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急剧变革的当下,社会价值多元,更需要以...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急剧变革的当下,社会价值多元,更需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新闻舆论处在意识形态工作的最前沿,应该担负起引领社会、推动发展的责任。

B.被喻为“象牙塔”的大学校园,往往被视作思想净土和道德高地,同时也承载了教书育人的重大责任,它对人们充满了深切期待。

C.只有综合国力提高了,特别是科学技术和造船工业水平提高了,一个国家才能建造航母。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肯定地说,航母大概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

D.临床表明,牛皮癣大多受遗传基因控制,严重制约着患者的心理,患者承受的身体上的痛苦远不及心理上的痛苦。

 

A 【解析】 试题分析:B主客颠倒,改为“人们对它充满深切期待”。C.不合逻辑,“可以肯定的说”与“大概”冲突;D“制约”和“心理”搭配不当,改为“影响”。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现代社会压力很大,很多人执著于追求物质财富,向往锦衣玉食的生活,却忽略了箪食壶浆自有甘甜,人间有味是清欢。

②曹雪芹认真从事小说《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苦心孤诣,把中国古典小说创作推向了巅峰。

③附近居民每天都会来到街道两边的“开心农场”种菜,在这里他们不仅能够体验劳动乐趣,还能收获自己种植的无公害蔬菜,真是两全其美

④2017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的关键性一年,我们必将面临新的挑战,大家不能畏葸不前,需迎难而上,争取实现改革新突破。

⑤作为一名优秀的戏曲艺术家,他在多年的舞台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表演不瘟不火,将“度”的问题处理得恰到好处。

⑥反腐问题是重中之重,但不能一挥而就,如何快速减少腐败存量、如何有效遏制腐败增量涉及多方面的问题。

A. ②④⑤    B. ①③⑥    C. ②③④    D. ①⑤⑥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轻松从容间大败曹军的词句是: ________________

(2)屈原《离骚》中表现诗人宁死也不愿作出世俗之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晏殊《浣溪沙》中集中抒发词人孤独之感的词句是:________

 

查看答案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小题。

金陵怀古

许浑

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①高低六代宫。

石燕②拂云晴亦雨,江豚③吹浪夜还风。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注]①禾黍,《诗经·王风·黍离》小序说,周大夫行役过故宗庙宫室之地,看见到处长着禾黍,感伤王都颠覆,作《黍离》诗。②石燕,《浙中记》:“零陵有石燕,得风雨则飞翔,风雨止还为石。”③江豚,《南越志》:“江豚如猪,居水中,每于浪间跳跃,风辄起。”

1.找出下面对诗歌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  )(  )

A. 首联“残”和“空”两个字,从文化生活和军事设施两方面反映陈朝的腐败。一文一武,点染出陈亡之前金陵城一片没落不堪的景象。

B. 颔联采取赋的写法进行直观的描述,通过松楸荒冢,残宫禾黍来表现金陵的衰败景象。

C. 颈联“拂云”写石燕掠雨穿云的状态,“吹浪”表现江豚行风鼓浪的气势。这两句通过江上风云晴雨的变化,表现人类社会的干戈起伏和历代王朝的兴亡交替。

D. 尾联的英雄指的是抓住陈后主,灭掉陈朝的隋朝将士,正是他们见证了金陵城的由盛转衰。

E. 全诗寄慨言志,格调高昂,手法高妙,借对六朝覆灭的哀叹,表现出对唐朝江山风雨飘摇、日益衰败的深沉忧思。

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年甫冠。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列语之曰:“君赐不可违。”乃簪一枝。从庞籍辟,通判并州。麟州屈野河西多良田,夏人蚕食其地,为河东患。籍命光按视,光建:“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众则籴贱,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籍从其策。而麟将郭恩勇且狂,引兵夜渡河,不设备,没于敌,籍得罪去。光三上书自引咎,不报。籍没,光升堂拜其妻如母,抚其子如昆弟,时人贤之。改直秘阁、开封府推官。交趾贡异兽,谓之麟,光言:“真伪不可知,使其真,非自至不足为瑞,愿还其献。”又奏赋以风。修起居注,判礼部。有司奏日当食,故事食不满分,或京师不见,皆表贺。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从之。仁宗始不豫,国嗣未立,天下寒心而莫敢言。谏官范镇首发其议,光在并州闻而继之,且贻书劝镇以死争。至是,复面言:“臣昔通判并州,所上三章,愿陛下果断力行。”帝沉思久之,曰:“得非欲选宗室为继嗣者乎?此忠臣之言,但人不敢及耳。”光曰:“臣言此,自谓必死,不意陛下开纳。”帝曰:“此何害,古今皆有之。”光退未闻命,复上疏曰:“臣向者进说,意谓即行,今寂无所闻,此必有小人言陛下春秋鼎盛,何遽为不祥之事?小人无远虑,特欲仓卒之际,援立其所厚善者耳。‘定策国老’‘门生天子’之祸,可胜言哉?”帝大感动曰:“送中书。”光见韩琦等曰:“诸公不及今定议,异日禁中夜半出寸纸,以某人为嗣,则天下莫敢违。”琦等拱手曰:“敢不尽力。”未几,诏英宗判宗正,辞不就,遂立为皇子,又称疾不入。光言:“皇子辞不赀之富至于旬月其贤于人远矣然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愿以臣子大义责皇子宜必入”英宗遂受命。

                                                           (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皇子辞不赀之富/至于旬月/其贤于人远/矣然/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愿以臣子大义责皇子/宜必入

B. 皇子辞不赀之富/至于旬月/其贤于人远矣/然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愿以臣子大义责/皇子宜必入

C. 皇子辞不赀之富/至于旬月/其贤于人远/矣然/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愿以臣子大义责/皇子宜必入

D. 皇子辞不赀之富/至于旬月/其贤于人远矣/然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愿以臣子大义责皇子/宜必入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左氏春秋》,简称《左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B. “甫冠”指刚刚20岁。古代男子20岁行成年礼,束发戴冠,表示已成年。古代表示年龄的词语还有“总角”“豆蔻”“耄耋”等。

C. “昆弟”指兄弟,这里是指司马光抚养庞籍的儿子就像自己的兄弟一样。成语“义结金兰”“琴瑟和鸣”就特指兄弟情深。

D. “故事”有多种含义,文中的意思是先例,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现多指一种叙述类的文学体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司马光性情不喜华靡,禀赋迥异。七岁时,就能说出《左氏春秋》的大意;“闻喜宴”独不戴花,体现了他与众不同的胆识和品性。

B. 司马光做事坚持原则,见解独到。在异兽和日食事件中,他设譬引喻,据理劝谏,朝廷最终听从了他的意见。

C. 司马光为人忠厚笃诚,重情重义。在庞籍因事受牵连后,他能连续上书承担罪责,庞籍死后又能善待其家人。

D. 司马光为臣鞠躬尽瘁,尽忠尽职。在关乎国嗣的问题上,他与范镇等人一起劝说天子为国家长远考虑,早立储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众则籴贱,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

(2) 臣向者进说,意谓即行,今寂无所闻,此必有小人言陛下春秋鼎盛,何遽为不祥之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病    人

(1)每天下午,她都准时来到医院大门口左侧的台阶上,铺下一张报纸,静静地坐下看书。那是一本很厚的书。她的面前是一个花坛,红色的郁金香正在灿烂地开放。在她若有所思的时候,能看见她的那双大眼睛,平静而且清澈。虽然病号服并不合体,但并不能掩盖住她典雅的气质。

(2)很友善,每当有人找她问事的时候,她表现得非常耐心。我想,她可能是位教师或幼儿园阿姨。

(3)起风了,她轻轻地合上那本书,又整整齐齐地把那张报纸叠好,转身走进了大楼。楼内的人渐渐多了起来,这个点有上班的,也有下班的,正好又是探视的日子。电梯刚停下,人们争着涌了进去。电梯马上就有了反应,发出“受不了”的报警声。最后上来的人没有下去的意思,她就从中间挤了出来,等下一趟。

(4)下一趟人照样很多,不过还好,电梯没有报警。人们纷纷选择自己要去的楼层数。有个农民模样的大伯触动数字7的时候,那数字就是不亮。他有些着急,还有些紧张。一遍一遍地拥。但没有人告诉他为什么。她发现后,急忙说:“大伯,这部电梯双层停。”大伯仍然没有明白过来什么是“双层停”。说话间已经到了8层。大伯不知道该怎么办,不肯下。她非常客气地对电梯内的人说:“请等我一下,我把他送到楼梯口。”

(5)她让大伯从8层走到7层。其实楼梯离电梯也就只有四五步远,她很快就回来了,电梯内的不少人只是表情严肃,并没有说什么。当然,肯定有人心里会想:这人真多事。

(6)电梯慢慢上行,一位手捧花篮的小伙子自言自语:口腔科病房是不是12层?她主动接过话说,是的,往左拐。电梯到了14层,一位急忙下电梯的姑娘不小心丢下了插在塑料袋里的一枝玫瑰。塑料袋里有几盒营养品,但只有这一枝玫瑰。这时电梯门将要关上,她迅速触动开门钮并捡起那枝玫瑰,她还没有说完“请等我一下”,就跨出了电梯,她一定想把那枝玫瑰还给那位姑娘。对于姑娘要看望的人,那肯定是一枝温馨的玫瑰,可以疗伤的玫瑰。

(7)但她没有想到,她后脚刚刚迈出电梯,电梯里的一位戴眼镜的女士“啪”一下就把电梯关上了,并及时触动了上行的按钮。“神经病!”她似乎憋了一肚子火气没有发泄干净,继续说:“真的,这个人我知道,在这里住了一个多月了,精神病人。”

(8)“嗬,我觉得她的行为不正常。”另一个人接着说。

(9)电梯内剩下的十余人恍然大悟,大家觉得甩掉她真是太正常了。

1.下面对小说赏析不正确的两项(  )(  )

A. 在第二段中,“她可能是位教师或幼儿园阿姨”的推测并非闲笔,作者借此表现她典雅的气质。

B. 第三段“起风了,她轻轻地合上那本书,又整整齐齐地把那张报纸叠好,转身走进了大楼。”在文中起到承接过渡的作用,使文章自然转入具体情节的叙述。

C. 小说巧妙地把情节场景安排在一个小小的电梯里,窥斑见豹,从一个很小的角度表现了“她”带病坚持为大家服务的崇高品质。

D. 电梯里的不少人只是表情严肃,并没有说什么“与电梯内剩下的十余人恍然大悟”前后呼应,意在突出“大家”对“她”共同的不屑与奚落。

E. 结尾处,“大家觉得甩掉她真是太正常了”照应了“她的行为不太正常”的评价,把作为病人的“她”与作为健康人的“大家”放在鲜明的对比中,暗示并升华了主题。

2.小说第一段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小说以“病人”为题有什么含义?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