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是古代劳动人民的一个重要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是古代劳动人民的一个重要的创造。明人谢肇制在《五杂俎》中记载:“今俗语窑器谓之磁器者,盖磁州窑最多,故相延名之,如银称米提,墨称腴糜之类也。”当时出现的以“磁器”代窑器是由磁州窑产量最多所致。这是迄今发现最早使用瓷器(即“磁器”)称谓的史料。

考古学证明,瓷器起于夏、商,成于战国两汉,从唐代开始,文献中开始出现“越窑”“邢窑”等窑口名称。两宋时期,农业生产、城市发展、工商经济、科学技术、教育出版、文学艺术、国际贸易等呈现出惊人的进步,考古发现的“宋瓷”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展现了宋代文化的特质。

宋瓷主体可分为十大窑系,相关窑口有百个以上。“窑口”是中国传统的瓷业命名方法,强调地域性和特色性的统一;“窑系”是考古类型学思想指导下的产物,强调不同地域的瓷业在特色性方面的彼此关联性、互动性。以窑口而论,“百花齐放”才是大美,“一枝独秀”是文化衰弱之表现。故就中华瓷史而论,两宋瓷业窑口“空前绝后”非为虚言。同时,两宋时代,不仅窑口众多,而且名窑辈出,各擅其能。

宋代陶瓷业中的不同窑系甚至同一窑系的不同窑口、窑厂,都发育出自己的工艺体系,在印花、刻花、铭刻及釉装饰等各方面都创造出至高的水平。宋代几乎各个窑系或窑口的工艺内容犹如两宋书画词章一般美不胜收,展现了中国不同地域的民众各具风情和特色的文化创造力、审美力和表现力,是中华文明大格局内所具有的文化多样性与多样性文化能够彼此互动滋养但又坚守各自特色持续发展的生动写照。

宋瓷在功能造型上也已经驾轻就熟,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功能系列,如日用系、茶饮系、宗教系、观赏系等,每个功能系的具体造型及其装饰图案和技法又是千姿百态,花样翻新,极具匠心。正是在这种强大的造型塑造能力的基础上,瓷器全面进入了人们的创作、生活、信仰、审美、典仪、交友、风俗、经济诸领域,成为中华文明在两宋时代进入高峰期的又一实证。

中国瓷器外销,至迟起于东晋南朝,在唐代,瓷器已成中国外销产品之大宗,但只有到宋代,瓷器才完全取代此前的丝绸外销之地位,从而一举夺得中国外销产品之冠的地位。东亚、中亚、北非及东非沿海国家等都有宋瓷之出土。中国陶瓷技术在这一时期深刻影响了世界多个国家的瓷业生产。如朝鲜、日本、埃及、伊朗等都受到中国陶瓷工艺影响。这时,沿海地区都大面积兴起了外销瓷的生产,相关窑口、窑场难以计数,推动了中国沿海地区的经济大开发、海港城市及国际化城市兴起和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的深度交流,“海上丝绸之路”“陶瓷之路”达到了历史的高峰,“瓷都”景德镇和“陶都”宜兴也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获得发展的机遇并奠立了坚实的根基。

摘编自贺云翱《瓷器中折射出宋文化的特质》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瓷器历史悠久,但“磁器”这一名称出现得较晚,现在发现的最早使用瓷器(即“磁器”)称谓的史料是明人谢肇制的《五杂俎》

B.宋朝时,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出现惊人的进步,宋瓷发展也进入繁荣昌盛时期,呈现特质鲜明的文化特征

C.丰富多彩的宋瓷表现出鲜明的地域性和特色性,同时这些处于不同地域的瓷业在特色性方面还有着关联与互动的关系

D.宋代陶瓷业中各个窑系甚至窑口、窑场都发育出自己的工艺体系,内容丰富多彩,各具风情,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A.宋代在陶瓷工艺的许多方面都创造出至高的水平,犹如两宋书画词章一般,呈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审美力。

B.和日用、茶饮、宗教、观赏等功能相对应,宋瓷出现了各种技法、具体造型及装饰图案,体现了强大的造型塑造能力

C.中国的瓷器,从东晋南朝到唐代都是中国外销大宗产品,直到宋代,瓷器才成为中国外销产品最多的商品

D.宋代,外销瓷的扩大促进了经济发展,特别是推动了沿海地区的经济大开发,也深化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作为古代劳动人民的一个重要创造,瓷器是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反映,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甚至有着划时代意义的文化现象。

B.宋代瓷业窑口众多,名窑辈出,呈现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不过窑系对瓷业发展的规范化要求,导致了窑系的“一枝独秀”现象

C.宋代,中国瓷器艺术臻于成熟,瓷器全面进入社会各领域,和书法、绘画等一样,宋瓷成为中华文明进入一个高峰期的实证

D.宋时陶瓷技术的海外流播,对许多国家的瓷业生产都产生了影响,是“海上丝绸之路”“陶瓷之都”达到历史高峰的一个重要因素。 

 

1.B 2.C 3.B 【解析】 1.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的理解和概括能力。B项,“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出现惊人的进步”错,文中第二段说的是“两宋时期,农业生产、城市发展、工商经济、科学技术、教育出版、文学艺术、国际贸易等呈现出惊人的进步,考古发现的‘宋瓷’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展现了宋代文化的特质”,并没有关于政治进步的内容。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浏览选项,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比如本题,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选项B的内容源自文章第二段,文中的表述中并没有提到“政治……出现惊人的进步”,故错误。A项是对第一段内容的概括,C项,源自文章第三段,D项,源自文章第四段。 2.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的理解和概括能力。C项,“从东晋南朝到唐代都是中国外销大宗产品”错,原文第六段中是说“中国瓷器外销,至迟起于东晋南朝,在唐代,瓷器已成为中国外销产品之大宗”,可见,东晋南朝时瓷器并未成为中国外销的大宗产品,只有到唐代才成为中国外销的大宗产品。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时候,首先应认真审题,“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内容,再进行比较,比如C项,该选项的内容源自文章第六段,从文中来看,说的是中国瓷器外销至迟起于东晋南朝,到唐代成为中国外销产品之大宗,可见选项中所说的“从东晋南朝到唐代都是中国外销大宗产品”是错误的。 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B项,“对瓷器发展的规范化要求”无中生有。另外,“一枝独秀”并非宋代窑系的特点。从文章三四五这几段的介绍中,可以知道,宋代窑系繁荣昌盛,应为“百花齐放”,并非“一枝独秀”。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像这种题目,考生应先认真审题,要从题干中审明答题的方向,比如本题中,“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就要到文中找到与选项有关联的文字,看一看文中的信息与选项是否一致。比如选项B中“对瓷器发展的规范化要求”在文中找不到依据,同时选项中“导致了窑系的‘一枝独秀’现象”这一概括与文中的内容不符,从文中的内容介绍来看,应是“百花齐放”。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记叙文。

张潮在《幽梦影》中说:“律己宣带秋气,处世宜带春气。”你对此有何看法请结合自己的为人、处事、养德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题目

单车倚斜阳

①几年前,在朋友的怂恿下买了一架旅行车,没想到骑车渐渐成了我这几年最喜欢的运动。周末闲暇时,常常一个人骑着车沿着河堤路徐徐而行。特别是在这春暖花开时节,杨柳依依,不时会撞见一树一树的繁花,心情雀跃。有时骑车出城,或上善公园,或高铁新区。田畴沃野,村庄错落,近水远山,都氤氲着春天的喜悦之气。游走其中,如入画布,景不醉人人自醉

②而最醉人的莫过于骑行在旷野的斜阳之下,一抹晚霞,或如血残阳,宁静高远又辽阔的意境,岂止一个醉字形容的了?记得第一次“远行”,也是一个春日,和朋友去熊耳山和抱犊崮。一日爬两座山,骑行一百三十余里,回来行至山亭区徐庄镇时,已是夕阳在山。群山环绕中的小镇,宛若世外桃源。一条公路如带,向天边延伸,少见行人。偶有汽车从身旁疾驰而过,带来的却是苍茫的孤独感。夕阳渐渐拉长我们的身影时,我突然领悟了那些骑行在川藏线上的行者,为什么会在夕阳下,面对着群山旷野,匍匐在大地上,泪流满面。其实,很多人心中有着这种梦幻,遥远又缥缈,似不真实。而当你邂逅时,带来的却是对生命的惊喜与顿悟,又怎能不泪奔!

③喜欢马致远的那首《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漂泊天涯的旅人,身处异乡,面对此景,情以何堪?悲凉中生出悲壮,而悲会比喜更让人刻骨铭心,更能彻悟生命。没经历过彻骨的悲与痛,人生怎会真实与完整,怕只会流于生命的表层。

④我常把单车比作那匹瘦马,如能身临异乡的枯藤老树,小桥流水,也许不会有一丝的悲伤了。千年的岁月,已把空间压缩在方寸之内,何来那彻骨的乡愁?体会到的可能就是那触动灵魂的惊喜与顿悟。以至于那次回来,因劳累挂了几天的吊瓶,面对妻子找罪受的埋怨时,却没有一丁点的后悔。因为不经历过,无法明白那种体验所带来的喜悦。

⑤后来,我和朋友在骑行去临沂的342省道上又邂逅夕阳。依旧远山含黛,葱翠的行道树外,远处依稀烟火人家。颇有“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意境。夕阳在背,仍不急不躁的骑行,不时哼着跑调的歌曲,在他人眼中,岂不是一道风景?

⑥而那次绕道沛县去徐州,进徐州市里时,也是黄昏。从徐州的西北郊去云龙湖,一路夕阳相伴。我是第一次穿行在城中的山里,远看无路,车隐山中。异地的天空总是那么新鲜,夕阳的余晖洒满城市。骑行在陌生的城市,望着如流的人群,顿时有种人在旅途的感觉。

⑦其实,每个人都走在路上,也走在人生的路上。到处是风景,我们又能经历多少?突然想起一句话:人生有两条路,一条用心走,叫作梦想一条用脚走,叫作现实。心走得太慢,现实会苍白脚走得太慢,梦不会高飞。

⑧这是个快节奏的社会,为了更好地生活,每个人都在忙忙碌碌。忙碌中慢慢变得浮躁起来。多像一只蜜蜂,只盯着花蕊,却忽略了花的美丽。别忘了,生命中还有另一种梦想,另一种体验与感悟。别相信来日方长,一架单车,或许就能让梦想飞翔

1.请从艺术技巧的角度赏析第1段划线句子。

2.文章②⑤⑥三段都写夕阳,意境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3.文章的线索是什么?设置这一线索有什么作用?

4.请探究文章结尾划线句的意蕴。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

张孝祥

试问梅花何处好,与君藉草携壶。西园清夜片尘无。一天云破碎,两树玉扶疏。

谁擫昭华吹古调①,散花便满衣裾。只疑幽梦在清都②。星稀河影转,霜重月华孤。

注:①擫:用手按撩。昭华:即玉管。古调:指笛曲《梅花落》②清都:指北宋都城汴梁。

1词的上片描写了怎样的景色?

2全词营造了怎样的氛围?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3分析“星稀河影转,霜重月华孤”在写法上的妙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柳堤

【明】金銮

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十里笼睛苑,千条锁故营。

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是

A.一、二句点题,写“春江”暗含江边之“堤”,写“密树”点出堤上之“柳”。

B.三、四句承题,“十里”承“春江”,写堤长;“千条”承“密树”,状柳茂。

C.三、四句写柳堤晴日的静景,五六句写雨天的动景,以静写动,借静衬动。

D.“啼莺”“飞燕”“风暖”“落花”具体生动地描绘出暮春时节的美丽景色。

(2)雨本无香味,但诗人在“雨香飞燕促”中却说雨“香”,这是用嗅觉来表达触觉和视觉的修辞手法。下列诗句中“香”字的运用和本诗类似的两项是

A.花经宿雨香难拾, 莺在豪家语更娇。(唐·郑谷《阙下春日》)

B.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宋·杨朴《莎衣》)

C.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成。(宋·刘子翚《海棠花》)

D.燕子来时春雨香,燕子去时秋雨凉。(元·杨维桢《燕子辞》)

E.映日暖云流似水,浥尘香雨润如膏。(明·邱睿《都城春日》)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2)吾师道也,        

(3)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4)管弦呕哑,        

(5)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6)          渺沧海之一粟。

(7)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8)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9)         来者犹可追。

(10)         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