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思想纷呈,人才辈出。儒...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思想纷呈,人才辈出。儒释道三家,各有时代的代表人物,风格秀出,商酌辩难而不失其雅量。政治派分、权力攘夺,致使“名士少有全者”,但那个时代有残酷,有杀戮,也有热情,有声音。

那个时代礼赞人才,尊重对手。南朝佛教鼎盛,反佛的声音也能表达。于是辟佛勇士范缜出现了。毕生向往佛门、多次舍身出家的梁武帝带头和范缜辩论,亲撰《敕答臣下〈神灭论〉》,不失风度地据理力辩。梁武帝的《敕答》,经王公大臣会览,六十余人群起诘难范缜,但范缜毫无退缩。而之所以这样,也和梁武帝能够守持思想辩论的规则,不以政治权力剿灭异端有关。诚如钱钟书先生所说:“缜洵大勇,倘亦有恃梁武之大度而无所恐欤?皆难能可贵者矣。”由此可知,在当时能形成我国历史上的人文鼎盛、着述宏富的一代文化景观,不是偶然所至,而是自有渊源。

那么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才闸门是如何打开的?寻根索源起来,关键人物不是别人,乃是千秋万世骂名不绝于耳的魏武帝曹操。曹操其人,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是一个活脱脱的奸雄形象,但后世的文史研究者,欲还曹阿瞒历史本真的也不在少数。郭沫若写过《替曹操翻案》;早在郭老之前,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等文章里,就说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对曹操给予特殊评价的还有大史学家陈寅恪。陈寅恪在研究魏晋思想的一篇文字里也说:“夫曹孟德者,旷世之枭杰也”,肯定曹操对“转移数百年世局”起了作用。

这个“转移数百年世局”的历史作用,得从曹操的“求才三令”说起。所谓“求才三令”,指的是曹操在建安年间接连颁布的三道广招人才的诏令。

第一令主要表明思贤若渴、求贤之急,迫切希望与贤人君子“共治天下”,因此提出了“唯才是举”的鲜明口号。等于说,只要是人才就好,其他条件均可暂置而不提。

第二令是补充第一令所不够具体者,特别说明,不要怕用有缺点的人才,尤其不必处处都以德行来限人。所以如是,道理在于:“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如果由于人才的某些“偏短”,而废弃这个人才,那么苏秦、陈平都不必用了。

第三令网开更大,提出用人不要讲究出身,不要在乎有没有“污辱之名”。此令词赫然写道:“昔伊挚、傅说出于贱人,管仲,桓公贼也,皆用之以兴。萧何、曹参,县吏也,韩信、陈平负污辱之名,有见笑之耻,卒能成就王业,声着千载。”甚至即使“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也并非不可以起用。

此三令一出,各类人才、各种人物,河满江泻矣。陈寅恪先生认为,曹氏颁此三令,目的是破除汉以来既有的吏治结构,其打破陈规的作用自必可观,并最终酿成汉魏六朝的人才鼎盛之局。

(摘编自刘梦溪《魏晋的人才闸门是如何打开的》,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尽管魏晋南北朝政治派分、权力攘夺,有残酷的杀戮,致使“名士少有全者”,但不可否认,那却是一个思想纷呈、人才辈出的时代。

B. 南北朝时儒释道三家,虽时有激烈的争辩,但也不失包容之雅量,在这样的背景下,皇帝与臣子的争辩也是不失风度地据理力辩。

C. 范缜敢于以一己之身面对六十余人的诘难,毫不退缩,这与梁武帝能够守持思想辩论的规则,不以政治权力剿灭异端不无关系。

D. 范缜的勇敢和梁武帝的大度,二者都难能可贵,钱钟书由此认为,魏晋南北朝形成我国历史上人文鼎盛、着述宏富的一代文化景观,是有渊源的。

2.下列对曹操“求才三令”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曹操提出了“唯才是举”的口号,即是说,只要是人才,都可以任用,其他条件可暂时不考虑,这反映出曹操在用人方面把才能看得最为重要。

B. 在曹操看来,人很难有十全十美的,德行和能力兼而有之的人才并不多见,因此在人才的选拔使用上,无需求全责备,不需要考虑人的德行。

C. 曹操在用人上不拘一格,他反对揪着人的出身不放,如果这个人有治国用兵的能力,即使有“污辱之名”,甚至不仁不孝,也可以起用。

D. 陈寅恪先生认为,曹操为了破除汉代以来既有的吏治结构,颁布了广招人才的“求才三令”,对汉魏六朝人才鼎盛局面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佛教鼎盛的南朝,虽然政治权利斗争非常激烈,但是当时尊重对手,允许人们表达反对佛教的声音,所以才出现了辟佛勇士范缜。

B. 大名鼎鼎、千秋万世骂名不绝于耳的魏武帝曹操,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人才闸门打开的关键人物,对“转移数百年世局”有历史作用。

C. 虽然罗贯中将曹操塑造成了一个奸雄形象,但是后世希望还其本来面目的人不在少数,郭沫若、鲁迅、陈寅恪等都对他有正面的评价。

D. 曹操认为,用人不要讲求名声,无需在乎出身,陈平有缺点,傅说出身低贱,只要任用他们能成就江山大业,就不必在乎后人的耻笑。

 

1.D 2.B 3.D 【解析】 1.试题分析: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张冠李戴、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D项“魏晋南北朝形成我国历史上的人文鼎盛、着述宏富的一代文化景观,是有渊源的。”是文章作者观点,非钱钟书观点。属张冠李戴。 2.试题分析:B项中说曹操“在人才的选拔使用上,无需求全责备,不需要考虑人的德行。 ”而原文是“不必处处都以德行来限人”。并非不考虑德行,而是说过分看重德行。属于曲解文意。 3.试题分析:“不讲求名声”“不必在乎后人的耻笑”与原文意思不符。原文中引用“负污辱之名,有见笑之耻,卒能成就王业,声着千载。”意思是,历史上那些人虽然名声受辱,曾被人耻笑,但最终成就了王业,成就了自己千古美名。是曹操用来论证其“用人不要讲究出身,不要在乎有没有‘污辱之名’”这一观点的,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珍品是珍贵的物品,一般指极其宝贵之物。长城、曾侯乙编钟是承载了中华文明的珍品,圆明园、卢沟桥则是记载民族屈辱史的珍品。有人把古玩古董视为珍品,有人把世界顶级品牌奢侈品视为珍品,有人把山珍海味视为珍品,也有人敝帚自珍,还有人谈起往事如数家珍……

请以“珍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诗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仿照下面的示例,以“幸福”为话题,续写两句话。

幸福是携一轮明月徜徉于夜空下,让芜杂的心灵在澄澈的月光中纯净。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它既需要有言论自由,_____。特别是作为公众人物的网络大侠,______,置法律法规和社会责任于不顾,那么,党和人民的合法权益就会受到损害。要知道,______,但并不意味着允许各种杂音、噪音充斥。社会空间是如此,网络空间也是如此。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古人面对日食,有人以为末日来临,惊恐万分;有人以为天降处罚,跪地求饶;有人举火照明,鸣锣击鼓。在人类对日食的原理还不了解时,也不可能对日食的发生作出预报时,出现这样的现象毫不奇怪。     日食是一种正常的天象,    每次能观察到日全食的地方不过一百平方公里,只占地球面积很少的一部分,   那些地方未必有人居住,观察时还会受到时间和气候的影响,      一个人一生中能看到日全食的机会并不多,不可能积累多少直接的经验。      以往见过,      听长者说过,一旦日全食真的出现,还是免不了会产生恐惧。

 

A

尽管

况且

于是

即使

并且

B

虽然

但是

并且

于是

如果

并且

C

尽管

并且

所以

即使

或者

D

虽然

但是

况且

所以

如果

或者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关于中学生的作文普遍存在缺乏思维的深度与广度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当前中学生的阅读量少以及阅读面窄。

B. 作为中国旅游标志的东汉铜奔马是1969年在甘肃武威出土的,据说当时被定名为“马踏飞燕”,后因各种复杂原因,无奈之下才更名为“铜奔马”。

C. 梁任公先生的演讲之所以感人至深,让听讲者终生难忘,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在演讲时倾注了饱满真挚的情感造成的。

D. 在菲律宾总统杜特尔即将前往南部陷入动乱的省份视察之际,作为先导部队的总统府卫队车队于11月29日遭到炸弹袭击,导致9人受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