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故乡的食物 汪曾祺 ①小时读《板桥家书》:“天寒冰冻...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故乡的食物

汪曾祺

①小时读《板桥家书》:“天寒冰冻时暮,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酱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温贫之具”,觉得很亲切。郑板桥是兴化人,我的家乡是高邮,风气相似。这样的感情,是外地人们不易领会的。炒米是各地都有的。但是很多地方都做成了炒米糖。四川有“炒米糖开水”,车站码头都有得卖,那是泡着吃的。但四川的炒米糖似也是专业的作坊做的,不像我们那里。我们那里也有炒米糖,像别处一样,切成长方形的一块一块。也有搓成圆球的,叫做“欢喜团”。那也是作坊里做的。但通常所说的炒米,是不加糖黏结的,是“散装”的;而且不是作坊里做出来,是自己家里炒的。

②说是自己家里炒,其实是请了人来炒的。炒炒米也要点手艺,并不是人人都会的。入了冬,大概是过了冬至吧,有人背了一面大筛子,手执长柄的铁铲,大街小巷地走,这就是炒炒米的。有时带一个助手,多半是个半大孩子,是帮他烧火的。请到家里来,管一顿饭,给几个钱,炒一天。或二斗,或半石;像我们家人口多,一次得炒一石糯米。炒炒米都是把一年所需一次炒齐,没有零零碎碎炒的。过了这个季节,再找炒炒米的也找不着。一炒炒米,就让人觉得,快要过年了。

③装炒米的坛子是固定的,这个坛子就叫“炒米坛子”,不作别的用途。舀炒米的东西也是固定的,一般人家大都是用一个香烟罐头。我的祖母用的是一个“柚子壳”。柚子,——我们那里柚子不多见,从顶上开一个洞,把里面的瓤掏出来,再塞上米糠,风干,就成了一个硬壳的钵状的东西。她用这个柚子壳用了一辈子。

④我父亲有一个很怪的朋友,叫张仲陶。他很有学问,曾教我读过《项羽本纪》。他薄有田产,不治生业,整天在家研究易经,算卦。他算卦用蓍草。全城只有他一个人用蓍草算卦。据说他有几卦算得极灵。有一家,丢了一只金戒指,怀疑是女佣人偷了。这女佣人蒙了冤枉,来求张先生算一卦。张先生算了,说戒指没有丢,在你们家炒米坛盖子上。一找,果然。我小时就不大相信,算卦怎么能算得这样准,怎么能算得出在炒米坛盖子上呢?不过他的这一卦说明了一件事,即我们那里炒米坛子是几乎家家都有的。

⑤炒米这东西实在说不上有什么好吃。家常预备,不过取其方便。用开水一泡,马上就可以吃。在没有什么东西好吃的时候,泡一碗,可代早晚茶。来了平常的客人,泡一碗,也算是点心。郑板桥说“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也是说其省事,比下一碗挂面还要简单。炒米是吃不饱人的。一大碗,其实没有多少东西。我们那里吃泡炒米,一般是抓上一把白糖,如板桥所说“佐以酱姜一小碟”,也有,少。我现在岁数大了,如有人请我吃泡炒米,我倒宁愿来一小碟酱生姜,——最好滴几滴香油,那倒是还有点意思的。另外还有一种吃法,用猪油煎两个嫩荷包蛋——我们那里叫做“蛋瘪子”,抓一把炒米和在一起吃。这种食品是只有“惯宝宝”才能吃得到的。谁家要是老给孩子吃这种东西,街坊就会有议论的。

⑥我们那里的人家预备炒米,除了方便,原来还有一层意思,是应急。有一年,我还在上小学,党军(国民革命军)和联军(孙传芳的军队)在我们县境内开了仗,很多人都躲进了红十字会。红十字会设在炼阳观,这是一个道士观。我们一家带了一点行李进了炼阳观。祖母指挥着,特别关照,把一坛炒米带了去。我对这种打破常规的生活极感兴趣。晚上,爬到吕祖楼上去,看双方军队枪炮的火光在东北面不知什么地方一阵一阵地亮着,觉得有点紧张,也觉得好玩。很多人家住在一起,不能煮饭,这一晚上,我们是冲炒米度过的。没有床铺,我把几个道士诵经用的蒲团拼起来,在上面睡了一夜。这实在是我小时候度过的一个浪漫主义的夜晚

(选自《汪曾祺文集》,有删改)

1.第④段中写了关于张仲陶的一段轶事, 有什么作用?

2.请简要概括本文围绕炒米写了哪些内容。

3.请简要分析第⑤段的语言特点。

4.作者最后说“这实在是我小时候度过的一个浪漫主义的夜晚”,怎样理解这句话?

 

1.①表明炒米坛子家家有;②表现炒米在家乡的普遍性;③真实地表现了普通百姓的生活;④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2.①吃炒米的风俗;②炒米的做法;③装炒米的用具;④炒米的吃法;⑤炒米的用途。 3.①多用短句;②多用民间鲜活的口语,少用修辞;③多是聊天谈话的语气,如叙家常;④总体特点:平淡质朴,不事雕琢 4.①表现“我”对这种打破常规的生活极感兴趣;②这个战乱中与炒米相伴的夜晚,作者不写常人心目中的离乱之苦,而说是“浪漫主义的夜晚”体现了作者幽默的笔触;③作者能以淡定从容的心态回顾这段经历,表现了他的达观与超脱。 【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第④段中写了关于张仲陶的一段轶事, 有什么作用”这是一道考查情节的作用的题目,答题时抓住关键词语“第④段中写了关于张仲陶的一段轶事”“ 作用”,作用应该从(结构+内容)的角度答题。 点睛:段落作用题解题思路:1.段落的作用(结构+内容)2.结构:确认指定段落在行文中的位置。 开头:统领全篇、引起下文、营造氛围。本题就是开头段的作用。中间:承上启下、对比反衬、伏笔铺垫 。比如本题就是中间段落。结尾:首尾呼应、总结全文、深化主题。3.内容:概括段意(方法:抄原句、提取重组、自己概括),联系主旨情感。 答题格式:结构(包括表现手法)+ 内容(表现什么内容,抒发什么感情)。 2.试题分析:题干“请简要概括本文围绕炒米写了哪些内容”这是一道考查情节结构的题目,答题时抓住关键词语“围绕炒米”筛选信息,加以概括,形成答案。 3.试题分析:题干“请简要分析第⑤段的语言特点”答题关键词“语言特点”。揣摩记叙文的语言特色,可从这样几个方面人手:①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揣摩文章的语言特色,不孤立地仅从局部去抓文章的语言特色;②按文章所属的文体的特点去揣摩文章的语言特色,在共性中体现出文章的个性;③在“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的“总特色”下,体会记叙文语言的客观化、个性化、情感化、细节化、深刻化是如何在一篇文章中构成和谐的完美的整体的;④在关注作者个人因素,如气质、素养、阅历、经历、性格等的同时,还要关注作者的个体差异,不同的写作个性会有不同的语言特色;⑤仔细推敲文章的字、词、句等语言材料,尤其是含义深刻的语句。题中语言特点是平淡质朴,不事雕琢。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做好这道题,答题可以着重分析关键词语:“这”指的是上文中的“这一晚上,我们是冲炒米度过的。没有床铺,我把几个道士诵经用的蒲团拼起来,在上面睡了一夜” 现“我”对这种打破常规的生活极感兴趣;“浪漫主义的夜晚”体现了作者幽默的笔触,作者能以淡定从容的心态回顾这段经历,表现了他的达观与超脱。 点睛:句子含义解题方法:一、抓关键词语来答题。对句子的理解更多的时候,要善于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语,结合上下文段,挖掘出它们的语境意义。比如本题中的本题中“这”“浪漫主义的夜晚”。句子里的关键词有以下几个特点:1.句中的特定称谓2.句中的指示代词3.句中的动词和修饰语,多为形容词和条件、原因状语4.运用了修辞的词语,多指比喻、比拟、借代、反语、反复. 5.注意句子中有特色的也往往是某一点,题中考查的往往集中在某一个方面。二、结合位置特点来答题。根据句子在文章中的位置和作用来看,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1.首句,一般具有点明主旨,总领全文的作用;还可为后文提出观点或引出主要人物、事件作铺垫;还可点题以及交代起因或缘由.2.过渡句,多出现在文章的中间部分,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内容上起转换或逐层深入的作用.3.段首段尾句,多能对本段内容进行总领和总结。三、由浅入深,全面完整地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要考查的句子大都是具有内涵丰富和表达特色的,要分析清楚,力求不遗漏要点.。1.含蓄委婉的句子要用直接明确的语言转述出来,恢复它的本来面目.2.概括简练的句子要根据句子中的内容分点解说出来.3.内涵丰富的句子要说出它的浅层意思和深层意思.4.总体来讲,要分析句子的深刻含义,要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原则.至少要写出它在文章里的字面意思和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或深刻道理.四、抓住句子的陈述主体来答题。1.分清句子的陈述主体可以明确回答的方向,不至于抓不住重点.2.如果句子的陈述主体在句中省略必须通过上下文来推断,把它补充出来。五、抓住题目中的提示语或引导语来答题。提示语有明确的也是暗示的,但要记住,题干中一定会有这样的信息,一定要加强审读,不能大略看一下问什么和有几问,就草草答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_______,秦人视之,亦不甚惜。(杜牧《阿房宫赋》)

(2)若夫乘天地之正,___________,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庄子《逍遥游》)

(3)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4)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5)从今若许闲乘月,_______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

(6)白头搔更短,_______________(杜甫《春望》)

(7) 操千曲而后晓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勰《文心雕龙》)

(8)___________,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登快阁

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 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  此心吾与白鸥盟。

[注]①痴儿:作者自称。②佳人:指知音。③青眼:表示有好感(典出魏晋名士)。

【注释】1、快阁:在吉州太和县(今属江西)东澄江(赣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著称。此诗作于元丰五年(1082)作者任太和令时。2、痴儿:作者自指。《晋书·傅咸传》载杨济与傅咸书云:“天下大器,非可稍了,而相观每事欲了。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作痴,复为快耳。”这是当时的清谈家崇尚清谈,反对务实的观点,认为一心想把官事办好的人是“痴”,黄庭坚这里反用其意,以“痴儿”自许。3、东西:东边和西边 。指在阁中四处周览。

(1)说说颔联和杜甫《登高》诗中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在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有何不同?

(2)颈联“朱弦绝”“青眼横”分别运用了哪两人的典故?

(3)联系全诗,说说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南山集》目录序

(清)戴钧衡

呜呼!文章之事,岂不难哉!司马子长生汉武之朝,以天授之才,承累世之学,通古今书史之秘,穷天下山水之奇迹,其所遭,极人世万不可堪之境,侘傺抑郁,感愤悲伤,以其所畜,发为文章,遂以雄于天下,传于后世。自后世言文章称大家者,所造虽各有不同,要莫不深得乎子长之义旨。

国朝作者间出,海内翕然推为正宗,莫如吾乡望溪方氏。而方氏生平极所叹服者,则惟先生。先生与望溪生为同里,又自少志意相得,迨老不衰。其学之浅深,文章之得失,知之深而信之笃者,莫如望溪。顾望溪生为显官,身后著作在天下,而先生摧折困抑,垂老构祸以死,著作脱轶,莫为之收,而一二藏书家有其稿者,又秘弗敢出。四方学者,徒耳先生之名,求读其书不可得。文章之遭际,幸不幸固如是耶!

余读先生之文,见其境象如太空之浮云,变化无迹;又如飞仙御风,莫窥行止。私尝拟之古人,以为庄周之文,李白之诗,庶几相似。而其气之逸韵之远,则直入司马子长之室而得其神。云鹗氏尝谓子长文章之逸气,欧阳永叔后,惟先生得之,非虚语也。余又观先生文中自叙,及望溪先生所作序文,知先生生平每以子长自命,其胸中藏有数百卷书,滔滔欲出。向令克成,必有不同于班固、范蔚宗、陈寿诸人者,岂仅区区文字足见其得子长之神哉?惜乎有子长之才,不能有子长之志,仅此区区,而犹厄抑使不得彰行于世,良可悲也。

先生文集名不一,少时著有《困学集》、《芦中集》、《问天集》、《岩居川观集》,皆不可复见。今世所仅存者,惟门人尤云鹗刊本,所谓《南山集》是也。里中吴氏藏有写本,较尤本文多且半,余假而抄之。复于许君处见先生手稿十数首。又尤本、吴本未加编次,亦无意例,余乃共取编之。呜呼!以余所见三本,同异如此,此外不可见者,其零散知几何也? 

道光辛丑十二月,宗后学钧衡谨识。

【注】①《南山集》戴名世文集名。戴名世,号南山,清代桐城派奠基人、文学家,因文字狱被杀。②司马子长: 司马迁,字子长。③望溪:清文学家方苞,晚号望溪。

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其所,发为文章    畜:积聚

B.知之深信之者        笃:厚道

C.余而抄之              假:借

D.宗点学钧衡谨          识:记

2.下列句子中画线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穷天下山水奇迹            乃共取编

B.平方氏生平所叹服        而一二藏书家有其稿

C.以雄天下                许君处见先生手稿十数首

D.知先生峑生平每子长自命    余所见三本,同异如此

3.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四方学者,徒耳先生之名,求读其书不可得。(3分)

私尝拟之古人,以为庄周之文、李白之诗,庶几相似。(3分)

仅此区区,而犹厄抑使不得彰行于世,良可悲也。(4分)

4.作者认为戴名世的文章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意作简要概括。(3分)

 

查看答案

下面的选项中,最接近《青青边愁》意旨的一项是(    )

青青边愁

余光中

坚信一首诗的沉默比所有的扩音器加起来更清晰,

比机枪的口才野炮的雄辩更持久。

坚信文字的冰库能冷藏最烫的激情最新鲜的想象。

时间,你带得走歌者带不走歌。

A.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B.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C.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D. 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因为刘禹锡的乌衣巷只是他心中的一个意象,而这个意象又寄寓着刘禹锡对历史和人生的认识。

①巷口的粉墙上是否真有一抹斜阳夕照

②那飞进百姓家的紫燕是否真是曾在王谢家雕梁上做窝的那一只

③他从乌衣巷的沧桑变迁中看到一种历史的必然

④刘禹锡的目光穿透了空间的千山万水和时间的厚厚烟尘

⑤这一切并不重要

⑥无需去考证当时的朱雀桥是否真的长满了开白花的小草

A.⑥①②⑤③④       B.④⑥②①⑤③

C.④③⑥①②⑤       D.⑥②①③④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