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猗郁(yī) 间或(...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郁(yī)   或(jiàn)   狡(xié)    汗流背(jiā)

B. 茶(qī)   喧(tián)   干(jīng)   九寒天(shǔ)

C. 发(jī)   涡(xuán)   讥(qiào)   巡不前(qūn)

D. 具(mú)   机(zhù)    折(cuò)    方圆凿(ruì)

 

B 【解析】A项中黠应读xiá;C项中 赉应读lài;D项挫应读cuò。 点睛:高考字音考查的对象主要有多音字、形声字和异形(包括形似)同音(包括近音)字三种。由于生活中那些容易读错的字往往也就是高考字音考查的重点内容,因此,归纳出误读的常见类型对我们复习备考是很有帮助的,同时针对每一种误读类型,我们都要采取积极的措施,从而能够有的放矢地掌握好字音这个考点。字音的误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把多音字的甲音误读成乙音。(2)形声字类推偏旁引起误读。(3)习惯误读字,如“玫瑰”中的“瑰”,“ 气氛”中的“氛”。(4)生僻字。生僻字,因其不常见而容易被忽略,易误读。考生平时要做有心人,注意积累。如本题,考查的多音字较多,如缉、卡、冠、轧、血、当、攒、结。也有习惯误读字,如剖、咤、汀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个孩子把一勺盐倒入一杯水中,惊奇地发现,盐一会儿不见了。父亲告诉他:“孩子,盐没有消失。不信,你尝尝。”孩子舀了一勺,咸的;再舀一勺,还是咸的;到了最后一滴,还是咸的。父亲说:“你虽然找不到盐,可盐早已无处不在,你能感受到它的真实存在。这世上的许多现象和道理,就和它一样。”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硬打三分

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要征集一件抗日战争时期的物件——马凳。

何谓马凳?就是给马匹钉掌时用的矮木凳。

三个月征期已过,马凳尚无音讯。馆长马增直摇头,认为没戏了。

这一日,一个白胡子干巴瘦老头儿,肩背梢马子找上门来,对马馆长毛遂自荐说,做马凳是我的熟套子活儿。

马馆长打量眼前这位老爷子,青鞋白袜灯笼裤,腰背挺直,双眼有神。说是八十有九,但也就像七十出头摸边小八十的样子。

马馆长心里直打鼓,试探着问,您带家伙儿来了?

老人将梢马子从肩上取下,兜底往地上一倒,好家伙!刀、斧、刨、锯,光凿子就有十几把。

马馆长问,您要什么条件?一个马凳要做多长时间?

老人开出条件:一个独门独院,要什么料得供什么料,一个马凳要做七七四十九天。

马馆长略一思索,一拍脑门,行。

马馆长给进了一批枣木,老人用眼一瞥,说:不对,我要的是酸枣木。这是牛犄角枣木。

马馆长一摸后脖梗子,犯了难,我上哪儿淘换酸枣木?

老人指点,山里辛庄北山阴坡,有三棵碗口粗的酸枣树。其中有一棵树过了火,那是被日本鬼子放火烧的。

酸枣木终于给弄来了,是十几根短棒棒。老人用手掂掂,说:不对。这是从枣树上半截锯下的,下半截还留在山上。我要的是坐地棵。

马馆长很纳闷,您怎么知道锯的是树的上半截?

老人随手将那些木棒棒往水池里一丢,只见一头沉下,另一头翘起,露出水面。老人用枯手指着说,酸枣木长成这样,得千年以上。坐地棵下半截扔进水里,会全被浸住,不会上半截露头。

七天后,马馆长看到他面前摆着十几根短木枋,酸枣木黢黑的外皮已经被刮掉,露出微红嫩黄如铜质的白茬,纹理细如蛛网。

十四天后,老人对马馆长说,给我准备一口大锅,烧一锅滚开水。

那又是为何?

老人颇自豪,这你又不明白了。酸枣木只有经开水煮过,虫不吃,蚁不咬。

二十一天后,马馆长再去看时,只见老人手中摆弄着几个小物件,两头尖,中间凸。

您这是做的什么?像枣核,

老人颇为得意,算是让你猜对了,这叫枣核钉。我做的马凳,浑身不见铁。我用枣核钉,拼接凳面。

二十八天后,马馆长再去探视时,只见老人用二分半的凿子在木枋上凿眼。凿刃啃咬着矩形小凹槽,金黄的木屑被掏出,榫眼却没凿透。

马馆长笑了,您这是……

这是闷榫,不是透眼。你当我是糙木匠?你别看我是个钉马掌的,做马凳——手细

三十五天后,老人面前的木枋子长出了榫头,不过马馆长看了一眼,觉得卯眼不对。既然是卯榫结构,怎么榫头大于卯眼呢?走着瞧吧。

四十二天后,马馆长看马凳还未成型。凳面与凳腿,长掌与短掌,牙板与嵌板,还在老人面前摊成一片。他不由得催道,再过七天,“纪念馆揭幕式”就要举行了!

满四十九天,揭幕式如期召开。

一块红绸布被揭开,原来只是一只马凳,高一尺六寸六分六,厚墩墩的凳面分出三条粗腿,立柱分别往八个方向伸展着,上承下托如重檐歇山,全身结合无一钉一铁。颜色如老榆木擦漆却免漆,气味似松香又掺进五月槐花香和紫荆条花香。

马馆长指着马凳说,钉马掌师傅把马腿弯起,马蹄垫在上面,翻蹄亮掌,然后顶住刀铲,切下一层烂马蹄,剔掉旧马蹄铁,换上新马掌,战马才能奔跑如飞。想当年,冀东几百匹战马在东八县的抗日战场上纵横驰骋,就是多亏了这样一只小马凳。并且,无论将马凳怎么扔,最后总是三条腿着地,不滚不倒。

有人问,现在,可以宣布马凳收藏了吧?

话音刚落,老人提着十八磅大锤闪亮登场了,说了声:慢!还有最后一道活儿没完呢。

老人左手持二分半凿子,右手持斧,往那本无缝隙紧致的榫眼正中生生开出一道黑缝,然后从口中衔着的三枚木楔取出一枚,插立于黑缝之中。②抡起十八磅大锤轰然“嗨”的一声带一股雄风,往那楔子上砸去。如此三声三锤三楔,说来也神了,那三枚木楔,已分辨不出你我,竟然和整个马凳浑然一体了。

众皆称奇。有人问,您这一手活儿可有名称?

老人吐出四个字:硬打三分。

这时,坐在前排胸前挂满军功章的老者,被人搀扶着颤巍地走上前来,拉住老人的双手,连说道:你就是当年给骑兵营钉马掌的小马哥!多烈性的马,到你手里跟猫似的。我就是骑兵一连的老连长,当年就是你飞出的马凳,挡了日本鬼子一军刀,我的马刀才劈了下去。硬打三分,是你的外号。你还记得是哪位首长给你起的外号吗?

我宁可忘了我姓甚名谁,也不会忘了给我起外号的那个人。

谁?

聂帅,聂荣臻!

(选自2017年第3期《小小说选刊》,作者许福元,有删改)

1.请简要概括老人的形象特点。

2.小说详细展示老人制作“马凳”的过程,有何用意?

3.赏析文中两处画横线的句子。

①这是闷榫,不是透眼。你当我是糙木匠?你别看我是个钉马掌的,做马凳——手细。

②抡起十八磅大锤轰然“嗨”的一声带一股雄风,往那楔子上砸去。

4.有人认为,题目“硬打三分”可换为“马凳”,你是否同意?请谈谈你的理解。

 

查看答案

在空缺处补写相应的语句。要求:句式一致,语意相关。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像一股清流,有筋骨;有诗意,有温度;吟咏的是诗词,流淌的是文化,感悟的是情怀。这90分钟,是“一枝一叶总关情”的鉴赏。选手吟雨,观众听雨,那是“空山新雨后”的清新,“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深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531日是世界无烟日,某校健康与生命研究小组做了居民禁烟支持度调查。阅读下面的调查数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1)概括图表反映出的信息。(不超过30字)

2)请你任选图表中的一个场所拟写一条禁烟提示语。(不超过2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用四字短语分条概括成都茶文化的特点(不超过20字)。

成都是泡在茶缸里的城市。早在公元前59年,资中人王褒的《僮约》里就记载了在西蜀人家里烹茶的情景:舍中有客,提壶行酤。烹茶尽具,已而盖藏。成都的茶馆,民国时期就有400多家,时至今日,已发展到3000多家,从豪华时尚的高档茶楼到街边老树下的露天小茶馆一应俱全,消费少至两三元多到数百元,一年四季生意兴隆。茶倌掺茶有许多绝活,他们可以把装满开水、有一米长壶嘴的大铜壶玩得风车斗转,表演的花样有蛟龙探海”“飞天仙女”“童子拜观音”……普通花茶和绿茶一般都是用盖碗茶具来喝。茶盖谓天,茶船谓地,茶杯喻人,茶水冲上,盖子一盖,意思就是天地人和,您说多有讲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