论使《装在套子里的人》产生了强烈的幽默讽刺效果。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察举制是秦汉时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

B.“永和九年,岁在癸丑”一句,是帝王纪年和干支纪年法并用。

C.“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字”在古代是男子20岁举行加冠仪式以后才起的,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

D.“他日趋庭”中“趋”表现了古代的一种礼仪:如果走过长者、尊者面前,要小步快走,成为“趋”,以表示敬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