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人们对幸福有不同看法,现在一般认为,幸福就是一个人...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人们对幸福有不同看法,现在一般认为,幸福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生活状态持续地觉得满意的感受,当然这通常是以占有资源或者物质享受为前提,所以个人的幸福感受有着较强的主观性、个人性或个体差异性,它与人的品德、性格等内在条件密不可分。作为一种完整的美好生活,幸福不是虚无缥缈的彼岸对象,而是贯穿于整个日常生活的经验状态,它体现在一个个具体的实践情境之中,而这一切全都有赖于美德这个内在条件的支撑与保障。

美德首先是指勇敢、节制、慷慨、诚实这样的伦理美德,它们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人身上的优良品质。在心理层面,它们意味着行为者的情感和欲望在处理实践事务时的适度状态。为了获得适度性,行为者需要将情感或欲望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这种理性就是一种“实践智慧”,或说理智美德。没有实践智慧这种理智美德的养成和运用,就不会有勇敢、节制这些伦理美德的呈现和实施。

美德为实现幸福莫定主体方面的基础,但美德并非实现幸福的充分条件。因为,幸福是对一种理想生活状态的整体描述,是一个人全部的、完整的美好生活。作为个人的整体的生活美好,幸福当然会有着某些普遍的客观维度,包括主体自身的精神素质基础和社会生活条件。要实现幸福,除了行为者自身的内在条件,外在条件也不可或缺。当然,在诸多条件中,美德的优先地位必须得到承认。

不论个人的幸福感受有什么样的主观性,幸福总是需要有某种客观物质条件作为基础,缺失这些客观性要素,幸福就只能是空中楼阁。物质财富的丰裕是获得幸福的初始前提。从这个意义上说,贫穷对普通人来说,往往成为其不幸的根源。社会公正、仁爱秩序是普遍幸福的社会制度条件。对公正的追求是人们一种非常基本的内在的心理倾向,人们期望能够拥有基本的自由和平等权利,能免除自己会受到不公正对待的担忧。仁爱也是社会制度一种应然追求,要提高社会的普遍幸福感,必须补好这个短板。幸福还以社会优秀精神文化的繁荣为滋养条件。经验表明,社会的精神文化状况与幸福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社会优秀精神文化的繁荣,能够给人民的精神素质提升以深入的滋养,增强他们发现和创造人生意义的能力,从而能够获得一种更稳定、更有价值的幸福感。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个人要获得真正的幸福须塑造自己的社会性本质,还须将社会关系整合到我们品质之中。一个没有他人和社会的眼界的人,就是只能汲汲于私利私欲满足的人,其幸福感是不健康的、病态的,甚至会发展为变态的。如果走出小我的限囿,在生活和工作中,把自己的成就动机与社会责任有机结合起来,与自己的人伦志向有机结合起来,就能够在履行自己的社会伦理责任中获得生活的永不枯竭的意义感,从而感受一种高尚的、持久的幸福。

                                                                (摘编自《幸福的条件》)

1.根据原文,下列对“幸福”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幸福是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是一个人全面、整体的生活美好,它既有主观性,又有客观性。

B. 幸福不是一种虚渺的精神想象,而是一种具体的经验感受,与具体的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C. 幸福的实现需要诸多条件,其中美德有优先地位,因为它是一个人获得幸福的主体方面的基础。

D. 幸福的获得需要社会公正、仁爱秩序等制度性条件,在一个不平等的社会,人们就没有幸福感可言。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幸福的客观维度,表现为主体精神素质基础和社会生活条件,它们都作用于群体,而与个人无关。

B. 人都有物质享受的追求,丰裕的物质财富是获得幸福的初始前提,贫穷往往是普通人不幸的根源。

C. 社会优秀精神文化的繁荣能提升人的精神素质,有利于人幸福感的获得,增强创造人生意义的能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衣食住行等生活条件的改善及获得教育、发展自己的要求得到满足,这些都是实现幸福的重要条件。

B. 美德不只是人的优秀品质,还包括实践智慧,它们会规范人的正常情感或欲望,使之处于适度状态。

C. 作为获得幸福的内在条件,美德具有主观性,但它不是纯个人性的表现,而有一定的社会性本质。

D. 幸福的前提是客观物质基础和社会生活条件,这导致幸福具有较强的主观性、个人性和个体差异性。

 

1.D 2.A 3.D 【解析】 1.试题分析:这是考查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要围绕“幸福”从文中筛选相关的信息。D项,平等、公众、仁爱是社会普片幸福的条件,但不是每个人幸福的条件。 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意的理解能力。A项,“精神素质基础和社会生活条件”是要作用于个人的,“与个人无关”表述错误。 3.试题分析:D项,因果关系不成立,根据原文判断,“客观物质基础和社会生活条件”导致的是幸福的客观性。 点睛: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浏览选项,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比如本题,D项,因果关系不成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黑暗中,石头愤愤不平地对身边的钻石说:“我不知道平时人们为什么把你抬得那么高,把你视作宝贝。现在你跟我又有什么两样呢?”

钻石说:“是的,我和你一样,也不会发光。但我懂得如何对待别人的光芒。”

这时,天边露出一丝星光。石头发现,身边的钻石立刻熠熠生辉,它的光芒甚至比星光更闪亮、更耀眼。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图表,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1)给图表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5字)

(2)根据图表数据,得出相关结论。

 

查看答案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许多汉字如山、日、水、火、土……都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请参照例句,任选一个字写一段话。要求98字以内。

例:字形如弯弯的月牙,明媚在中华文化中总是与清纯、静谧、乡情相联系,朗月清风让人神清气爽,月是故乡明则勾起人们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他人的微笑,真伪难辨,但        微笑战斗,强似哀兵必胜,那微笑是给予对手的饱含怜悯的批判。

A. 即使是阴冷的奸笑,也无妨还之以笑颜;即使是虚伪的笑,也不必怒目而视,仍可报之以嫣然一笑。

B. 即使是虚伪的笑,也不必怒目而视,仍可报之以嫣然一笑;即使是阴冷的奸笑,也无妨还之以笑颜。

C. 对虚伪的笑,不必怒目而视,要报之以嫣然的微笑;对阴冷的奸笑,也当笑颜相迎。

D. 对阴冷的奸笑,为什么不可以还以笑颜?对虚伪的笑,为什么不报之以嫣然微笑,而一定要怒目而视?

 

查看答案

下列各词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太阳队近来的表现不能令人满意,糟糕的防守问题一直没有改善,比赛连连失利,甚至在与弱旅勇士队比赛时,也饮恨败北。

B. 质量是工程的生命,细心是质量工程的保障,对工程施工是否认真负责,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我们要深思而慎为。

C. 人们认为,团队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不只是个体贡献的简单相加,而是能使队员行动一致、互相配合的团队协作技能。

D. 中国史学家在世纪之交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辨析能力,越来越显示出相当高的学术含量,这样就为中外史学家的真正对话提供了可能和前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