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缺少创世神话,但并不意味着中国没有宇宙发生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缺少创世神话,但并不意味着中国没有宇宙发生说,也不意味着中国古代思维认为宇宙是一永恒的存在。天地万物如何产生、存在,也是古代中国哲学家思考的问题。屈原的《天问》最明显地表达出中国古代哲学思维对宇宙起源、构成的兴趣。

中国哲学的主流看法虽然认为天地万物不是永恒存在着的,而是有其发生历史的,但天地万物的发生不是由一个外在于宇宙的人格力量创造出来的。在中国哲学家看来,天地万物如果有一个开始,这个开始应该是自生、自然的。如汉代道家宇宙论认为,天地是从虚空中逐渐生成了气,又由气的凝聚而生成天地。所以我们所在的这个世界,不是被创造出来的,而是化生出来的。

宇宙不是创造出来的,那么存在着宇宙之内的主宰者吗?回答不是否定的。商周时代承认帝或天为宇宙之内的至上神,但早期中国文明中的“上帝”并不是创造宇宙和人的神,而是在宇宙之内的主宰者,不是宇宙之外的创造之神,而是宇宙之内的事务主宰。就人不是上帝所创造这一点来说,使得在中国文明中“人”的地位必然高于基督教文明中“人”的地位,“人受天地之中以生”的古老观念,表示在气论的背景之下,人可以获得高于宇宙内其他一切事物和生命形式的地位。正如中国哲学中易学哲学所主张的,人是与天、地并立的“三才”之一。中国哲学本来就有“与天地参”的传统,人能参与天地化育、参与大化流行,故“参与”论是十分中国的。人既能参与天的生成,又能与天相感相通。

在宋代理学中,也出现了一种主张,如邵雍和朱熹,他们认为我们所在的这个宇宙或天地不是永恒的,它在消灭之后会有一个新的宇宙或天地来代替它;同样,在它之前也曾经有一个旧的宇宙或天地存在,而被它代替了。这意味着,一切生成的东西,都会走向消亡。这种生成与消亡借助“气”的聚散来说明,是非常自然的。而在它消亡之后,也一定会有另一个天地按照自然的途径再生成出来,这个循环是没有穷尽的。

在这个意义上,李约瑟称中国的世界观和宇宙模式是“没有主宰却和谐有序”,既是有理由的,却又是不准确的。从新儒学的观点来看,主宰是有的,对于宇宙来说,主宰不是超越的,而是内在的。这个主宰,商周时为“帝”为“天”,但宋代以来,宇宙内的主宰已经被理性化,成为“理”或“天理”,对“理”的推尊成为1000年来成熟的中国文明的主导性观念。理即是宇宙、社会的普遍原理和法则。

宋代朱熹是肯定这一“理”的最有代表性的哲学家。朱熹说过:“所谓主宰者,即是理也。”元代思想家吴澄也是以太极为“道”、为“至极之理”。他说:“太极与此气非有两物,只是主宰此气者便是,非别有一物在气中而主宰之也。”这种主宰说只是功能意义上的,没有任何实体的意义。

(节选自陈来《中国文明的哲学基础》)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虽然中国缺少创世神话,但中国古代哲学思维也表达出对宇宙发生、构成的兴趣,思考宇宙是否是永恒的存在。

B. 中国哲学主流看法认为天地万物不是由一个外在于宇宙的人格力量创造出来的永恒存在,而是有其发生历史的。

C. 帝或天在商周时代被承认为宇宙之内的至上神,但并不是宇宙和人的创造之神,而是在宇宙之内事务的主宰者。

D. 基督教有“上帝”创造人而中国却没有“上帝”,这一点使得中国文明中“人”的地位高于基督教文明中的“人”。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与基督教文明不同,中国哲学家认为,世界不是被人格化的上帝创造出来的,而是化生出来的。

B. 宋代邵雍和朱熹提出主流看法外的另一主张,他们认为我们所在的这个宇宙或天地不是永恒的。

C. 从新儒学的观点来看,李约瑟称中国的世界观和宇宙模式是“没有主宰”的说法是不够准确的。

D. 宋代以来,有哲学家认为,宇宙之中受到一种主宰的引导和制约,此主宰不是神,而是道或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汉代道家宇宙论认为,天地是从虚空中生成了气,又由气的凝聚而生成天地,天地万物的开始是自生、自然的。

B. 中国哲学中的“三才”说和“与天地参”传统,体现了人可以获得高于宇宙内其他事物和生命形式地位的主张。

C. 朱熹的“理”、吴澄的“道”,都是宇宙之内的主宰,但是这种主宰说只有功能上的意义,没有任何实体的意义。

D. 宋代以来,宇宙内的主宰被理性化为宇宙、社会的普遍原理和法则的“理”,中国文明的主导性观念开始成熟。

 

1.D 2.B 3.D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D项中国文明和基督教文中人地位的高低,在于人是否被“上帝”创造,而不在于是否有“上帝”。 点睛: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辨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B项“我们所在的这个宇宙或天地不是永恒的”是中国哲学的主流看法,这不是邵雍和朱熹提出的另一种主张。他们的另一主张是“宇宙或天地”消失的前后都有“宇宙和天地”,并一直循环。 3.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及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D项“理”成为成熟的中国文明的主导性观念,不是因为宇宙内的主宰被理性化为“理”,而是因为对“理”的推尊,而且成熟是说中国哲学不是说主导性观念。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琼瑶:内心的平静与安宁——只要有了这个,也就达到幸福的境界了。

米兰·昆德拉:没有期待、无需付出的平静,其实是在消耗生命的活力与精神。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墨池记

曾巩

①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②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③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注】①张芝:字伯英,东汉大书法家,人称之为“草圣”。

1.用自己的话概述“墨池”得名的由来。

2.第②段中画线句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3.对“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也想要推广墨池的景点来劝勉那些作学问的人吗?

B. 或者也想推广王羲之苦学的事来勉励那些求学的人吗?

C. 大概也是想推广墨池的景点来勉励那些求学的人吗?

D. 或者也想推广王羲之苦学的事来勉励那些作学问的人吗?

4.概括本文具体的写作缘由。

5.从文意看,作者对《临川记》中所述“墨池”这一遗迹的由来尚有疑问,为何他还为“墨池”作记?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冯立,同州冯翊人也。有武艺,略涉书记,隐太子建成引为翊卫车骑将军,托以心膂。建成被诛,其左右多逃散,立叹曰:“岂有生受其恩而死逃其难!”于是率兵犯玄武门,苦战久之,杀屯营将军敬君弘。谓其徒曰:"微以报太子矣!"遂解兵遁于野。俄而来请罪。太宗之曰:“汝在东宫,潜为间构,阻我骨肉,汝罪一也。昨日复出兵来战,杀伤我将士,汝罪二也。何以逃死!”对曰:“出身事主,期之效命,当职之日,无所顾惮。”因伏地歔欷,悲不自胜。太宗慰勉之。立归,谓所亲曰:“逢莫大之恩,幸而获济,终当以死奉答。”

未几,突厥至便桥。立率数百骑与虏战于咸阳,杀获甚众。太宗闻而嘉叹,广州都督。前后作牧者,多以黩货为蛮夷所患,由是数怨叛。立到,不营产业,衣食取给而已。尝至贪泉,叹曰:“此吴隐之所酌泉也。饮一杯水,何足道哉!吾当汲而为食,岂止一杯耶,安能吾性乎!”遂毕饮而去。在职数年,甚有惠政,卒于官。

(选自《旧唐书·忠义传》)

【注】①隐太子建成:李建成为唐高祖李渊长子。其弟李世民即位后,追赠为 “隐太子”。   ②贪泉:据《晋书·吴隐之传》记载,广州城外二十里外有水曰贪泉,人饮其水起贪心,即廉士亦贪。

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太宗之曰                (2)潜为间构

(3)广州都督                (4)安能吾性乎

2.下列选项中句式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项是(      )

A. 隐太子建成引为翊卫车骑将军,托以心膂。    B. 立率数百骑与虏战于咸阳

C. 前后作牧者,多以黩货为蛮夷所患    D.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岂有生受其恩而死逃其难!

(2)立到,不营产业,衣食取给而已。

4.引文第一段主要表现了冯立的品格。

5.作者描绘冯立在贪泉前的言行其用意是: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双调】蟾宫曲 问人间谁是英雄

(元)阿鲁威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

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1.从题材上看,这是一首__________之作。

2.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用“惊起”二字生动而又形象地描绘出诸葛亮从南阳隐居到报效刘备而出山的这一转变。

B. 这是一首非常出色的小令,作者以大开大合之笔,再现了三国人物的历史风采,歌颂了他们的英雄业绩。

C. 作者大量用典,通过对三国英雄人物的描绘和对比,描绘出一幅壮丽的历史画卷。

D. 本首元曲感情基调雄健、高昂,表达了作者追慕古贤、大展经纶之宏愿。

3.本曲首句很有特色,请简析其表达效果。

 

查看答案

(1)醉卧沙场君莫笑,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翰《凉州词》)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

(3)种桃道士归何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再游玄都观》)

(4)吾尝终日而思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6)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

(7)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

(8)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