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边归谠,字安正,幽州蓟人。归谠弱冠以儒学名。后唐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边归谠,字安正,幽州蓟人。归谠弱冠以儒学名。后唐末,客游并、邠。晋祖镇太原,召置门下,表为河东节度推官、试秘书省校书郎,改太原府推官、试大理评事。

天福初,拜监察御史。历殿中侍御史、礼部员外郎,充户部判官。历右谏议大夫、给事中。尝上言:“使臣经过州县,券料外妄自徵需,以丰傔从,多索人驴,用递行李。挟命为势凌下作威供亿稍迟即加鞭棰吏民受辱宁免怨嗟欲望察访得情严示惩戒”从之。俄迁右散骑常侍。

汉初,历礼部、刑部二侍郎。时史弘肇怙权专杀,闾里告讦成风。归谠言曰:“迩来有匿名书及言风闻事,构害善良,有伤风化,遂使贪吏得以报复私怨,谗夫得以肆其虚诞。请明行条制,禁遏诬罔。凡有披论,具陈姓名。其匿名书及风闻事者并望止绝。”论者韪之。

归谠虽号廉直,而性刚介,言多忤物。显德三年冬,大宴广德殿,归谠酒酣,扬袂言曰:“至于一杯而已。”世宗命黄门扶出之。归谠回顾曰:“陛下何不决杀赵守微。”守微者,本村民,因献策擢拾遗,有妻复娶,又言涉指斥,坐决杖配流,故归谠语及之。翌日,伏阁请罪,诏释之,仍于阁门复饮数爵,以愧其心。五年秋,归谠与百官班广德殿门外,忽厉声闻于帝,诏夺一季奉。

宋初,迁刑部尚书。建隆三年,告老,拜户部尚书致仕。乾德二年,卒,年五十七。

(节选自《宋史·卷二十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挟命为势凌下/作威供亿/稍迟即加鞭棰/吏民受辱/宁免怨嗟/欲望察访得情/严示惩戒

B. 挟命为势凌下/作威供亿/稍迟即加鞭棰/吏民受辱/宁免怨嗟/欲望察访/得情严示惩戒

C. 挟命为势/凌下作威/供亿稍迟/即加鞭棰/吏民受辱/宁免怨嗟/欲望察访得情/严示惩戒

D. 挟命为势/凌下作威/供亿稍迟/即加鞭棰/吏民受辱/宁免怨嗟/欲望察访/得情严示惩戒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礼部,为中国古代官署。长官为礼部尚书。考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

B. 世宗为庙号。庙号是我国封建时代,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庙号的选字与谥号不同,没有褒贬之意。

C. 殿,高大的房屋,特指供奉神佛或帝王受朝理事的房屋。文中的殿为帝王受朝理事的大厅。

D. 拾遗,有捡起(皇上)遗漏的东西(政策决策失误)之意。古代拾遗指以谏为职的官员,隶属谏诤机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边归谠很有才华,年轻的时候就凭精通儒学而出名。晋祖很赏识他,将他招至门下,上表推荐他任河东节度使推官等职。

B. 边归谠曾上书抨击官场中的贪污勒索,诬告举报的风气,并提出相关建议。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但议论的人却因此而非议他。

C. 边归谠刚直耿介,不拘小节,说话常冒犯他人。曾经因为喝醉酒冒犯了皇上,后来又因与同僚排队候朝时大声喧哗而被皇帝扣了一个季度的俸禄。

D. 边归谠为官正直无私、高风亮节,曾得到历朝君主的赏识和重用。宋建隆三年,他上书请求退休,皇帝同意并授予他户部尚书一职退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请明行条制,禁遏诬罔。凡有披论,具陈姓名。

2)翌日,伏阁请罪,诏释之,仍于阁门复饮数爵,以愧其心。

 

1.C 2.B 3.B 4.(1)请皇上明确地实行法令条例,禁止诬告造谣的行为。凡是有揭发议论的,要详细地说明姓名。 (2)第二天,归谠伏在皇帝的阁前请罪,皇上下诏原谅了他,让他在阁门前又喝了好几杯酒,来使他内心感到惭愧。 【解析】 1.试题分析: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细读所给文段,明确了解文意,然后根据文意进行判断,本段话的大意为“这些官员挟命为势,凌压百姓,作威作福。百姓交纳物品稍慢一点即受到鞭笞。百姓遭此污辱怨声载道,希望陛下派人查访严加惩戒”。本句中需要注意一些词有“鞭棰”“吏民”等作出判断。 点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和谓语的确定。一般情况下,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须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特别注意“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B项,庙号的选字有褒贬之意。 点睛:解答此道题目,需要逐项审读,按照自己积累的有关知识,判断相关内容,是否正确。备考时要积累名著、名家、称号、官职、历法等文学常识。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B项,“议论的人却因此而非议他”错。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必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要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4.试题分析: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本题关键词:“诬罔”,诬告造谣;“披”,揭发;“具”,详细;“翌日”,第二日;“释”,原谅、宽恕;“愧”,使……惭愧。 点睛: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 参考译文: 边归谠,字安正,幽州蓟人。归谠弱冠的时候就凭着儒学而出名。在后唐末年,客居游历于并州和邠州。后晋高祖石敬瑭大军驻扎在太原,把他召到门下,上表推荐他为河东节度使推官、试秘书省校书郎,更任太原府推官、担任大理评事。 天福初年,任命为监察御史。历任殿中侍御史、礼部员外郎,担任户部判官。历任右谏议大夫、给事中。曾经进谏说:“有的使臣经过州县,除朝廷规定的供应物资外还任意私自征派,以充实自己的私室,甚至为此多征人力畜力为之运送。这些官员挟命为势,凌压百姓,作威作福。百姓交纳物品稍慢一点即受到鞭笞。百姓遭此污辱怨声载道,希望陛下派人查访严加惩戒。”皇帝接受了他的奏请。不久,迁为右散骑常侍。 后汉初年,担任礼部、刑部二侍郎。当时史弘肇依仗权势独自掌握生杀大权,乡里盛行揭发诬告的风气。归谠上书说:“近来有人匿名写传闻和道听途说的事,这样做陷害了善良温厚的人,有损风俗教化,会让贪官污吏得以报复私人的积怨,陷害他人的人得以任意夸大虚无荒诞的事情。请皇上明确地实行法律制度,禁止诬蔑造谣的行为。凡是有揭发议论的,要详细地写清楚姓名。那些通过匿名写传闻的(行为)。希望您能阻止杜绝。”议论的人都认为他说得对。 归谠虽然廉洁耿直,但是性格刚烈狷介。说话常常冒犯他人。显德三年冬天,皇上在广德殿大摆筵席,归谠喝酒喝醉了,挥着衣袖说:“只是喝了一杯而已。”世宗叫宦官扶他出去。归谠回头说:“陛下您为什么不杀了赵守微?”守微,本来只是一个村民,因为为世宗献策而被提拔为拾遗。他有妻子又再娶妻,说话又涉嫌指斥朝士,被判处了杖刑并被流放。因此归谠说到了他。第二天,归谠伏在皇帝的阁前请罪,皇上下诏原谅了他,让他在阁门前又喝了好几杯酒,来使他内心感到惭愧。显德五年秋天,归谠和百官一起在广德殿前排队候朝,忽然厉声说话,声音传到了皇上那里。皇上下诏扣他一个季度的俸禄。 北宋初年,迁刑部尚书。建隆三年,请求退休。朝廷授予他户部尚书一职退休。乾德二年,去世,享年五十七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局长的鱼

大海

局长突然发现自己开始苍老时,已经57岁。局长明白,按照惯例,要不了一年,自己将退居“二线”,改任调研员。身体看似硬朗的局长,开始有意无意,为行将退休的日子做准备。

同事们说,局长您的字漂亮,再加紧练习下,说不准退休后会成为大书法家呢!

局长嘴上笑笑,没说话。

同事们说说也就罢了,只有小黄知道,局长除了特别好吃鱼,还有个工作之外的癖好:钓鱼。局长从没在同事们面前提及钓鱼之事。小黄是办公室副主任,负责处理单位的文秘工作,常常要将往来文件呈给局长审阅,少不了要去局长家里或者不是单位的地方找局长,自然知道局长的业余癖好。尤其是近半年,几次周末,小黄带着加急文件找局长时,发现他都在钓鱼。

年中,市委组织部一纸调令,将单位的经济科科长调走。局党组将空的经济科科长位置放出,在单位宣布:严格按照组织规定,符合晋升条件者均可报名,一律竞争上岗。干了五年办公室副主任的小黄,大学读的是区域经济专业,有心去竞逐这个位置,却发现符合条件的同事多达六人。在干部提拔越来越公开、公平、公正的今天,这次竞岗选拔,非过五关斩六将不行啊!报名后的小黄,想到局长的癖好,灵机一动,专门请了一天假,跑去邻市一家上档次的钓鱼商城,花5000元买了套高级钓具。

一个周末,小黄带着新买的钓具,叩开了局长家门,说是顺路给局长带了套装备。局长有心拒绝,想了想,还是没说出来。小黄趁热打铁,说局长,要不我陪你现在就去试下?局长心痒痒,说也好。就拿着新钓具,拉了小黄去了河边。有了上好的装备,结果自然非同一般。小黄买的钓具大派用场,局长用它钓到一条七斤重的野生大河鲤。

当晚,局长兴奋得亲自下厨,将河鲤分不同味道烹之,与小黄在家中食鱼对饮。几杯酒下肚,脸红耳热的局长扶着小黄肩膀,说了很多往事。

局长说,知道我为什么喜欢吃鱼吗?

小黄说,不知道。

局长说,因为我是渔民的儿子,父辈们风里浪尖辛苦打鱼谋生,我生在船上以鱼果腹,不爱吃鱼爱吃什么?

小黄看看局长黝黑的脸庞,似懂非懂。

局长说,知道我为什么喜欢钓鱼吗?

小黄说,不知道。

局长说,父辈们不赶海下水时,靠岸停歇结网补漏别无其他娱乐,我则拿根竹竿在船上钓鱼玩,我不爱钓鱼爱什么?

小黄看看局长粗壮的胳膊,点了点头。但此时此刻,小黄迫切想打听的,是关于竞争上岗的事,但欲言又止。

局长说,人生有些东西犹如捕鱼,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光想也没用,努力了就好;大家心里都装着盏灯,像鱼膘那么大的灯,真的很亮很亮呢!局长说完,用手比画着鱼的样子。

小黄有点儿哭笑不得,但见杯盏之间局长称兄道弟不断,自己也喝了几杯后,慢慢地心就踏实了。

后来的竞岗过程,经过公开演讲、面试答辩、领导评鉴、民主测评、拟任公示等环节,脱颖而出的小黄,终成经济科科长。长嘘出一口气的小黄,手里捏着任职通知书,心里有了几分庆幸:幸好当时买了那套钓具,羊毛出在羊身上,投入产出成了正比,看来值得啊!

不久,全市公开遴选镇区副职领导,小黄乘胜报名。经过几轮激烈竞争,再一次优胜而出,被组织推荐为某镇副镇长,即将履新上任。

小黄临行前夕,局长钓到一条大鱼,邀小黄来家吃鱼,说是为他饯行。饭前,局长递给小黄一个信封:谢谢你上次给我买的钓具,那套东西相当好,让我如虎添翼呢,那些鱼啊,一条接一条地上钩!

小黄接来拆开一看,立时呆了:厚厚一沓钞票,足足有5000块啊!就有些发蒙。

局长说,我工作到今天,虽然钱财不多,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倒也知足安心;我要是白拿你这套东西,弄得退休不宁,恐怕到时连鱼都钓不成!

小黄有些发颤,说,上次竞岗,局长您帮了我大忙,否则我怕是胜不了他人呢!

局长大笑:错,那全是你自己的努力,我没给任何人打过招呼,可不想领那份情。

小黄错愕之间,局长扶了小黄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你也是当领导的人了,今后肯定会面临很多诱惑;今天请你来家吃鱼是想告诉你,我替你处理了初一的不正,你可要去了十五的歪风。这人生的路漫漫啊,我希望退休后开开心心地去钓鱼,也希望你能轻轻松松来我家吃鱼。

局长言毕,忙手忙脚地将几盘鱼香扑鼻的好菜端上桌来。

躺在盘子里的蒸鱼鲜嫩无比,在灯光映照下发出耀眼的光芒,刺得小黄眼睛发疼。小黄举杯投箸,已是泪光迷蒙。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6年第20期,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 小黄送了套高级钓具给局长,并邀局长去钓鱼,局长心痒痒的,可见局长在自己心爱的事物面前暂时动摇了,接受了小黄变相的贿赂。

B. 小黄和局长吃鱼喝酒过程中,听局长讲话先是似懂非懂,接着是点了点头,后来是哭笑不得,表明小黄并不完全明白局长的意思,两人之间没有默契。

C. 局长把买钓具的钱还给了小黄。小黄有些发颤是因为局长帮了他大忙,却不收他的礼,他为局长的热心和无私帮助而感动。

D. 小黄能够揣摩领导的喜好,谙熟官场规则,是个聪明机灵的人;同时又有才华,能干,可以在科长竞选和镇区副职领导的遴选中脱颖而出。

E. 小说运用语言、神态、动作、肖像、心理等描写手法,生动地塑造了局长和小黄的形象。这两个人物互为映衬,反映了现实官场的乱象,表达了作者对贪腐行为的强烈批判。

2.作品中局长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3.小说以局长的鱼为标题有何好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讲述独一无二的童年故事

1954年1月9日,曹文轩出生于江苏盐城县秦南镇龙港村。龙港村是水乡,周遭沟河纵横,房前房后多是水。生活在水乡的曹文轩自小看到的尽是弯弯曲曲的小河,听到的尽是赶船人“吱吱呀呀”的摇橹声、渔人“噼噼啪啪”赶鹰入水声和老式水车“泼刺泼刺”的转动声,嗅到的尽是水中植物交织混杂的味道,于是只要一提笔,都要写到水——水的湿润、水的柔和、水的灵性。这让他的文字独具诗情画意的美感。

龙港村属乡野,民风淳朴,人心向善,曹文轩从小就沐浴在爱如暖阳般的氛围里。他的父亲,从不棍棒相向,只周最朴实的话语循循善诱。有一次,他跑到离家八里的邻村看电影,回来时已是深夜,饿得难受,可又懒得动弹。父亲就说:“如果想吃,就生火去做,哪怕柴草在三里外堆着,也应去抱回来。”他回忆说,父亲的那几句话奠定了他一生积极的生活态度。他的祖母,耳聋眼花,但每次曹文轩外出,她都会拄着拐杖晃悠到村口大路边,逢人就问,直到曹文轩回来为止。他的母亲,总是默默地先尽孩子们享用食物,剩下的随便吃一点完事。乡邻们虽然贫困,却愿意尽力接济旁人。一次,他饿得心慌,趴在大门口一动不动,左邻右舍的大伯大娘就回家翻箱倒柜,或找出几粒花生,或找出一块红薯,或找出一把苞谷,先让他垫垫肚子。这让他热泪盈眶:“正是这些家乡的人,让我觉得世界是善的,他们心灵里的真善美构成了我创作的基本基调。”

在中国儿童文学领域,曹文轩是唯一坚持以个人童年生活经验为写作资源的作家,这正是他的作品呈现出独一无二的地域美感的根本原因。从起初的《没有角的牛》《古老的围墙>到接下来的《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根鸟》,直到《细米》《青铜葵花》,一个接一个美好而温暖的的故事直指心底深处,令人掩卷深思,感慨颇多。

与其他儿童文学作家不同,他的大部分作品,不但受到孩子的追捧,也适合大人尤其是父母来阅读——就像一位北京的家长说的那样:“曹老师的小说,字里行间多有培养和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和生活的细腻讲述,堪称为天下父母写就的育儿心经……,出版于1997年的长篇小说《草房子》因曲折而智慧地讲述了五个孩子——桑桑、秃鹤、杜小康、细马、纸月和老师蒋一轮与白雀的纠缠关系,以及孩子们痛苦成长历程大受好评,而其中的悲悯情怀,则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趋疏远、情感愈发淡漠的现实生活中,显得弥足珍贵和感人。它成为真正“既能让孩子接受人生启蒙教育,也能让大人体味生活中的温馨和诗意”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

这之后,就像《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揭示了“财富不在远方,就在我们自己脚下”的道理一样,曹文轩用一系列弥漫着人生哲理和生活韵味的唯美成长小说——《红瓦》《根鸟》《细米》《青铜葵花》《火印》等,告诉天下父母:孩子成长不在别处,就在每,天的阅读和每刻的经历之中。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引导孩子寻找个人的生活目标,探寻个人的兴趣爱好,实现个人的价值,因为这与孩子未来的幸福息息相关。

有人批评曹文轩写的这种沉重、忧郁的小说误导了家长并对孩子们的成长有不利影响。曹文轩多次在公开场合予以反驳:快乐并不是一个人的最佳品质,相反,一味的快乐会使一个人滑向轻浮和轻飘,失去应有的庄严与深刻。儿童文学是让儿童产生快感的文学,而不只是让儿童产生快乐的文学。不能把快感与快乐混为一谈,因为悲剧也能使人产生快感。

时间是检验对错的最好工具。而时间已经证明了他的观点。

    (摘编自曹涵《曹文轩:讲述独一无二的童年故事》)

相关链接

①“国际安徒生奖”设立于1 95 6年,由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赞助,以童话大师 安徒生的名字命名,是国际儿童文学领域的最高奖项,素有儿童文学界的“诺贝尔文学奖”美誉。2016年8月20日,曹文轩摘得此项桂冠,成为第一个获得此殊荣的中国作家。

②“国际安徒生奖”评委会给曹文轩的颁奖词写道:“曹文轩的作品读起来很美,书写了关于悲伤和苦痛的童年生活,树立了孩子们面对艰难生活挑战的榜样,能够赢得广泛的儿童读者的喜爱。”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曹文轩一提起笔就会写到水,是因为他生活的龙港村是一个水乡,周遭多是弯弯曲曲的小河,房前屋后多是水。

B. 曹文轩有一次饿得快死,是左邻右舍的叔叔婶婶们拿出的几粒花生米,一块薯,一把苞谷救活了他。

C. 有家长赞誉曹文轩的小说是“育儿心经”,这是因为他的小说“既能让孩子接受人生启蒙教育,也能让大人体味生活中的温馨和诗意”。

D. 长篇小说《草房子》是曹文轩的代表作,其中的故事讲述得曲折而智慧,其中的悲悯情怀在现实生活中显得弥足珍贵和感动人心。

2.曹文轩小说独一无二的文学美感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3.曹文轩的儿童文学观是什么?这种儿童文学观在他的作品中有哪些具体体现?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近百年来几乎所有现代学术研究,无不唯西方是瞻。自然科学倒也罢了,我们自愧不如,虚心甚至甘心亦步亦趋尚无可厚非;而眼下的情况是,社会学科以至人文学科同样是“西风压倒东风”,举凡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无不奉行“拿来主义”,照单全收,现学现卖,似乎中国自古以来便无经济、社会、管理之学问,“临渊羡鱼”之后,完全无法“退而结网”。

    《情商中国》的问世填补了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本位,来探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之道这一方面著述的空白。中国文化淡于宗教,而最重人情,甚至可以说是“以情为教”。因为重情义,故而贬财利,于是有了儒家的“义利之辨”。其实,儒家亦认同人们对富贵利达的追求,只不过儒家主张的是合乎道义的富与贵。古代中国早有成熟而自洽的市场交换原则及富国庶民之道。尤其是秦商、徽商、晋商的出现,以及票号、钱庄、银楼的通行,无不说明儒道与商道完全可以并行不悖、共生共荣,成为滋养社会生活和自然经济的肥沃土壤。

    《情商中国》的新颖在于它将传统儒家伦理中的“义利”关系问题加以置换,以颇具现代感的“情商”二字出之,更将“情”与“商”做了拆分,非常细腻而精彩地分析了情感的商业性质,以及商业的情感参与。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得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结论。比如情感可以交换,“不平等产生情感”“不公平产生情绪”。

    作者试图告诉人们,因为传统文化不可忽视的巨大影响,无论时代及个人生活多么“瞬息万变”,在中国人的生存之道中仍然挺立着某种“不变”的东西,仍有一种超越一切的“道”,顽强地存在并发挥着巨大作用。对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东方社会而言,形下之“器”的不断增量,绝不会成为形上之“道”的“终结者”;那些符合天道、地道和人道的古老法则,绝不会因为人类衣食住行的日益趋同而就此失效。换言之,我们可以接受一种“顶层设计”的调整和借鉴,却无法接受一个民族在文化心灵和生活趣味上的整体溃败,如同在一次其乐融融的亲朋聚会上,我们固执地拒绝所谓“AA制”,而喜欢看到有人抢着买单。

    徐彦平说:“人的事,从根本上说就是心的事;心的事,从根本上说就是情的事。”这句话似乎还可以这样理【解析】
商道其实就是人道。

1.下列关于《情商中国》的表述,不符合文章观点的一项是(   )

A. 《情商中国》的问世填补了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本位,来探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之道这一方面著述的空白。

B. 《情商中国》将传统儒家伦理中的“义利”关系问题加以置换,以“情商”二字出之,颇为新颖。

C. 《情商中国》将“情”与“商”做了拆分,非常细腻而精彩地分析了情感的商业性质与商业的情感参与。

D. 《情商中国》认为中国人的生存之道中仍有一种超越一切的“道”,而从古到今所有国人对此都严格遵守。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近百年来所有现代学术研究,无不唯西方是瞻。自然学科、社会学科以至人文学科等无不奉行“拿来主义”。

B. 古代中国早有成熟的富国庶民之道,尤其是各地商帮及票号的出现,无不说明儒道与商道相互依存的关系。

C. 东方社会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形下之“器”的量的变化,绝不会成为形上之“道”的“终结者”。

D. 中国自古以来便无经济、社会、管理之学问,“临渊羡鱼”之后,完全无法“退而结网”。

3.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中合理的一项是(   )

A. 中国文化淡于宗教,而最重人情,甚至可以说是“以情为教”。这直接导致了中国历来宗教虽多却始终无法代替儒家。

B. 《情商中国》提出“情感可以交换”“不平等产生情感”“不公平产生情绪”,这说明中国古人始终找不到自信。

C. 国人可以接受“顶层设计”的调整和借鉴,却无法接受民族在文化心灵上的整体溃败,这也反映了“道”对国人的影响。

D. “人的事,从根本上说就是心的事;心的事,从根本上说就是情的事。”这句话似乎也可以这样理【解析】
人道其实就是商道。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阿杰每次回上海他都要去弄堂口吃上一口阿大家的葱油饼,哪怕要排几个小时的队,因为三十多年了,工艺、原料都没变,口味很地道, 5元一个也不贵。现在很多年轻人并不喜欢这种葱油饼,觉得口味少、太油腻,排队需要时间太久……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以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欣赏漫画《顽疾》,按要求作答。

(1)简要描述漫画的内容,不超过80个字。

(2)用一句话概括漫画寓意,不超过50个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