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班长的演讲,到紧张处便成为为表演。看着他搞...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班长的演讲,到紧张处便成为为表演。看着他搞怪的动作,同学们都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

B一个作家,如果是用很讲究的中国话写作,即使他吸收了外来的影响,他的作品仍会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C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要加速造就一批专门技术人才。

D从没有一个人在晚上经过我的屋子,或扣我的门,我仿佛是人类中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人。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A项“忍俊不禁”与后面的“笑”重复;C项两面对一面,“能否”与后面的“要加速造就一批专门技术人才”不对应;D项“第一个和最后一个”不合逻辑,“和”应改成“或”。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本题主要考查结构性语病。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D项“第一个和最后一个”不合逻辑,“和”应改成“或”。注意题干的要求,究竟选择的是有语病还是无语病的一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句是

A由于家乡雨水不足,土地贫瘠,全村人经过多次讨论,最后决定要安土重迁到另一个地方。

B这个月公司的业绩差强人意,没能达成预期目标,这也提醒我们要及时整改工程方案。

C老贝尔曼充血的眼睛老是迎风流泪,他对这种白痴的般的想法大不以为意,讽刺地咆哮了一阵子。

D尊严就是最能使人高尚起来的东西,就是使他无可非议、受到众人钦佩并高出于众人之上的东西。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中,最恰当的一组是( 

网络上大规模的    “挖掘机哪家强?”造句热,使蓝翔技校    。事实上,现在“蓝翔”已经和“土豪”等词语一样,成了某种文化的象征。“蓝翔”两个字早已不再是蓝翔技校的代名词,而逐步    成了类似“高深莫测,咋咋呼呼”的   

A爆发 名声大噪 演绎 含意

B爆发 名声大噪 演化 含义

C暴发 声名鹊起 演化 含意

D暴发 声名鹊起 演绎 含义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  

Ajīng           何虹

Bchēng   山(   zēng   熠闪光

Cliáo    jiè   piāo  

D        shà    cuán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文后各题。

探索与美

冼鼎昌

①在许多人的心目中,科学与艺术是很不相干的,二者南辕北辙。其实艺术创作和科学创造是有共性的,有共性就可以来比较。比较科学的美和艺术的美,就是科学和艺术的比较美学。科学和艺术都需要探索,探索与美也有密切关系。

②在科学领域里,人们越来越多地听到了大爆炸、混沌等新的词句。直到不久前,讨论宇宙的起源和大小似乎还只是哲学家的专利,但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出现了宇宙起源的大爆炸理论,到了六十年代,科学家直接得到支持大爆炸理论的观察证据。澄明的夜空给予人们宇宙的宁静感是一个错觉,宇宙本身就是从大混乱中诞生,也可能最终走向大混乱的结局。虽然这个理论从根本上背离从古典时期到浪漫主义时期关于宇宙是最完美的艺术作品的概念,要接受它有一定的难度,但这毕竟是客观实在。二十世纪物理学大师劳厄说过一番话,对于如何看待物理学中美的观念的发展和变迁是很有见地的。他说:“物理学从来不具有一种对一切时代都是完美的、完满的形式;而且它也不可能具有完美的、完满的形式,因为它的内容的有限性总是和观察量的无限丰富的多样性相对立的。”

③如果把劳厄话中“物理学”这个词儿改成“艺术”,把“观察量”这个词儿改成“艺术对象”,这番话对于如何看待艺术中美的观念不是同样很有见地的吗?

④是不是一切新的探索最终都归结到美呢?不一定。在艺术上如此,在科学上也如此。在科学上一切探索都最终要经受实验的考验,而在艺术上则是时间的考验。如果它们确是被挖掘到的世界的一个新的方面,那它们是美的。美不能先验地规定,就像毕达哥拉斯和开普勒那样。

⑤在回顾刚刚过去的二十世纪时,人类有理由为文明在这一百年里的突飞猛进感到自豪,但是也应当充分地认识到一个事实,就是我们解决的问题远没有我们发现的问题多,我们驰骋过的领域远没有我们未曾涉足的领域大,这就是今后艺术和科学继续发展的根据,也是今后人们美学观要继续发展的道理。也许科学和艺术在这一点上有很大的差异,那就是,重大的艺术成就总是给人们带来慰藉,而重大的科学成就则并非必定如此。无怪乎在深入研究宇宙的起源之后,对于眼前的世界,诺贝尔奖得主温伯格这样写道:“很难理解这只不过是一个充满敌意的宇宙中的一小部分,更无法想象到现在的宇宙是从一个难以言传的陌生的早期状态演化而来,而又面临着无限冰冷的,或是炽热难耐的末日。宇宙越可理解,也就越索然无味。”

不过从美的观点来看,怡人的美和悲怆的美同样动人,同样有追求的价值

(选自《门外谈美》,有删改)

1.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2.文章引用物理学大师劳厄的话,有何作用?

3.请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文末画线句的内涵。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文后各题。

晚饭花

汪曾祺

(1)在油坊堆栈和夏家之间,是王玉英的家。

(2)王家人很少,一共三口。王玉英的父亲在县政府当录事,每天一早便提着一个蓝布笔袋,一个铜墨盒去上班。王玉英的弟弟上小学。王玉英整天一个人在家。她老是在她家的门道里做针线。

(3)王玉英家进门有一个狭长的门道。三面是墙:一面是油坊堆栈的墙,一面是夏家的墙,一面是她家房子的山墙。南墙尽头有一个小房门,里面才是她家的房屋。从外面是看不见她家的房屋的。这是一个长方形的天井,一年四季,照不进太阳。夏天很凉快,上面是高高的蓝天,正面的山墙脚下密密地长了一排晚饭花。王玉英就坐在这个狭长的天井里,坐在晚饭花前面做针线。

(4)李小龙每天放学,都经过王玉英家的门外。他都看见王玉英他看了陈家的石榴,又看了“双窨香油,照庄发客”,还会看看夏家的花木晚饭花开得很旺盛,它们使劲地往外开,发疯一样,喊叫着,把自己开在傍晚的空气里。浓绿的,多得不得了的绿叶子;殷红的,胭脂一样的,多得不得了的红花;非常热闹,但又很凄清。没有一点声音,在浓绿浓绿的叶子和乱乱纷纷的红花之前,坐着一个王玉英。

(5)这是李小龙的黄昏。要是没有王玉英,黄昏就不成其为黄昏了。

(6)李小龙很喜欢看王玉英,因为王玉英好看。王玉英长得很黑,但是两只眼睛很亮,牙很白。王玉英有一个很好看的身子。

(7)红花、绿叶、黑黑的脸、明亮的眼睛、白的牙,这是李小龙天天看的一张画。

(8)王玉英一边做针线,一边等着她的父亲。她已经焖好饭了,等父亲一进门就好炒菜。

(9)王玉英已经许了人家。她的未婚夫是钱老五。大家都叫他钱老五。不叫他的名字,而叫钱老五,有轻视之意。老人们说他“不学好”。人很聪明,会画两笔画,也能刻刻图章,但做事没有长性。教两天小学,又到报馆里当两天记者。他手头并不宽裕,却打扮得像个阔少爷,穿着细毛料子的衣裳,梳着油光光的分头,还戴了一副金丝眼镜。他交了许多“三朋四友”,风流浪荡,不务正业。都传说他和一个寡妇相好,有时就住在那个寡妇家里,还花寡妇的钱。

(10)这些事也传到了王玉英的耳朵里,连李小龙也都听说了嘛,王玉英还能不知道?不过王玉英倒不怎么难过,她有点半信半疑。而且她相信她嫁过去,他就会改好的。她看见过钱老五,她很喜欢他的人才。

(11)钱老五不跟他的哥哥住。他有一所小房,在臭河边。他成天不在家,门老是锁着。

(12)李小龙知道钱老五在哪里住。他放学每天经过。他有时扒在门缝上往里看:里面有三间房,一个小院子,有几棵树。

(13)王玉英也知道钱老五的住处。她路过时,看看两边没有人,也曾经扒在门缝上往里看过。

(14)有一天,一顶花轿把王玉英抬走了。

(15)从此,这条巷子里就看不见王玉英了。

(16)晚饭花还在开着。

(17)李小龙放学回家,路过臭河边,看见王玉英在钱老五家门前的河边淘米。只看见一个背影。她头上戴着红花。

(18)李小龙觉得王玉英不该出嫁,不该嫁给钱老五。他很气愤。

(19)这世界上再也没有原来的王玉英了

(选自《汪曾祺短篇小说选》)

【注】晚饭花就是野茉莉。因为是在黄昏时开花,晚饭前后开得最为热闹,故又名晚饭花。处处有之,极易繁衍。

1.王玉英是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2.请简要分析第四段画线句的艺术手法及其表达作用

3.请简要说明第五段、最后一段两个画线句在文中的含意。

(1)这是李小龙的黄昏。

(2)这世界上再也没有原来的王玉英了。

4.请结合文本内容,探究作者在这个故事中所寄寓的丰富情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